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模块蜗杆连接式智能出线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13890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配电模块蜗杆连接式智能出线柜,包括:出线柜本体和配电模块,所述配电模块连接在出线柜本体的空腔内,所述配电模块通过蜗杆结构连接在出线柜本体的空腔中。以解决现有技术配电模块拆卸困难和拆卸安全性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配电模块蜗杆连接式智能出线柜
本专利技术涉及出线柜
,尤其涉及一种配电模块蜗杆连接式智能出线柜。
技术介绍
现有的出线柜存在配电模块拆卸困难和安全性低的问题,研发人员通过分析后发现出线柜的的配电模块是通过卡锁机构固定安装在出线柜的空腔中,拆卸配电模块时需要一只手按压卡锁结构扳机,另一只手用力将配电模块往外拽才能拆卸配电模块,由于配电模块较重且只有一只手用力,操作人员需要使出较大的劲才能拆卸配电模块,如果用力过猛还有可能将配电模块拽落地上砸坏或伤人。因此现在急需一种配电模块拆卸简单,拆卸安全性高,并且安装在出线柜上能够锁死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配电模块蜗杆连接式智能出线柜。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配电模块蜗杆连接式智能出线柜,包括:出线柜本体和配电模块,所述配电模块连接在出线柜本体的空腔内,所述配电模块通过蜗杆结构连接在出线柜本体的空腔中。进一步地,所述蜗杆结构包括:螺纹槽,所述螺纹槽设置在配电模块下表面;蜗杆,所述蜗杆与螺纹槽相匹配,蜗杆一端转动连接在出线柜本体空腔的后壁,蜗杆长度方向与出线柜本体的空腔后壁垂直。进一步地,所述螺纹槽为拱形圆柱,下部侧面到螺纹槽顶部的距离大于螺纹槽的半径小于螺纹槽的直径;所述蜗杆包括:连接轴,连接轴数量为n,n为大于1的正整数;蜗轴,蜗轴数量为n,蜗轴之间通过连接轴固定连接,远离出线柜本体的空腔后壁的蜗轴端部固定连接连接轴,蜗轴与连接轴同轴;所述蜗杆结构还包括:支撑,所述支撑数量为n,支撑前后宽度小于相邻两蜗轴间的距离,每个支撑对应一根连接轴,支撑上部转动连接在连接轴上,支撑下部固定连接出线柜本体空腔的下壁,在同一水平面内支撑左右宽度小于螺纹槽宽度。进一步地,所述蜗杆结构还包括:旋孔,所述旋孔设置在蜗杆远离出线柜本体空腔的后壁的一端,旋孔中轴线与蜗杆中轴线重合,旋孔为正多边形孔。进一步地,还包括:导槽,所述导槽固定连接在出线柜本体空腔的下壁,导槽与蜗杆结构长度方向平行;滑块,所述滑块固定连接在配电模块下表面,滑块与导槽相匹配,滑块滑动安装在导槽内。进一步地,还包括:润滑孔,所述润滑孔开设在导槽内表面,润滑孔包括一个以上;储油箱,所述储油箱与润滑孔连通,储油箱高度大于润滑孔高度。进一步地,还包括:中间腔,所述中间腔设置在润滑孔和储油箱之间,中间腔设置在导槽两侧的侧壁中;海绵,所述海绵填充在中间腔内。进一步地,所述润滑孔分布在导槽上部中部和下部,润滑孔沿导槽长度方向均匀分布。进一步地,所述润滑孔直径为0.5mm-0.7mm。进一步地,所述储油箱为上部开有加油孔的箱体,加油孔上插接密封塞,密封塞与加油孔相匹配。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1)本专利技术通过蜗杆结构连接配电模块和出线柜本体,蜗杆结构只需旋转就能将配电模块带出出线柜本体的内腔实现拆卸,拆卸过程只需单手操作即可,并且蜗杆将配电模块带出配电柜本体的过程是缓慢渐进的,蜗杆不转动就可以将配电模块位置锁死,因此本专利技术具有拆卸配电模块简单,拆卸过程安全可靠,且自带配电模块位置锁死功能的优点;2)本专利技术通过螺纹槽和蜗杆的配合,蜗杆旋转带动螺纹槽沿蜗杆长度方向运动;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螺纹槽为拱形圆柱,下部侧面到螺纹槽顶部的距离大于螺纹槽的半径小于螺纹槽的直径,使得配电模块与蜗杆在竖直方向相对位置固定,而支撑上部转动连接连接轴,使得蜗杆与出线柜本体间的相对位置在竖直方向固定,并且支撑可以分担配电模块对蜗杆的重力,避免配电模块将蜗杆压弯。而在同一水平面内支撑左右宽度小于螺纹槽宽度则使得支撑与螺纹槽间的运动不会产生干涩,使配电模块能够在蜗杆长度方向运动;4)本专利技术将摇臂插入旋孔,旋转摇臂就能旋转蜗杆,使得蜗杆旋转更加易操作;5)本专利技术通过导槽和滑块的配合,使得配电模块沿蜗杆长度方向运动时更加稳定;6)本专利技术通过储油箱储存润滑油,由于润滑油自身的重力作用,通过润滑孔可将润滑油输送到导槽内表面,使得滑块与导槽间的摩擦力减小,并且润滑油添加无需一点点的涂抹在导槽内,只需添加到储油箱内即可实现自动上油,更加省时省力;7)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润滑孔和储油箱之间设置中间腔,并且中间腔内填充海绵,润滑油在流出润滑孔之前被海绵缓冲和吸收,避免润滑油受到压力直接流出润滑孔导致流量过大,到减小润滑油流量的作用;8)本专利技术通过使润滑孔分布在导槽上部中部和下部,润滑孔沿导槽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使得导槽各处都能够被润滑油润滑;9)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润滑孔直径为0.5mm-0.7mm,利用毛细现象将润滑油输送到导槽内,并且由于润滑孔直径