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1813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小型化的输入装置。输入装置包括:基座构件;马达,其安装于基座构件;旋转轴,其被马达驱动而旋转;蜗轮,其被旋转轴驱动而旋转,并且以能够沿着旋转轴的轴向移动的方式安装于旋转轴;第一齿轮,其设置为相对于基座构件而旋转自如,且与蜗轮卡合;转子,其具有与第一齿轮卡合的第二齿轮,且由操作者进行旋转操作,第二齿轮设置为相对于基座构件而旋转自如;移动构件,其伴随着蜗轮的轴向的移动而移动;弹性构件,其根据移动构件的移动量而朝向对移动构件的移动进行抑制的方向产生作用力;变化量检测部,其对根据移动构件的移动而发生变化的状态的变化量进行检测;以及控制部,其根据由变化量检测部检测的变化量来进行马达的驱动控制,以使得经由转子而给予操作者的力感发生变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输入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输入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存在一种力感产生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轴部,其对操作旋钮进行保持,且被轴承部保持为能够转动;马达,其具有马达轴;以及旋转检测机构,其对所述操作旋钮的转动进行检测,所述力感产生输入装置将所述轴部与所述马达轴并排设置,并且所述力感产生输入装置具有:第一齿轮,其以通过所述操作旋钮而转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轴部;以及第二齿轮,其通过该第一齿轮而转动,且安装于所述马达轴,所述力感产生输入装置使得来自所述马达的力感经由所述第一、第二齿轮而向所述操作旋钮传递(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02213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在以往的力感产生输入装置中,向操作者传递的力感仅由马达所产生的转矩而生成,因此,为了将力感向操作者传递,需要马达产生较大的转矩。因此,存在装置大型化这样的课题。于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小型化的输入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包括:基座构件;马达,其安装于所述基座构件;旋转轴,其被所述马达驱动而旋转;蜗轮,其被所述旋转轴驱动而旋转,并且以能够沿着所述旋转轴的轴向移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驱动轴;第一齿轮,其设置为相对于所述基座构件而旋转自如,且与所述蜗轮卡合;转子,其具有与所述第一齿轮卡合的第二齿轮,且由操作者进行旋转操作,所述第二齿轮设置为相对于所述基座构件而旋转自如;移动构件,其伴随着所述蜗轮的所述轴向的移动而移动;弹性构件,其根据所述移动构件的移动量而朝向对所述移动构件的移动进行抑制的方向产生作用力;变化量检测部,其对根据所述移动构件的移动而发生变化的状态的变化量进行检测;以及控制部,其根据由所述变化量检测部检测的变化量来进行所述马达的驱动控制,以使得经由所述转子而给予所述操作者的力感发生变化。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小型化的输入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00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图1中的A-A向视剖面的图。图3是示出图1中的B-B向视剖面的图。图4是示出从图1中将转子150拆除后的结构的图。图5是示出从图4中将基部110拆除后的结构的图。图6是示出包括螺旋弹簧170A、170B、基部161、固定部121B在内的、与XY平面平行的剖面的图。图7是示出输入装置100的控制系统的图。图8是示出基于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滑动构件的基部、螺旋弹簧以及固定部的图。图9是示出基于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滑动构件的基部、螺旋弹簧以及固定部的图。图10是示出基于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滑动构件的基部、螺旋弹簧以及固定部的图。图11是示出基于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滑动构件的基部、螺旋弹簧以及固定部的图。图12是示出基于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滑动构件的基部、螺旋弹簧以及固定部的图。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输入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实施方式>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00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图1中的A-A向视剖面的图。图3是示出图1中的B-B向视剖面的图。以下,在各图中使用共用的XYZ坐标进行说明。