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提高船闸通航能力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船闸通航
,特别是涉及一种提高船闸通航能力的装置。
技术介绍
三峡船闸通航能力已经于2011年达到和超过设计标准,提前19年达到包和,在三峡船闸通航瓶颈已经显现的情况下,国家及相关职能部门正待研究实施三峡过坝第二通道来缓解三峡船闸对航运形成的瓶颈,但据报道从前期准备到建成投产约需要20年。为了挖潜,交通部推出了大长宽比的一闸四船的三峡标准船型,主尺度为长130m,宽16.2m,一闸四船船型的推出优化了闸室利用率,相比于2013年以前的标准船型有了较大进步。现阶段,除一闸四船的船型外,其余通航三峡船闸的标准主尺度船型,相比较于国际上优秀的过船闸船型如巴拿马运河船型将闸室利用率达到极至还有较大差距(巴拿马运河船闸为长(可用长度)*宽*可用水深320m(304.8m)*33.53m*12.55m,巴拿马极至船型尺度达到长*宽*吃水为294.1m*32.3m*12m)。三峡船闸的一闸四船船型平面尺度为长130m*宽16.2m,对于散货船等类似船型由于载货重心较低,满载稳 ...
【技术保护点】
1.提高船闸通航能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待过闸的第一船体(11),所述第一船体(11)与第二船体(14)之间并排相连,并在第一船体(11)和第二船体(14)的外船舷的侧壁上布置安装有多个间隔的过闸靠球装置(12),所述过闸靠球装置(12)与船闸(15)的侧壁构成竖直方向的升降滚动配合,所述第一船体(11)和第二船体(14)之间也通过靠球装置(12)之间相接触配合,并通过线缆索(16)相连,位于同一个船闸(15)的内部还设置有第三船体(13),所述第三船体(13)通过设置在其外船舷上的多个闸靠球装置(12)与船闸(15)的内侧壁接触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提高船闸通航能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待过闸的第一船体(11),所述第一船体(11)与第二船体(14)之间并排相连,并在第一船体(11)和第二船体(14)的外船舷的侧壁上布置安装有多个间隔的过闸靠球装置(12),所述过闸靠球装置(12)与船闸(15)的侧壁构成竖直方向的升降滚动配合,所述第一船体(11)和第二船体(14)之间也通过靠球装置(12)之间相接触配合,并通过线缆索(16)相连,位于同一个船闸(15)的内部还设置有第三船体(13),所述第三船体(13)通过设置在其外船舷上的多个闸靠球装置(12)与船闸(15)的内侧壁接触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提高船闸通航能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闸靠球装置(12)包括充气橡胶靠球(1),在甲板(6)的边缘设有两个支撑臂(2),支撑臂(2)的端头与空心轴(4)的两端构成转动连接,充气橡胶靠球(1)与支撑臂(2)的端头之间通过滑键构成相对滑动配合连接,充气管(3)与空心轴(4)连通以给充气橡胶靠球(1)充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船闸通航能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2)的结构为:支撑臂底座(21)与甲板(6)固定连接,第一臂(22)与支撑臂底座(21)铰接,第二臂(24)与第一臂(22)铰接,第一臂(22)的自由端设有套筒(26),套筒(26)与空心轴(4)的端头可转动的套接;
以使充气橡胶靠球(1)能够被切换到甲板(6)的上方或甲板(6)的外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高船闸通航能力的装置,其特征是:套筒(26)至少一端与通气端盖(27)法兰连接,在套筒(26)与通气端盖(2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智衡,姚奉,
申请(专利权)人:宜昌一凡船舶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