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塑钢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2296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塑钢线,包括外层壳和遮光漆层,所述外层壳的外表面设置有填充橡圈,且填充橡圈的底侧设置有圈槽,所述圈槽的内侧设置有外线层,且外线层的内侧设置有中线层,所述中线层的内侧设置有内线层,且内线层的内侧有内芯,所述遮光漆层设置于外线层的外表面,且外线层的内部设置由橡胶层,所述聚酯层的内侧设置有玻璃纤维层,且玻璃纤维层的内表面设置有啮合线条,所述啮合线条内侧固定有芯外层,所述外层壳外表面设置有防滑条。设置有外层壳与填充橡圈,能够让其在弯曲时不会产生形变使其在接触的过程中和捆扎物体时增加与物体所能接触的面,防止困扎过程中发生侧滑,且填充橡圈能够增加其弯折的半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塑钢线
本技术涉及塑钢线
,具体为一种新型塑钢线。
技术介绍
塑钢线广泛应用于现代农业温室工程和养殖业上网养殖。其产品主要有黑、透明两种颜色,黑色塑钢线主要用于温室外拉幕系统及室外遮阳棚,做托压膜线之用。市场上的塑钢线使用过程中,不防止困扎过程中发生侧滑,不能够增加其弯折的半径,不能够减少户外光线的照射以延长使用的寿命,不能防止酸性雨水或潮湿天气对内部进行腐蚀以保持内部干燥,不能够使整体的结构重量较轻,不能使其内部具有较好的韧性以增加其能够弯折的次数,不能够增加受到纵向受力时的拉伸度,不能够让其增加整体的强度以增加其侧面的承受能力,不能够增加其本身的防滑效果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实用性更高的塑钢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塑钢线,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不防止困扎过程中发生侧滑,不能够增加其弯折的半径,不能够减少户外光线的照射以延长使用的寿命,不能防止酸性雨水或潮湿天气对内部进行腐蚀以保持内部干燥,不能够使整体的结构重量较轻,不能使其内部具有较好的韧性以增加其能够弯折的次数,不能够增加受到纵向受力时的拉伸度,不能够让其增加整体的强度以增加其侧面的承受能力,不能够增加其本身的防滑效果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塑钢线,包括外层壳和遮光漆层,所述外层壳的外表面设置有填充橡圈,且填充橡圈的底侧设置有圈槽,所述圈槽的内侧设置有外线层,且外线层的内侧设置有中线层,所述中线层的内侧设置有内线层,且内线层的内侧有内芯,所述遮光漆层设置于外线层的外表面,且外线层的内部设置由橡胶层,所述橡胶层的内侧设置有防水涂层,且中线层的内部设置有编织层,所述内线层的内部设置有聚酯层,所述聚酯层的内侧设置有玻璃纤维层,且玻璃纤维层的内表面设置有啮合线条,所述啮合线条内侧固定有芯外层,所述外层壳外表面设置有防滑条。优选的,所述外层壳与填充橡圈之间紧密贴合,且外层壳与圈槽之间构成连通结构。优选的,所述外线层与遮光漆层之间紧密贴合,并且橡胶层与防水涂层之间为胶粘连接。优选的,所述编织层贯穿于中线层的内部,且防水涂层与编织层之间为胶粘结构。优选的,所述聚酯层与玻璃纤维层之间紧密贴合,并且啮合线条与芯外层之间为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防滑条贯穿于外层壳的外表面,且防滑条与橡胶层之间为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塑钢线设置有外层壳与填充橡圈,能够让其在弯曲时不会产生形变使其在接触的过程中和捆扎物体时增加与物体所能接触的面,防止困扎过程中发生侧滑,且填充橡圈能够增加其弯折的半径。该新型塑钢线设置有外线层与遮光漆层,能够减少户外光线的照射,以延长使用的寿命,且设置有橡胶层与防水涂层,能够防止酸性雨水或潮湿天气对内部进行腐蚀以保持内部干燥,以延长使用寿命,设置有编织层,能够使整体的结构重量较轻,且使其内部具有较好的韧性以增加其能够弯折的次数。该新型塑钢线设置有聚酯层与玻璃纤维层,能够让其增加整体的强度以增加其侧面的承受能力,且设置有啮合线条与芯外层,能够增加受到纵向受力时的拉伸度,且使其对内部起到保护作用,设置有防滑条贯穿于外层壳,能够增加其本身的防滑效果,且可根据其摩擦的程度来判定使用的时长以此来判定其能否正常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防滑条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层壳;2、填充橡圈;3、圈槽;4、外线层;5、中线层;6、内线层;7、内芯;8、遮光漆层;9、橡胶层;10、防水涂层;11、编织层;12、聚酯层;13、玻璃纤维层;14、啮合线条;15、芯外层;16、防滑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