一种打桩机的行走机构及其打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2805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打桩机的行走机构及其打桩机,其中行走机构包含下层行走单元,该下层行走单元包括铺设于浮箱上的导轨和齿条,底座通过行走组件压设在所述导轨上;下层行走单元还包括电机以及与所述齿条啮合的行走齿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打桩机可在浮箱上移动,从而打桩机可以在不移动浮箱位置的情况下,可进行多桩位打桩,提高打桩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打桩机的行走机构及其打桩机
本专利技术属于工程机械领域,涉及一种打桩机,特别是涉及一种打桩机的行走机构及其打桩机。
技术介绍
水上打桩机是用于水上打桩作业,用推(拖)轮来牵引就位。打桩机利用浮箱浮于水面在打桩前,首先需要利用定位仪的定位将浮箱移动到所需打桩的桩位处附近就位,然后将浮箱的锚扔至水底,将浮箱稳固在水面,另外在利用定位仪查找打桩点和桩位之间的方位,从而移动浮箱,将打桩机移动到桩位上方,进行打桩。目前,打桩机与浮箱之间相互固定,当打桩机完成一根桩的打桩后,需要移动浮箱至下一个打桩点进行打桩,每次打桩后都需要移动浮箱,使得打桩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打桩机的行走机构及其打桩机,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打桩机效率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打桩机的行走机构,置于打桩机的底座底部,所述行走机构包含下层行走单元,所述下层行走单元包括:至少一条导轨和至少一条齿条,所述导轨和所述齿条相互平行且铺设于浮箱上,所述底座通过行走组件压设在所述导轨上;所述下层行走单元还包括有连接所述底座的电机以及与所述齿条啮合的行走齿轮,该行走齿轮由所述电机带动,拉动所述底座沿所述齿条的方向行走。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底座底部铺设有两条导轨,所述齿条置于所述两条导轨之间。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行走组件包括设在底座底部的支撑条和设在支撑条下方的的若干个滚轮。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齿条位于所述打桩机的重心位置下方。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行走机构还包括固接在所述行走组件上方的上层行走单元所述上层行走单元包含轨道组件和安装在所述轨道组件上的伸缩件,所述底座设于所述轨道组件;所述底座的一端固接所述伸缩件,该伸缩件推动所述底座在所述轨道组件方向移动。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上固接有导向轮,该底座利用导向轮在所述轨道组件上滑动。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轨道组件垂直于所述齿条。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打桩机,包括机身、底座和置于所述底座底部的如上述所述的行走机构如上所述,本技术的打桩机可在浮箱上移动,从而打桩机可以在不移动浮箱位置的情况下,可进行多桩位打桩,提高打桩效率。另外,本技术的打桩机中由于存在两组行走单元,上层行走单元可在下层行走单元上移动,从而可以进一步扩大打桩机在浮箱上的移动行程,同时,当上层行走单元和下层行走单元存在夹角的情况下,则下层行走单元和上层行走单元会构成可打桩范围,从而原有的扩大打桩机打桩区域。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打桩机于一实施例中的示意图。图2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打桩机中行走机构于一实施例中的主视图。图3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打桩机中行走机构于一实施例中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打桩机,打桩机包括机身2和底座1,底座1可固定在浮箱上。其中,机身2包含有桩锤和桩架20,桩锤依附在桩架20前部两根平行的立柱25之间,立柱25用以控制打桩方向,工作时,桩架20上的副卷扬机21通过风绳27起吊桩架20上的桩锤,以及利用吊桩滑轮26起吊桩。另外,立柱25利用变幅油缸24和撑杆28支撑在桩架20上,桩架20上还安装有主卷扬机23,主卷扬机23利用风绳27连接立柱25顶端,可以以撑杆28为支点来调节立柱25倾斜角度,用以打斜桩,此时变幅油缸24用来支撑立柱25并控制倾斜角度范围,使桩按照设计方位准确地贯入地层。