较小通过还可以起到减小润滑油流量的作用,使润滑油既能维持导槽润滑又不会流出过多导致出线柜本体内产生积液;10)本专利技术通过储油箱上部的开孔可向储油箱内添加润滑油,润滑油添加更加方便,使用密封塞塞住储油箱上部的开孔,随着润滑油从润滑孔内流出可以使储油箱内形成负压,从而可以减小润滑孔润滑油的出油流量,而将密封塞打开又能够将储油箱内的负压消除,增加润滑孔润滑油的出油流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实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实例1的爆炸图;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示意图;图5为图3中C处的局部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实例1的右侧视图;图7为图6中B-B剖面线的剖视图;图8为图7中D处的局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例对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介绍:实施例1:参考图1至图8,一种配电模块蜗杆连接式智能出线柜,包括:出线柜本体1和配电模块2,所述配电模块2连接在出线柜本体1的空腔101内,所述配电模块2通过蜗杆结构3连接在出线柜本体1的空腔101中。进一步地,所述蜗杆结构3包括:螺纹槽301,所述螺纹槽301设置在配电模块2下表面;蜗杆302,所述蜗杆302与螺纹槽301相匹配,蜗杆302一端通过轴承连接在出线柜本体1空腔101的后壁,蜗杆302长度方向与出线柜本体1的空腔101后壁垂直。进一步地,所述螺纹槽301为拱形圆柱,下部侧面到螺纹槽301顶部的距离大于螺纹槽301的半径小于螺纹槽301的直径;所述蜗杆302包括:连接轴3022,连接轴3022数量为n,n为大于1的正整数;蜗轴3021,蜗轴3021数量为n,蜗轴3021之间通过连接轴3022焊接连接,远离出线柜本体1的空腔101后壁的蜗轴3021端部焊接连接连接轴3022,蜗轴3021与连接轴3022同轴;所述蜗杆结构3还包括:支撑305,所述支撑305数量为n,支撑305前后宽度小于相邻两蜗轴3021间的距离,每个支撑305对应一根连接轴3022,支撑305上部通过轴承连接在连接轴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配电模块蜗杆连接式智能出线柜,包括:出线柜本体(1)和配电模块(2),所述配电模块(2)连接在出线柜本体(1)的空腔(101)内,其特征在于:/n所述配电模块(2)通过蜗杆结构(3)连接在出线柜本体(1)的空腔(101)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电模块蜗杆连接式智能出线柜,包括:出线柜本体(1)和配电模块(2),所述配电模块(2)连接在出线柜本体(1)的空腔(101)内,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电模块(2)通过蜗杆结构(3)连接在出线柜本体(1)的空腔(101)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模块蜗杆连接式智能出线柜,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结构(3)包括:
螺纹槽(301),所述螺纹槽(301)设置在配电模块(2)下表面;
蜗杆(302),所述蜗杆(302)与螺纹槽(301)相匹配,蜗杆(302)一端转动连接在出线柜本体(1)空腔(101)的后壁,蜗杆(302)长度方向与出线柜本体(1)的空腔(101)后壁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电模块蜗杆连接式智能出线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纹槽(301)为拱形圆柱,下部侧面到螺纹槽(301)顶部的距离大于螺纹槽(301)的半径小于螺纹槽(301)的直径;
所述蜗杆(302)包括:
连接轴(3022),连接轴(3022)数量为n,n为大于1的正整数;
蜗轴(3021),蜗轴(3021)数量为n,蜗轴(3021)之间通过连接轴(3022)固定连接,远离出线柜本体(1)的空腔(101)后壁的蜗轴(3021)端部固定连接连接轴(3022),蜗轴(3021)与连接轴(3022)同轴;
所述蜗杆结构(3)还包括:
支撑(305),所述支撑(305)数量为n,支撑(305)前后宽度小于相邻两蜗轴(3021)间的距离,每个支撑(305)对应一根连接轴(3022),支撑(305)上部转动连接在连接轴(3022)上,支撑(305)下部固定连接出线柜本体(1)空腔(101)的下壁,在同一水平面内支撑(305)左右宽度小于螺纹槽(301)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配电模块蜗杆连接式智能出线柜,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结构(3)还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钊张晖方金贵杨运富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长通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