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扣配件生产用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2240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配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调节扣配件生产用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和成型腔,还包括水冷却结构,所述水冷却结构包括水腔、进水管和出水管,水腔设于上模内,进水管和出水管均与水腔连通。成型腔包括环形腔和弧形腔,环形腔位于弧形腔外弧面,且环形腔与弧形腔连通。上模表面固定有若干散热片,下模底面固定有加热板。使用该模具制作调节扣配件,便于成型后的调节扣配件的脱模,并加快了调节扣配件的制作效率。本技术方案的调节扣配件生产用模具可应用于安全帽帽箍的调节扣配件的制作和加工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调节扣配件生产用模具
本技术涉及配件加工
,具体涉及调节扣配件生产用模具。
技术介绍
安全帽包括帽壳和帽衬,帽衬包括帽箍,帽箍为环状带,在佩戴时紧紧围绕人的头部。一般帽箍为可调节式,通过调节扣配件对帽箍的松紧程度进行调节。调节扣配件通常为塑料材质,其制作方法主要为:在调节扣配件生产用模具中注入塑料熔体,冷却后形成调节扣配件,再对调节扣配件进行精加工,将各配件组装,形成调节扣。调节扣配件生产用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和成型腔,成型腔为由上模和下模围合形成的空腔。安全帽的调节扣配件往往比较小巧,并且为了配合人头部的形状和便于各种配件的组装,调节扣配件往往具有一定弧度和弯折,在利用模具制作调节扣配件的时候,存在不易脱模的问题。塑料熔体硬化凝固需要一定时间,现有技术的模具缺少冷却结构,延长了制作时间,降低了制作效率。另外,塑料熔体冷却后容易在模具的成型腔腔壁发生粘黏,不易清洁和去除,影响后续调节扣的生产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调节扣配件生产用模具,使用该模具制作调节扣配件,便于成型后的调节扣配件的脱模,并加快了调节扣配件的制作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调节扣配件生产用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和成型腔,还包括水冷却结构,所述水冷却结构包括水腔、进水管和出水管,水腔设于上模内,进水管和出水管均与水腔连通。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技术原理如下:在模具的成型腔中注入塑料熔体之后,利用水冷却结构对塑料熔体进行冷却,加速调节扣配件的成型,减少熔体状态的塑料与成型腔腔壁的接触时间,从而减少冷却后的塑料在成型腔腔壁的粘黏,有助于成型的调节扣配件的脱模。水冷却结构包括水腔、进水管和出水管,保证了水的流动性,可带走塑料熔体中的热量,加速塑料熔体冷却成型。有益的技术效果:水冷却结构中通水会带走上模中的热量,加快塑料熔体的凝固,减少冷却后的塑料熔体粘合在成型腔腔壁的可能性,有助于成型的调节扣配件的脱模。进一步,所述成型腔包括环形腔和弧形腔,环形腔位于弧形腔外弧面,且环形腔与弧形腔连通。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上述结构的成型腔制备的调节扣配件具有相互连接的弧形部和圆筒部。在使用安全帽时,弧形部的内弧面与人头部接触,配合人头部的形状,使得佩戴更为稳固和舒适。而圆筒部中间有一定空间,可以用于安装调节结构,调节结构可以调节帽箍的松紧以适应使用者的头围。进一步,所述上模上设有流道,所述流道用于向成型腔注射塑料熔体。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流道位于上模,向成型腔灌注塑料熔体时,利用塑料熔体自身重力,可流入成型腔中,无需附加额外动力。进一步,所述流道一端开口于上模的上表面,另一端开口于环形腔靠近上模上表面的腔壁。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流道直接开口在环形腔靠近上模上表面的腔壁,可保证成型腔被塑料熔体完全充满。如果流道开口在成型腔的其他部分,会存在以下情况:成型腔还没被充满,塑料熔体就从流道的进口处溢出。进一步,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之间设有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用于防止上模和下模之间发生相对位移。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止了以下情况:调节扣配件在成型过程中,由于上模和下模发生相对位移而产生残次品或成型失败。进一步,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定位槽和定位柱;定位槽位于上模下表面,定位柱位于上模上表面;上模和下模围合形成成型腔时,定位柱穿设在对应的定位槽中。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柱和定位槽的结构简单,易于制备和操作。进一步,所述定位柱和所述定位槽的数量均为4个。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定位柱和定位槽的结构更好地防止了上模和下模的相对位移。进一步,所述水腔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位于上模的上表面。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了水腔可被水充满,提高了冷却效率。