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打印机智能水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72274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3D打印机智能水冷系统,包括循环水泵、散热器和机头散热器;机头散热器包括内芯、套管、下端盖和上端盖;内芯的中部开设喉管安装孔,其侧面设置两个螺旋槽;下端盖与内芯的下端固定,其中心设置第一通孔;套管设置在内芯的外侧,其下端与下端盖固定;套管的内径与螺旋叶片的外径相同,套管的底部设置有两个进水口和两个出水口;上端盖设置在内芯的上方并与套管可拆卸连接,上端盖与内芯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圈;两个进水口均与循环水泵的出水端连接,两个出水口均与散热器的进水端连接;散热器的出水端与循环水泵的进水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的改善了冷却效果,防止喷头温度过高而烧毁其他部件,保证喷头可以正常出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D打印机智能水冷系统
本技术涉及3D打印机
,具体涉及一种3D打印机智能水冷系统。
技术介绍
3D打印机喷头温度过高则会导致其他部件溶解烧毁,因此需要散热装置将喷头温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现有的散热装置均存在冷却不均匀的缺陷,导致冷却效果不甚理想,甚至还会导致喷头出丝不畅。例如:申请号为CN201720354147.X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3D打印机喷嘴的水冷结构,包括冷却部,冷却部与喷嘴配合形成冷却腔,冷却部上设有分别连通的冷却腔的进出水口,冷却水流经冷却腔以对喷嘴散热,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将冷却部与喷嘴相对固定,在冷却部上具有第一接口及第二接口,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分别作为冷却腔的进水口或出水口,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沿冷却腔的切线方向布置并倾斜于喷嘴的轴向。冷却液从第一接口进,第二接口出,而冷却部远离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一侧则冷却效果较差。申请号为CN201721725632.X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桌面3D打印机的水冷散热结构,包括水冷散热器,所述水冷散热器上设置有进水管与出水管,所述水冷散热器的内腔贯穿有用以3D打印的出料管,所述水冷散热器的内腔在出料管的旁侧设置有散热片,所述水冷散热器的外壳与散热片之间设置有隔热层。冷却液进入水冷散热器内,由于散热片的阻碍,使得冷却液不能顺利的流至水冷散热器的两端,严重影响了水冷散热器两端的冷却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采用新型结构、改善冷却效果的3D打印机智能水冷系统,其可以使与喷头连接的喉管均匀冷却,防止喷头温度过高烧毁其他部件,同时有效避免了喉管内的耗材提前软化,保证喷头可以正常出丝。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3D打印机智能水冷系统,包括循环水泵、散热器和机头散热器;所述机头散热器包括内芯、套管、下端盖和上端盖;所述内芯的中部开设喉管安装孔,其侧面设置有第一螺旋槽和第二螺旋槽,第一螺旋槽和第二螺旋槽通过螺旋叶片隔开;所述下端盖与内芯的下端固定,其中心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套管设置在内芯的外侧,其下端与下端盖固定;套管的内径与螺旋叶片的外径相同,套管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套管的顶部设置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与第一螺旋槽相通,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与第二螺旋槽相通;所述上端盖设置在内芯的上方并与套管可拆卸连接,其中部设置有第二通孔,上端盖与内芯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圈;所述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均与循环水泵的出水端通过管道连接,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均与散热器的进水端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散热器的出水端与循环水泵的进水端通过管道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下端盖的上端面与内芯的底部无缝连接,下端盖的边缘设置具有外螺纹的螺纹安装部,套管的下端与螺纹安装部螺纹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上端盖与套管之间螺纹连接。进一步的,第一通孔的直径和第二通孔的直径相同,其均大于喉管安装孔的直径且小于螺旋叶片的内径。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垫圈采用橡胶材质,其外径与套管的内径相同,其内径与第二通孔的直径相同。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套管的中轴线共面,第一进水口与第二出水口共轴线,第二进水口与第一出水口共轴线。进一步的,循环水泵与机头散热器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调节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中冷却液在第一螺旋槽内向上流动,在第二螺旋槽内向下流动,反向并且环绕内芯流动的冷却液可以使机头散热器的整体温度保持一致,保证喉管整个管体冷却均匀,螺旋叶片亦可以增大与冷却液的热交换面积,进一步改善冷却效果,进而可以防止喷头温度过高而烧毁其他部件,避免喉管内的耗材提前软化,保证喷头可以正常出丝。