另外,将从XZ面观察称为俯视。另外,以下为了便于说明,有时将Y轴正方向称为上,而将Y轴负方向称为下,但并不表示普遍的上下关系。另外,以下为了便于说明,有时以高度来表述Y方向的位置。Y轴方向上的最靠正方向侧的位置为上部,且Y轴方向上的最靠负方向侧的位置为底部。输入装置100包括基部110、底座120、马达130、蜗轮135、齿轮140、转子150、滑动构件160、螺旋弹簧170以及线性位置传感器180。另外,以下,除了图1至图3以外,还利用图4以及图5进行说明。图4是示出从图1中将转子150拆除后的结构的图。图5是示出从图4中将基部110拆除后的结构的图。另外,以下,中心轴C(参照图1)是基部110、底座120、转子150所共用的中心轴。这些构件在俯视下是使得中心轴C穿过中心的圆形。中心轴C与Y轴平行。作为一例,输入装置100是在对搭载于车辆且在仪表板周边配置的显示器面板所显示的GUI(GraphicUserInterface)的操作部等进行远程操作时所利用的输入装置,该GUI显示为导航装置、空调等各种装置的操作画面。输入装置100例如像车辆的中控台那样配置在驾驶员或者副驾驶席的乘员的手边。然而,输入装置100的利用方式并不限于这样的利用方式。基部110是输入装置100的基座的部分,且在俯视下是以中心轴C为中心轴的圆环状的构件。基部110具有:圆筒部111,其在俯视下设置于最外周侧;以及圆筒部112,其在俯视下与圆筒部111呈同心圆状且设置于内侧。圆筒部111、112是以中心轴C为中心轴的圆筒状的构件。圆筒部112由从圆筒部111的下端(Y轴方向上的负方向侧的端部)朝向径向内侧延伸的连接部111A进行保持,且圆筒部112的高度比圆筒部111的高度高。连接部111A沿着圆周方向以等间隔配置有四个,相邻的连接部111A彼此之间设置有间隙。基部110在圆筒部111与112之间将转子150轴支承为旋转自如。通过圆筒部111以及112,转子150以中心轴C为旋转中心轴进行旋转。这样的基部110例如由成型树脂构成。在俯视下,马达130、蜗轮135、齿轮140、滑动构件160、螺旋弹簧170以及线性位置传感器180设置于转子150的内侧。基部110设置在底座120的周围,且将转子150轴支承为相对于底座120旋转自如。底座120在俯视下设置于基部110的内侧,且Y轴方向上的高度与基部110的底部相等。底座120具有基板部121以及延伸部122。这样的底座120例如由成型树脂构成。底座120是基座构件的一例。另外,底座120也可以与基部110那样的相邻周边部件一体地成形。另外,底座120自身也可以由多个分体部件构成。基板部121在俯视下是位于中央的圆板状的构件,且具有固定部121A、121B。在固定部121A固定有马达130,在固定部121B固定有螺旋弹簧170(170A、170B)。在基板部121连接有两个延伸部122。一个延伸部相对于基板部121而朝向X轴正方向且Z轴正方向的一侧平面地延伸出。另一个延伸部相对于基板部121而朝向X轴负方向且Z轴负方向的一侧平面地延伸出。延伸部122在俯视下的最外侧分别具有朝向Y轴正方向突出的两个突出部122A。因此,突出部122A有四个。突出部122A与基部110的圆筒部112的内周面卡合。由此,底座120安装于基部110。另外,另一个延伸部122的两个突出部122A之中的位于X轴上的突出部122A具有对蜗轮135的旋转轴135A进行轴支承的轴承122A1(参照图5)。轴承122A1位于X轴上。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输入装置,其中,包括:/n基座构件;/n马达,其安装于所述基座构件;/n旋转轴,其被所述马达驱动而旋转;/n蜗轮,其被所述旋转轴驱动而旋转,并且以能够沿着所述旋转轴的轴向移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驱动轴;/n第一齿轮,其设置为相对于所述基座构件而旋转自如,且与所述蜗轮卡合;/n转子,其具有与所述第一齿轮卡合的第二齿轮,且由操作者进行旋转操作,所述第二齿轮设置为相对于所述基座构件而旋转自如;/n移动构件,其伴随着所述蜗轮的所述轴向的移动而移动;/n弹性构件,其根据所述移动构件的移动量而朝向对所述移动构件的移动进行抑制的方向产生作用力;/n变化量检测部,其对根据所述移动构件的移动而发生变化的状态的变化量进行检测;以及/n控制部,其根据由所述变化量检测部检测的变化量来进行所述马达的驱动控制,以使得经由所述转子而给予所述操作者的力感发生变化。/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319 JP 2018-0513801.一种输入装置,其中,包括:
基座构件;
马达,其安装于所述基座构件;
旋转轴,其被所述马达驱动而旋转;
蜗轮,其被所述旋转轴驱动而旋转,并且以能够沿着所述旋转轴的轴向移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驱动轴;
第一齿轮,其设置为相对于所述基座构件而旋转自如,且与所述蜗轮卡合;
转子,其具有与所述第一齿轮卡合的第二齿轮,且由操作者进行旋转操作,所述第二齿轮设置为相对于所述基座构件而旋转自如;
移动构件,其伴随着所述蜗轮的所述轴向的移动而移动;
弹性构件,其根据所述移动构件的移动量而朝向对所述移动构件的移动进行抑制的方向产生作用力;
变化量检测部,其对根据所述移动构件的移动而发生变化的状态的变化量进行检测;以及
控制部,其根据由所述变化量检测部检测的变化量来进行所述马达的驱动控制,以使得经由所述转子而给予所述操作者的力感发生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川敏生上町孝志武藤真也胁田祥嗣都军安木村涉
申请(专利权)人: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