在桩架20上还设有驾驶室22,驾驶人员可在驾驶室22内控制打桩机的各部件动作。通常打桩机和浮箱两者之间相对固定,在水上打桩时,打桩时其打桩机相对于桩位之间的距离和方位需要由打桩机底部的浮箱来调整,即需调整打桩机整体相对于打桩位置的距离。在本技术中,在打桩机底部设置行走机构,该行走机构包含有下层行走单元3,通过下层行走单元3可实现打桩机在浮箱上的行走。请参阅图2和图3所示,下层行走单元3包括至少一条导轨31和至少一条齿条36,其导轨31和齿条36相互平行设置且可采用螺钉、螺栓等紧固件将其固定铺设在浮箱上,导轨31和齿条36沿浮箱的长度铺设,导轨31可选用工字钢,底座1通过行走组件压设在导轨31上,沿导轨31、齿条36行走,带动打桩机前后移动,在图1和图2中,以垂直于纸面动向里为打桩机向前移动。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在底座1底部铺设两条上述导轨31,同时,将齿条36置于两条导轨31之间,为保证打桩机移动时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将齿条36大致位于打桩机的重心位置下方。另外,下层行走单元3还包括有连接底座1的电机(图中未示出),以及与齿条36啮合的行走齿轮34。其电机可以位于底座1的前方,或是后方,具体地,行走齿轮34套设在电机的输出轴上,电机可以通过一安装座来连接底座1,其安装座可以直接焊接在底座1上,当电机工作时,行走齿轮34被电机带动沿齿条36移动,同时电机通过底座1带动打桩机一起前行,通过电机正反转,使得打桩机可作前后往复运动。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行走齿轮34始终与齿条36啮合,轮齿之间的接触给打桩机提供了在齿条36行走方向上的阻力,从而当电机停止工作时构成了天然的刹车制动器,可以省略在电机上行走齿轮34上加装刹车装置,从而简化了下层行走单元3的结构。此时本技术的打桩机可在浮箱上移动,从而打桩机可以在不移动浮箱位置的情况下可进行多桩位打桩,提高打桩效率。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其行走机构还包含有铺设在下层行走单元3上方的上层行走单元4,该上层行走单元4包含有轨道组件41,轨道组件41通过行走组件压设在导轨31上,导轨31靠近轨道组件41的边缘设置,支撑起整个打桩机和上层行走单元4。其中,行走组件可以包括有固接在轨道组件41底部的支撑条32和设在支撑条32下方的滚轮33,当然其滚轮33也可以直接安装在轨道组件41的底部,省略支撑条32。另外,底座1放置在轨道组件41上,底座1和轨道组件41采用滑动连接,具体可以是在底座1上安装有若干个导向轮44,其导向轮44可安装在底座1的底部,也可安装在底座1的周边,底座1通过导向轮44可在轨道组件41上滑动。当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打桩机的行走机构,置于打桩机的底座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包含下层行走单元,所述下层行走单元包括:至少一条导轨和至少一条齿条,所述导轨和所述齿条相互平行且铺设于浮箱上,所述底座通过行走组件压设在所述导轨上;/n所述下层行走单元还包括有连接所述底座的电机以及与所述齿条啮合的行走齿轮,该行走齿轮由所述电机带动,拉动所述底座沿所述齿条的方向行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打桩机的行走机构,置于打桩机的底座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包含下层行走单元,所述下层行走单元包括:至少一条导轨和至少一条齿条,所述导轨和所述齿条相互平行且铺设于浮箱上,所述底座通过行走组件压设在所述导轨上;
所述下层行走单元还包括有连接所述底座的电机以及与所述齿条啮合的行走齿轮,该行走齿轮由所述电机带动,拉动所述底座沿所述齿条的方向行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桩机的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座底部铺设有两条导轨,所述齿条置于所述两条导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桩机的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组件包括设在底座底部的支撑条和设在支撑条下方的若干个滚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桩机的行走机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福国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益迩森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