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66971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1: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操作装置,包括:操作部件,能够从操作基准位置进行倾倒操作;支承体,将上述操作部件支承为能够倾倒;第一可动部件,以与上述操作部件的倾倒动作联动地旋转的方式被上述支承体支承;第二可动部件,以与上述操作部件的倾倒动作联动地旋转的方式被上述支承体支承;第一磁性体,由磁性材料形成,设于上述第一可动部件;第二磁性体,由磁性材料形成,设于上述第二可动部件;以及永久磁铁,以在上述操作部件位于上述操作基准位置的状态下与上述第一磁性体以及上述第二磁性体在第一方向上对置的方式被上述支承体支承,上述第一磁性体与上述第二磁性体在沿上述第一方向观察时不重叠。

Opera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操作装置
本公开内容涉及操作装置。
技术介绍
已知为了制造出传递给进行操作的用户的手的操作感(clickfeeling)而利用凸轮机构的操作装置。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4490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在上述这样的以往技术中,难以实现小型且耐久性好的操作装置。为了制造出操作感而使用凸轮机构的构成会伴有机械性的滑动,因此从耐久性的观点来看较为不利。此外,为了制造出操作感而使用凸轮机构的构成需要通过弹簧对执行器向滑动部施力,从小型化的观点来看较为不利。因此,在一个方面来讲,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实现小型且耐久性好的操作装置。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在一个方面来讲,提供一种操作装置,该操作装置包括:操作部件,能够从操作基准位置进行倾倒操作;支承体,将上述操作部件支承为能够倾倒;第一可动部件,以与上述操作部件的倾倒动作联动地旋转的方式被上述支承体支承;第二可动部件,以与上述操作部件的倾倒动作联动地旋转的方式被上述支承体支承;第一磁性体,由磁性材料形成,设于上述第一可动部件;第二磁性体,由磁性材料形成,设于上述第二可动部件;以及永久磁铁,以在上述操作部件位于上述操作基准位置的状态下与上述第一磁性体以及上述第二磁性体在第一方向上对置的方式被上述支承体支承,上述第一磁性体与上述第二磁性体在沿上述第一方向观察时不重叠。专利技术效果<br>在一个方面来讲,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小型且耐久性好的操作装置。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换挡装置的外观立体图。图2为实施例1的换挡装置的换挡操作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图3为表示操作杆的单个状态的立体图。图4为表示图1的换挡装置的卸下罩以及外壳主体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为表示比永久磁铁靠上侧的第一可动部件以及第二可动部件的立体图。图6为表示装接有第一磁铁以及第二磁铁的磁铁保持器的立体图。图7A为由实施例1的吸引力发生机构实现的吸引力发生的原理的说明图。图7B为由实施例1的吸引力发生机构实现的吸引力发生的原理的说明图。图7C为由实施例1的吸引力发生机构实现的吸引力发生的原理的说明图。图8A为表示第一磁性体与第一可动部件一体地向远离磁铁保持器的方向旋转后的状态(第一挡)的立体图。图8B为表示第二磁性体与第二可动部件一体地向远离磁铁保持器的方向旋转后的状态(第二挡)的立体图。图9为实施例2的换挡装置的换挡操作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图10为实施例2的吸引力发生机构的外观立体图。图11为吸引力发生机构的分解立体图。图12A为由实施例2的吸引力发生机构实现的吸引力发生的原理的说明图。图12B为由实施例2的吸引力发生机构实现的吸引力发生的原理的说明图。图12C为由实施例2的吸引力发生机构实现的吸引力发生的原理的说明图。图13A为由实施例2的变形例的吸引力发生机构实现的吸引力发生的原理的说明图。图13B为由实施例2的变形例的吸引力发生机构实现的吸引力发生的原理的说明图。图13C为由实施例2的变形例的吸引力发生机构实现的吸引力发生的原理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各实施例详细地加以说明。[实施例1]图1为实施例1的换挡装置100(操作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外观立体图。图2为换挡装置100的换挡操作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图3为表示操作杆2(操作部件的一个例子)的单个状态的立体图。在图1中,操作杆2的一部分(换挡手柄112)的图示被简略化。图1中示出操作杆2的两个倾倒方向D1~D2。在图3中,为了易于视图,省略了换挡手柄112的图示。