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机头散热器的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中内芯的结构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图中:1、循环水泵;2、散热器;3、调节阀;4、机头散热器;5、喉管;6、上端盖;601、第二通孔;7、套管;701、第一进水口;702、第二进水口;703、第一出水口;704、第二出水口;8、内芯;801、喉管安装孔;802、第二螺旋槽;803、螺旋叶片;804、第一螺旋槽;9、下端盖;901、螺纹安装部;902、第一通孔;10、密封垫圈;11、喷头。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3D打印机智能水冷系统,包括循环水泵1、散热器2和机头散热器4;所述循环水泵1和散热器2均安装在3D打印机的机壳外侧,散热器2用于冷却被加热的冷却液;所述机头散热器4包括内芯8、套管7、下端盖9和上端盖6;所述内芯8为圆柱体,其中部开设喉管安装孔801,其侧面设置有第一螺旋槽804和第二螺旋槽802,第一螺旋槽804和第二螺旋槽802通过螺旋叶片803隔开;所述下端盖9与内芯8的下端固定,其中心设置有第一通孔902;所述套管7设置在内芯8的外侧,其下端与下端盖9固定;套管7的内径与螺旋叶片803的外径相同,套管7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进水口701和第二出水口704,套管7的顶部设置有第二进水口702和第一出水口703;第一进水口701和第一出水口703与第一螺旋槽804相通,第二进水口702和第二出水口704与第二螺旋槽802相通;所述上端盖6设置在内芯8的上方并与套管7可拆卸连接,其中部设置有第二通孔601,上端盖6与内芯8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圈10;所述第一进水口701和第二进水口702均与循环水泵1的出水端通过管道连接,第一出水口703和第二出水口704均与散热器2的进水端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散热器2的出水端与循环水泵1的进水端通过管道连接。本技术中,所述下端盖9的上端面与内芯8的底部无缝连接,下端盖9的边缘设置具有外螺纹的螺纹安装部901,套管7的下端与螺纹安装部901螺纹连接。所述上端盖6与套管7之间螺纹连接。所述密封垫圈10采用橡胶材质,其外径与套管7的内径相同,其内径与第二通孔902的直径相同。上端盖6旋入套管7后挤压密封垫圈10,使密封垫圈10发生变形,从而使密封垫圈10的边缘与套管7内壁紧密贴合,防止第一螺旋槽804内的冷却液和第二螺旋槽802内的冷却液窜流。上端盖6挤压密封垫圈10也可以防止冷却液外漏,起到更好的密封效果。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3D打印机智能水冷系统,包括循环水泵、散热器和机头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散热器包括内芯、套管、下端盖和上端盖;所述内芯的中部开设喉管安装孔,其侧面设置有第一螺旋槽和第二螺旋槽,第一螺旋槽和第二螺旋槽通过螺旋叶片隔开;所述下端盖与内芯的下端固定,其中心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套管设置在内芯的外侧,其下端与下端盖固定;套管的内径与螺旋叶片的外径相同,套管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套管的顶部设置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与第一螺旋槽相通,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与第二螺旋槽相通;所述上端盖设置在内芯的上方并与套管可拆卸连接,其中部设置有第二通孔,上端盖与内芯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圈;所述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均与循环水泵的出水端通过管道连接,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均与散热器的进水端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散热器的出水端与循环水泵的进水端通过管道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打印机智能水冷系统,包括循环水泵、散热器和机头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散热器包括内芯、套管、下端盖和上端盖;所述内芯的中部开设喉管安装孔,其侧面设置有第一螺旋槽和第二螺旋槽,第一螺旋槽和第二螺旋槽通过螺旋叶片隔开;所述下端盖与内芯的下端固定,其中心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套管设置在内芯的外侧,其下端与下端盖固定;套管的内径与螺旋叶片的外径相同,套管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套管的顶部设置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与第一螺旋槽相通,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与第二螺旋槽相通;所述上端盖设置在内芯的上方并与套管可拆卸连接,其中部设置有第二通孔,上端盖与内芯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圈;所述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均与循环水泵的出水端通过管道连接,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均与散热器的进水端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散热器的出水端与循环水泵的进水端通过管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机智能水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端盖的上端面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杰王红震陈宝华任仕熊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速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