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节式建筑用放置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2150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调节式建筑用放置架,包括调节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前侧和后侧均设置有立柱,所述壳体的内腔设置有与立柱配合使用的固定机构,所述立柱靠近壳体的一侧开设有与固定机构配合使用的滑槽,所述滑槽远离壳体的一侧开设有与固定机构配合使用的调节槽。通过设置调节板、壳体、立柱、固定机构、滑槽、调节槽、调节机构、固定槽、顶板和底板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建筑用放置架不能对放置架的高度进行调节,导致一些较大型的建筑工具因为放置架高度不够,不能放入放置架中,只能随地摆放,不仅杂乱,还占用大量的空间,不便于使用者搬运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调节式建筑用放置架
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调节式建筑用放置架。
技术介绍
建筑工地又为建筑地盘、施工地盘,简称地盘,是一处正在发展建筑项目,进行土木工程的地点,其范围常有围板、铁丝网或者围墙所封闭,限制人员及物料、机械和车辆的进出,建筑工地是对新的面积进行开发的工程,可开发居住楼以及是商业用建筑。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工具使用后,需要集中放置,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现有的建筑用放置架不能对放置架的高度进行调节,导致一些较大型的建筑工具因为放置架高度不够,不能放入放置架中,只能随地摆放,不仅杂乱,还占用大量的空间,不便于使用者搬运。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调节式建筑用放置架,具备能对放置架的高度进行调节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建筑用放置架不能对放置架的高度进行调节,导致一些较大型的建筑工具因为放置架高度不够,不能放入放置架中,只能随地摆放,不仅杂乱,还占用大量的空间,不便于使用者搬运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调节式建筑用放置架,包括调节板,所述调节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前侧和后侧均设置有立柱,所述壳体的内腔设置有与立柱配合使用的固定机构,所述立柱靠近壳体的一侧开设有与固定机构配合使用的滑槽,所述滑槽远离壳体的一侧开设有与固定机构配合使用的调节槽,所述壳体远离调节板的一侧设置有与固定机构配合使用的调节机构,所述壳体远离调节板的一侧开设有与调节机构配合使用的固定槽,所述立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立柱的底部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靠近立柱的一侧与立柱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表面套设有限位板,所述固定柱远离立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固定柱靠近调节机构的一侧开设有与调节机构配合使用的弹簧。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旋钮,所述旋钮靠近壳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靠近壳体的一侧延伸至固定槽的内腔,所述旋钮靠近调节板一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与弹簧配合使用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靠近固定柱的一侧贯穿壳体并延伸至弹簧的内腔。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壳体靠近立柱的一侧均开设有与固定柱配合使用的第一通孔,所述固定柱靠近调节槽的一侧与调节槽的内壁接触,所述固定柱靠近滑槽的一侧与滑槽的内壁接触,所述调节板靠近旋钮的一侧开设有与调节杆配合使用的第二通孔,所述调节槽的数量为若干个,且均匀分布于立柱靠近壳体的一侧。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限位板靠近壳体内壁的一侧与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靠近固定柱的一侧开设有与固定柱配合使用的第三通孔,所述弹簧远离固定柱的一侧与限位板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固定块和固定槽通过轴承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杆靠近弹簧的一侧与弹簧的内壁接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设置调节板、壳体、立柱、固定机构、滑槽、调节槽、调节机构、固定槽、顶板和底板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建筑用放置架不能对放置架的高度进行调节,导致一些较大型的建筑工具因为放置架高度不够,不能放入放置架中,只能随地摆放,不仅杂乱,还占用大量的空间,不便于使用者搬运问题。2、本技术通过设置固定机构,能够对调节板起到固定作用,便于使用者对调节板的使用。3、本技术通过设置调节机构,能够对固定机构起到调节作用,便于使用者对调节板的高度进行调节。4、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通孔,能够对固定柱的位置起到限位作用,通过设置调节槽,能够对调节板起到固定作用,通过设置滑槽,能够对起到限位作用,通过设置第二通孔,能够对调节杆起到限位作用。5、本技术通过设置限位板,能够对弹簧起到固定作用,通过设置第三通孔,能够对固定柱起到限位作用,防止固定柱晃动,通过设置弹簧,能够对固定柱起到复位作用。