进一步,所述上模表面固定有若干散热片,散热片的材质为金属铝。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散热片增大了上模表面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得调节扣配件生产用模具更容易散热,进一步加快了调节扣配件的生产速度,减少了生产过程中塑料熔体在成型腔腔壁的粘黏,提高了产品质量。使用者在使用本模具进行调节扣配件生产时,如果塑料熔体热量不是太高,可以只使用散热片散热,从而节约水资源;如果塑料熔体热量过高,可以同时使用水冷却系统,加快调节扣配件的成型速度和避免塑料熔体粘黏。进一步,所述下模底面固定有加热板。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加热板对下模进行加热,下模将热量传递给成型腔的下侧的腔壁,由于上模与下模盖合,上模将热量传递给上模,进而加热成型腔的上侧的腔壁,促进粘在成型腔腔壁的塑料材料的熔化,然后再将上模和下模分开,手动清除已经熔化的塑料材料。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调节扣配件生产用模具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上模仰视图。图4为图3的B-B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调节扣配件生产用模具的主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调节扣配件生产用模具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上模1,下模2,加热板3,散热片4,电线5,进水管6,出水管7,进水口8,出水口9,水腔10,成型腔11,流道12,柱状凸起13,环形腔14,弧形腔15,定位柱16,定位槽17。实施例1如图1所示,调节扣配件生产用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如图2所示,将上模1盖合在下模2上,上模1和下模2之间围合成一个空腔,该空腔为如图2所示的成型腔11。成型腔11包括环形腔14和弧形腔15,环形腔14靠近上模1的上表面,弧形腔15远离上模1的上表面,环形腔14位于弧形腔15的外弧面,环形腔14的下部与弧形腔15连通。环形腔14的中轴通过弧形腔15的弧面的圆心,且与弧面的两端点连线垂直。环形腔14包围一柱状凸起13,在本实施例中柱状凸起13为圆柱状,该柱状凸起13与上模1一体成型,柱状凸起13的下表面与弧形腔15的下腔壁的形状相配合。上模1盖合在下模2上时,柱状凸起13的下表面与相对应的弧形腔15的下腔壁形成紧密结合。上述形状的成型腔11可以用于制造具有弧面结构的调节扣配件,该调节扣配件可应用于安全帽调节扣带的生产中。调节扣配件包括弧形部和圆筒部。在使用安全帽时,弧形部内弧面与人头部接触,使得佩戴更为稳固和舒适。圆筒部中间有一定空间,可以用于安装诸如调节结构之类的构件,调节结构可以调节帽箍的松紧以适应使用者的头围。成型腔11通过一流道12与外界连通,流道12设置在上模1中,流道12的一端开口于上模1上表面,流道12的另一端连通至环形腔14的顶部。流道12用于向成型腔11中注入塑料熔体。如图2,上模1的下表面设有定位槽17,下模2的上表面设有定位柱16,在上模1和下模2盖合时,定位柱16穿设在对应的定位槽17中。如图3所示,定位槽17共有四个,且四个定位槽17呈辐射对称状排列。对应的定位柱16也有四个(图中未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调节扣配件生产用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和成型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冷却结构,所述水冷却结构包括水腔、进水管和出水管,水腔设于上模内,进水管和出水管均与水腔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调节扣配件生产用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和成型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冷却结构,所述水冷却结构包括水腔、进水管和出水管,水腔设于上模内,进水管和出水管均与水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扣配件生产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腔包括环形腔和弧形腔,环形腔位于弧形腔外弧面,且环形腔与弧形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节扣配件生产用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模上设有流道,所述流道用于向成型腔注射塑料熔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节扣配件生产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一端开口于上模的上表面,另一端开口于环形腔靠近上模上表面的腔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节扣配件生产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之间设有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忠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永安安防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