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小麦抗逆性研究的种植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9864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2: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小麦抗逆性研究的种植盘,涉及小麦种植技术领域。其技术要点是:包括试验箱体,试验箱体下端开口内连接有移动板,移动板上设有种植盘,移动板下方设有两个安装柱,安装柱内插设有转轴,转轴一端连接有第一杆件一端,第一杆件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杆件,第二杆一侧设有支撑板,支撑板一侧连接有第三杆件一端,第三杆件另一端与第一杆件一侧铰接,其中一个支撑板外侧设有摇杆,摇杆贯穿支撑板且连接有第二杆件,两个第一杆件间通过连接杆连接。通过驱动移动板可将其上方种植盘内的小麦带到试验箱体内需要测试的试验空腔位置进行相应的测试,操作起来简单方便,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提高试验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提高试验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提高试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小麦抗逆性研究的种植盘


[0001]本技术涉及小麦种植
,具体为一种适用于小麦抗逆性研究的种植盘。

技术介绍

[0002]小麦是三大谷物之一,在我国有些家庭中较喜以小麦为主食,目前在对小麦播种试验时,通常选在户外土壤肥沃和光照温度适宜的试验田来进行小麦的种植试验操作,由于小麦属于长日照作物,需要长时间的光照。同时小麦的发芽率最重要的是温度,其次是水分。小麦的发芽对温度的要求也比较高,在户外试验种植,由于天气影响,不能提供充足的水分、光照和适宜的温度。小麦的抗逆性包括抗旱性、耐湿性、抗倒伏性等。
[0003]上述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小麦抗逆性试验种植过程中,通常通过多种设备制造不同的危害环境,每测试完小麦的一项性能后,需要取出试验小麦重新更换设备测试下一个性能指标,使用起来存在操作工序繁琐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小麦抗逆性研究的种植盘,无需为了测试不同的小麦抗逆性进行多次小麦的挪移及设备的更换,操作起来简单方便,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提高试验效率。
[0005]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一种适用于小麦抗逆性研究的种植盘,包括试验箱体,所述试验箱体下端设有开口且所述试验箱体内设有若干个试验空腔,所述试验箱体下端开口内滑动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上方固定连接有种植盘,所述移动板下方平行设置有两个安装柱,所述安装柱内插设有转轴且两者之间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转轴相互远离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杆件一端,所述第一杆件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杆件,两个所述第二杆件相互远离一侧分别设有一个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三杆件一端,所述第三杆件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杆件一侧铰接,所述支撑板上端与所述试验箱体下端固定连接,其中一个支撑板外侧设有摇杆,所述摇杆一端贯穿所述支撑板且两者之间转动连接,所述摇杆贯穿所述支撑板一端与所述第二杆件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杆件远离所述移动板一端通过连接杆连接。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试验箱体内设置的若干试验空腔可以模拟不同的测试环境,需要对小麦进行抗逆性研究时,先将小麦放在种植盘内进行培养,待小麦长大到可测试的高度后,可转动摇杆,通过摇杆驱动第二杆件转动,第二杆件转动时可带着与其铰接的第一杆件运动,由于第三杆件一端与第一杆件铰接另一端与支撑板转动连接,所以,第三杆件可限制第一杆件上端只沿水平运动,第一杆件与移动板通过安装柱转动连接,所以第一杆件在带着移动板沿试验箱体下端滑动时不会影响其自身的转动,由于两个第一杆件间通过连接杆连接,进而两侧的第一杆件会一起运动,可以使移动板的运动更为平稳,当移动板移动时便可将其上方种植盘内的小麦带到试验箱体内需要测试的试验空腔位置,无需为
了测试不同的小麦抗逆性进行多次小麦的挪移及设备的更换,操作起来简单方便,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提高试验效率。
[0008]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试验箱体内插设有两个隔板且两者之间滑动连接,所述隔板将所述试验箱体分隔为三个试验空腔,所述试验箱体左端的试验空腔为培养空腔,所述试验箱体中间的试验空腔为抗旱性空腔,所述试验箱体右端的试验空腔为抗倒性空腔。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与试验箱体滑动连接的两个隔板将试验箱体分隔为三个试验空腔,这样可以保证小麦在其中一个试验空腔内进行针对性试验时可以避免外界环境干扰,当需要移动小麦时,可将隔板拔出,方便小麦移动到任意试验空腔,培养空腔内可以对小麦进行培养,抗旱性空腔内可以对小麦进行抗旱性测试,抗倒性空腔内可对小麦尽心抗倒性测试。