塑钢线,包括外层壳1和遮光漆层8,外层壳1的外表面设置有填充橡圈2,且填充橡圈2的底侧设置有圈槽3,外层壳1与填充橡圈2之间紧密贴合,且外层壳1与圈槽3之间构成连通结构,设置有外层壳1与填充橡圈2,能够让其在弯曲时不会产生形变使其在接触的过程中和捆扎物体时增加与物体所能接触的面,防止困扎过程中发生侧滑,且填充橡圈2能够增加其弯折的半径;圈槽3的内侧设置有外线层4,且外线层4的内侧设置有中线层5,中线层5的内侧设置有内线层6,且内线层6的内侧有内芯7,遮光漆层8设置于外线层4的外表面,且外线层4的内部设置由橡胶层9,橡胶层9的内侧设置有防水涂层10,外线层4与遮光漆层8之间紧密贴合,并且橡胶层9与防水涂层10之间为胶粘连接,防滑条16贯穿于外层壳1的外表面,且防滑条16与橡胶层9之间为固定连接,设置有外线层4与遮光漆层8,能够减少户外光线的照射,以延长使用的寿命,且设置有橡胶层9与防水涂层10,能够防止酸性雨水或潮湿天气对内部进行腐蚀以保持内部干燥,以延长使用寿命;且中线层5的内部设置有编织层11,编织层11贯穿于中线层5的内部,且防水涂层10与编织层11之间为胶粘结构,设置有编织层11,能够使整体的结构重量较轻,且使其内部具有较好的韧性以增加其能够弯折的次数;内线层6的内部设置有聚酯层12,聚酯层12的内侧设置有玻璃纤维层13,且玻璃纤维层13的内表面设置有啮合线条14,啮合线条14内侧固定有芯外层15,聚酯层12与玻璃纤维层13之间紧密贴合,并且啮合线条14与芯外层15之间为固定连接,设置有聚酯层12与玻璃纤维层13,能够让其增加整体的强度以增加其侧面的承受能力,且设置有啮合线条14与芯外层15,能够增加受到纵向受力时的拉伸度,且使其对内部起到保护作用;外层壳1外表面设置有防滑条16,设置有防滑条16贯穿于外层壳1,能够增加其本身的防滑效果,且可根据其摩擦的程度来判定使用的时长以此来判定其能否正常使用。工作原理:对于这类的塑钢线,首先通过在外层壳1能够在与困扎物体接触时将承受所受到摩檫力以及竖直方向的重力,受到的力经外层壳1向内部的外线层4与中线层5逐渐传递,再由内线层6和内芯7受力,在此过程中,外线层4内部的橡胶层9将提供一个相反方向的阻力来抵消一部分表面收到的力,当在户外使用时遮光漆层8可抵挡太阳光照射时内部在长时间暴晒后发生形变,当遭遇酸性雨水天气时等潮湿天气或气候时防水涂层10能够对内部起到防潮保护的作用,编织层11只能够增加整体的柔软性和韧性,聚酯层12和玻璃纤维层13作用其中的组成材料,啮合线条14与芯外层15保护内芯7,圈槽3内的填充橡圈2能够增加其弯曲的半径,使其更加贴合物体表面,其外层的防滑条16具有防滑效果,就这样完成整个塑钢线的使用过程。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塑钢线,包括外层壳(1)和遮光漆层(8),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壳(1)的外表面设置有填充橡圈(2),且填充橡圈(2)的底侧设置有圈槽(3),所述圈槽(3)的内侧设置有外线层(4),且外线层(4)的内侧设置有中线层(5),所述中线层(5)的内侧设置有内线层(6),且内线层(6)的内侧有内芯(7),所述遮光漆层(8)设置于外线层(4)的外表面,且外线层(4)的内部设置由橡胶层(9),所述橡胶层(9)的内侧设置有防水涂层(10),且中线层(5)的内部设置有编织层(11),所述内线层(6)的内部设置有聚酯层(12),所述聚酯层(12)的内侧设置有玻璃纤维层(13),且玻璃纤维层(13)的内表面设置有啮合线条(14),所述啮合线条(14)内侧固定有芯外层(15),所述外层壳(1)外表面设置有防滑条(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塑钢线,包括外层壳(1)和遮光漆层(8),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壳(1)的外表面设置有填充橡圈(2),且填充橡圈(2)的底侧设置有圈槽(3),所述圈槽(3)的内侧设置有外线层(4),且外线层(4)的内侧设置有中线层(5),所述中线层(5)的内侧设置有内线层(6),且内线层(6)的内侧有内芯(7),所述遮光漆层(8)设置于外线层(4)的外表面,且外线层(4)的内部设置由橡胶层(9),所述橡胶层(9)的内侧设置有防水涂层(10),且中线层(5)的内部设置有编织层(11),所述内线层(6)的内部设置有聚酯层(12),所述聚酯层(12)的内侧设置有玻璃纤维层(13),且玻璃纤维层(13)的内表面设置有啮合线条(14),所述啮合线条(14)内侧固定有芯外层(15),所述外层壳(1)外表面设置有防滑条(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塑钢线,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良栋刘燕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鼎和塑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