换挡装置100优选设于车辆。不过,换挡装置100可以设于飞机和火车等,也可以应用于游戏机。换挡装置100具有能够从起始位置(homeposition)H(参照图2,操作基准位置的一个例子)进行倾倒操作的操作杆2、将操作杆2支承为能够倾倒的外壳主体110(支承体的一个例子)、覆盖外壳主体110的上侧的开放部分的罩111。在外壳主体110内容纳有后述的吸引力发生机构1等。再者,外壳主体110通过对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polybutyleneterephthalate)等树脂材料进行注塑成型来形成。操作杆2的基端一体地装配于倾倒轴16。在实施例1中,作为一个例子,倾倒轴16的两端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外壳主体110侧的轴承部(未作图示)支承。由此,操作杆2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外壳主体110向第一倾倒方向(D1方向)或第二倾倒方向(D2方向)进行倾倒操作。罩111与外壳主体110同样由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等树脂成型出。在罩111的中央部分形成有贯通孔111a,操作杆2插通于该贯通孔111a,操作杆2的顶端向罩的上表面侧突出。在操作杆2的顶端装配有在对操作杆2进行倾倒操作时供用户把持的换挡手柄112。换挡装置100并非操作杆2直接连接于变速器的机械控制方式,而是线控换挡方式。线控换挡方式的换挡装置100不需要连杆机构等机械性的构成,因此,能够谋求小型化。因此,能够使车辆内的换挡装置100的布局具有自由度。此外,能够以比较小的力来对操作杆2进行操作,因此,换挡操作变得简单。若从起始位置H向第一倾倒方向(D1方向)对操作杆2进行倾倒操作,则操作杆2被移动至位置(position)F1。位置F1为第一倾倒方向(D1方向)侧的第一级位置F1。若从第一级位置F1向第一倾倒方向(D1方向)进一步对操作杆2进行倾倒操作,则操作杆2被移动至位置F2。位置F2为第一倾倒方向(D1方向)侧的第二级位置F2。若位于第一倾倒方向(D1方向)侧的第一级位置F1或第二级位置F2的操作杆2的倾倒操作被解除,则操作杆2向第二倾倒方向(D2方向)自动地进行倾倒操作,操作杆2返回至位置H。此时车辆的换挡状态维持在F1或F2的状态。若从起始位置H向第二倾倒方向(D2方向)对操作杆2进行倾倒操作,则操作杆2被移动至位置R1。位置R1为第二倾倒方向(D2方向)侧的第一级位置R1。若从第一级位置R1向第二倾倒方向(D2方向)进一步对操作杆2进行倾倒操作,则操作杆2被移动至位置R2。位置R2为第二倾倒方向(D2方向)侧的第二级位置R2。若位于第二倾倒方向(D2方向)侧的第一级位置R1或第二级位置R2的操作杆2的倾倒操作被解除,则操作杆2向第一倾倒方向(D1方向)自动地倾倒,操作杆2返回至位置H。此时车辆的换挡状态维持在R1或R2的状态。图4为表示卸下图1的换挡装置100的罩111以及外壳主体110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为表示比永久磁铁6靠上侧的第一可动部件4以及第二可动部件8的立体图。图6为表示装接有第一磁铁61以及第二磁铁62的磁铁保持器60的立体图。在图4中,为了易于观察而省略了换挡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操作装置,包括:/n操作部件,能够从操作基准位置进行倾倒操作;/n支承体,将上述操作部件支承为能够倾倒;/n第一可动部件,以与上述操作部件的倾倒动作联动而旋转的方式被上述支承体支承;/n第二可动部件,以与上述操作部件的倾倒动作联动而旋转的方式被上述支承体支承;/n第一磁性体,由磁性材料形成,设于上述第一可动部件;/n第二磁性体,由磁性材料形成,设于上述第二可动部件;以及/n永久磁铁,以在上述操作部件位于上述操作基准位置的状态下与上述第一磁性体以及上述第二磁性体在第一方向上对置的方式被上述支承体支承,/n上述第一磁性体与上述第二磁性体在沿上述第一方向观察时不重叠。/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124 JP 2017-2262141.一种操作装置,包括:
操作部件,能够从操作基准位置进行倾倒操作;
支承体,将上述操作部件支承为能够倾倒;
第一可动部件,以与上述操作部件的倾倒动作联动而旋转的方式被上述支承体支承;
第二可动部件,以与上述操作部件的倾倒动作联动而旋转的方式被上述支承体支承;
第一磁性体,由磁性材料形成,设于上述第一可动部件;
第二磁性体,由磁性材料形成,设于上述第二可动部件;以及
永久磁铁,以在上述操作部件位于上述操作基准位置的状态下与上述第一磁性体以及上述第二磁性体在第一方向上对置的方式被上述支承体支承,
上述第一磁性体与上述第二磁性体在沿上述第一方向观察时不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装置,其中,
在上述第一磁性体与上述第二磁性体与上述永久磁铁在上述第一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古木茂上之町孝志小川敏生五十岚悠中泽俊介
申请(专利权)人: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