[0010]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培养空腔上方设有透光玻璃,所述培养空腔一侧侧壁安装有喷淋管。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培养空腔内的透光玻璃方便在对小麦培养时,可以为小麦的生长提供自然光有助于小麦光合作用,使其快速生长,喷淋管可以适时的为小麦浇水,并且可用来测试小麦的耐湿性。
[0012]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抗旱性空腔上方安装有加热灯,所述抗旱性空腔一侧壁安装有与所述培养空腔内结构相同的所述喷淋管。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抗旱性空腔内的加热灯配合喷淋管可模拟反复干旱法对小麦的抗旱性进行测试。
[0014]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抗倒性空腔内设有风扇。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抗倒性空腔内的风扇可通过变换风速模拟自然中不同的风力,从而实现对小麦抗倒性能的测试。
[0016]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培养空腔、所述抗旱性空腔与所述抗倒性空腔的同一侧均设有观察门。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观察门可观察培养空腔、抗旱性空腔与抗倒性空腔内小麦的试验情况,也可以随时提取相应小麦的试样进行进一步分析。
[0018]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19]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试验箱体内设置的若干试验空腔可以模拟不同的测试环境,需要对小麦进行抗逆性研究时,先将小麦放在种植盘内进行培养,待小麦长大到可测试的高度后,可转动摇杆,通过摇杆驱动第二杆件转动,第二杆件转动时可带着与其铰接的第一杆件运动,由于第三杆件一端与第一杆件铰接另一端与支撑板转动连接,所以,第三杆件可限制第一杆件上端只沿水平运动,第一杆件与移动板通过安装柱转动连接,所以第一杆件在带着移动板沿试验箱体下端滑动时不会影响其自身的转动,由于两个第一杆件间通过连接杆连接,进而两侧的第一杆件会一起运动,可以使移动板的运动更为平稳,当移动板移动时便可将其上方种植盘内的小麦带到试验箱体内需要测试的试验空腔位置,无需为了测试不同的小麦抗逆性进行多次小麦的挪移及设备的更换,操作起来简单方便,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提高试验效率;
[0020]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与试验箱体滑动连接的两个隔板将试验箱体分隔
为三个试验空腔,这样可以保证小麦在其中一个试验空腔内进行针对性试验时可以避免外界环境干扰,当需要移动小麦时,可将隔板拔出,方便小麦移动到任意试验空腔,培养空腔内可以对小麦进行培养,抗旱性空腔内可以对小麦进行抗旱性测试,抗倒性空腔内可对小麦尽心抗倒性测试。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技术第二视角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本技术第三视角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是本技术第四视角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1、试验箱体;2、移动板;3、种植盘;4、安装柱;5、转轴;6、第一杆件;7、第二杆件;8、支撑板;9、第三杆件;10、摇杆;11、连接杆;12、隔板;13、培养空腔;131、透光玻璃;132、喷淋管;14、抗旱性空腔;15、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小麦抗逆性研究的种植盘,包括试验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箱体(1)下端设有开口且所述试验箱体(1)内设有若干个试验空腔,所述试验箱体(1)下端开口内滑动连接有移动板(2),所述移动板(2)上方固定连接有种植盘(3),所述移动板(2)下方平行设置有两个安装柱(4),所述安装柱(4)内插设有转轴(5)且两者之间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转轴(5)相互远离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杆件(6)一端,所述第一杆件(6)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杆件(7),两个所述第二杆件(7)相互远离一侧分别设有一个支撑板(8),所述支撑板(8)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三杆件(9)一端,所述第三杆件(9)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杆件(6)一侧铰接,所述支撑板(8)上端与所述试验箱体(1)下端固定连接,其中一个支撑板(8)外侧设有摇杆(10),所述摇杆(10)一端贯穿所述支撑板(8)且两者之间转动连接,所述摇杆(10)贯穿所述支撑板(8)一端与所述第二杆件(7)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杆件(6)远离所述移动板(2)一端通过连接杆(11)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小麦抗逆性研究的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帆张嘉程
申请(专利权)人: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