6、本技术通过设置轴承,能够对固定块和固定槽起到固定作用,通过设置弹簧,能够对固定柱起到调节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左视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调节机构的局部剖实体;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固定机构的局部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壳体的局部视图。图中:1、调节板;2、壳体;3、立柱;4、固定机构;401、固定柱;402、限位板;403、弹簧;404、限位槽;5、滑槽;6、调节槽;7、调节机构;701、旋钮;702、固定块;703、调节杆8、固定槽;9、顶板;10、底板。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节式建筑用放置架,包括调节板1,调节板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壳体2,壳体2的前侧和后侧均设置有立柱3,壳体2的内腔设置有与立柱3配合使用的固定机构4,立柱3靠近壳体2的一侧开设有与固定机构4配合使用的滑槽5,滑槽5远离壳体2的一侧开设有与固定机构4配合使用的调节槽6,壳体2远离调节板1的一侧设置有与固定机构4配合使用的调节机构7,壳体2远离调节板1的一侧开设有与调节机构7配合使用的固定槽8,立柱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9,立柱3的底部设置有底板10,底板10靠近立柱3的一侧与立柱3固定连接。参考图2、图3和图4,固定机构4包括固定柱401,固定柱401的表面套设有限位板402,固定柱401远离立柱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403,固定柱401靠近调节机构7的一侧开设有与调节机构7配合使用的限位槽404。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固定机构4,能够对调节板1起到固定作用,便于使用者对调节板1的使用。参考图1和图3,调节机构7包括旋钮701,旋钮701靠近壳体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702,固定块702靠近壳体2的一侧延伸至固定槽8的内腔,旋钮701靠近调节板1一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与限位槽404配合使用的调节杆703,调节杆703靠近固定柱401的一侧贯穿壳体2并延伸至限位槽404的内腔。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调节机构7,能够对固定机构4起到调节作用,便于使用者对调节板1的高度进行调节。参考图1、图2和图3,壳体2靠近立柱3的一侧均开设有与固定柱401配合使用的第一通孔,固定柱401靠近调节槽6的一侧与调节槽6的内壁接触,固定柱401靠近滑槽5的一侧与滑槽5的内壁接触,调节板1靠近旋钮701的一侧开设有与调节杆703配合使用的第二通孔,调节槽6的数量为若干个,且均匀分布于立柱3靠近壳体2的一侧。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第一通孔,能够对固定柱401的位置起到限位作用,通过设置调节槽6,能够对调节板1起到固定作用,通过设置滑槽5,能够对起到限位作用,通过设置第二通孔,能够对调节杆703起到限位作用。参考图3和图4,限位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调节式建筑用放置架,包括调节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板(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壳体(2),所述壳体(2)的前侧和后侧均设置有立柱(3),所述壳体(2)的内腔设置有与立柱(3)配合使用的固定机构(4),所述立柱(3)靠近壳体(2)的一侧开设有与固定机构(4)配合使用的滑槽(5),所述滑槽(5)远离壳体(2)的一侧开设有与固定机构(4)配合使用的调节槽(6),所述壳体(2)远离调节板(1)的一侧设置有与固定机构(4)配合使用的调节机构(7),所述壳体(2)远离调节板(1)的一侧开设有与调节机构(7)配合使用的固定槽(8),所述立柱(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9),所述立柱(3)的底部设置有底板(10),所述底板(10)靠近立柱(3)的一侧与立柱(3)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调节式建筑用放置架,包括调节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板(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壳体(2),所述壳体(2)的前侧和后侧均设置有立柱(3),所述壳体(2)的内腔设置有与立柱(3)配合使用的固定机构(4),所述立柱(3)靠近壳体(2)的一侧开设有与固定机构(4)配合使用的滑槽(5),所述滑槽(5)远离壳体(2)的一侧开设有与固定机构(4)配合使用的调节槽(6),所述壳体(2)远离调节板(1)的一侧设置有与固定机构(4)配合使用的调节机构(7),所述壳体(2)远离调节板(1)的一侧开设有与调节机构(7)配合使用的固定槽(8),所述立柱(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9),所述立柱(3)的底部设置有底板(10),所述底板(10)靠近立柱(3)的一侧与立柱(3)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调节式建筑用放置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4)包括固定柱(401),所述固定柱(401)的表面套设有限位板(402),所述固定柱(401)远离立柱(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403),所述固定柱(401)靠近调节机构(7)的一侧开设有与调节机构(7)配合使用的限位槽(404)。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调节式建筑用放置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7)包括旋钮(701),所述旋钮(701)靠近壳体(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702),所述固定块(702)靠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宝玲郑其
申请(专利权)人: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