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规格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1369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小规格端子,用以解决现有的小规格端子接触正向力低、端子接触稳定性低,易造成连接器接触不良、甚至出现烧蚀现象以及型腔孔尺寸较小难以加工等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端子本体,端子本体上设有电接触部、导体压接部和绝缘压接部,所述电接触部包括下壁、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一顶壁和第二顶壁,第二顶壁设置在第一顶壁的上方,下壁上设置有第一接触部,第一顶壁上设置有第二接触部,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均与对插端子相配合,所述第一顶壁的上方设有弹性结构,且弹性结构与第二顶壁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可靠稳定,端子接触正向力大,改善了端子的接触稳定性和电接触性能,提高连接可靠性,且结构设计简单,制造工艺要求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规格端子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配件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小规格端子。
技术介绍
由于汽车车身轻量化要求以及汽车用连接器集成度的提高,汽车用的电连接端子规格也随之越来越小。目前,现有的小规格端子在使用时易出现接触正向力低,造成端子接触稳定性低,从而引起连接器接触不良、甚至出现烧蚀现象;此外,与小规格端子对配的型腔孔尺寸较小,在设计型腔孔弹性结构时难以加工,目前往往采用增加TPA结构来增加端子在型腔孔内的保持力,这样就造成连接器结构复杂、成本升高。基于上述情况,亟需设计一种电接触正向力大、与型腔孔配合稳定的端子。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的小规格端子接触正向力低、端子接触稳定性低,易造成连接器接触不良、甚至出现烧蚀现象以及型腔孔尺寸较小难以加工等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小规格端子,结构可靠稳定,端子接触正向力大,改善了端子的接触稳定性能和电接触性能,提高连接可靠性,且结构设计简单,制造工艺要求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小规格端子,包括端子本体,所述端子本体的头部设有电接触部、尾部设有绝缘压接部,电接触部和绝缘压接部之间设置有导体压接部,所述电接触部包括下壁,下壁上分别设有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连接有第一顶壁,第二侧壁连接有第二顶壁,且第二顶壁设置在第一顶壁的上方,所述第一顶壁的上方设有弹性结构,且弹性结构与第二顶壁相连接;所述下壁上设置有第一接触部,第一顶壁上设置有第二接触部,且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均与对插端子相配合。所述下壁包括第一下壁和第二下壁,第一下壁设置在电接触部的头部,第二下壁设置在电接触部的尾部并向后延伸,所述导体压接部和绝缘压接部均设置在第二下壁上。所述第一接触部包括凸出弯臂,凸出弯臂相对第一下壁向上弯折且通过凸出弯过渡连接。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上对称设有与凸出弯臂相匹配的让位槽。所述凸出弯臂包括第一折弯臂、第二折弯臂和第三折弯臂,第一折弯臂的下部通过凸出弯与第一下壁相连接;第一折弯臂和第二折弯臂的上部之间设有向上凸出的第一凸出点,第一折弯臂和第二折弯臂分别对称分布在第一凸出点的两侧;第二折弯臂的下部与第三折弯臂相连接,第三折弯臂相对第二折弯臂向上弯折。所述第一折弯臂与第一下壁之间的夹角α为5°~30°,第一折弯臂与第二折弯臂之间的夹角β为120°~170°。所述第一下壁和第二下壁之间设有与型腔孔挂台相匹配的预置槽,第二下壁上设有与第三折弯臂相匹配的第四折弯臂,且第四折弯臂与第二下壁之间的夹角θ为20°~45°。所述第二接触部包括多个第二凸出点,第二凸出点设置在第一顶壁上且向下凸出,所述的第二凸出点和第一凸出点相配合。所述弹性结构为弹臂,弹臂为开口向下的V型结构,弹臂的一端与第二顶壁固定连接,弹臂的另一端延伸有平面,所述的平面与第一顶壁面接触。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结构设计简单且稳定可靠,改善了小规格端子的接触稳定性能和电接触性能,提高连接可靠性;2.通过设置有凸出弯臂,实现最大限度的利用了设计空间,提供了较大的端子接触正向力;3.利用所设置的第一凸出点以及第二凸出点分别与对插端子相接触配合,从而实现端子之间的电连接,不仅提供了更好的电接触形式,同时可有效的降低接触电阻;4.通过设置弹臂并与型腔孔相配合,从而实现提供足够的垂直于型腔孔接触面的接触力,使端子本体良好地挂接在型腔孔挂台上,以为端子本体在护套内提供足够的保持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图3为图2的A-A向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与型腔孔挂台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凸出弯臂,2为下壁,3为第一侧壁,4为第二顶壁,5为弹臂,6为第一顶壁,7为第二侧壁,8为型腔孔挂台,9为预置槽,10为让位槽,11为凸出弯,101为第一折弯臂,102为第二折弯臂,103为第三折弯臂,104为第一凸出点,105为第四折弯臂,106为第二凸出点,201为第一下壁,202为第二下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小规格端子,包括端子本体,所述端子本体的头部设有电接触部、尾部设有绝缘压接部,电接触部和绝缘压接部之间设置有导体压接部,且电接触部、导体压接部和绝缘压接部一体冲压成型。所述的电接触部包括下壁2,下壁2上分别设有第一侧壁3和第二侧壁7,第一侧壁3连接有第一顶壁6,第二侧壁7连接有第二顶壁4,且第二顶壁4设置在第一顶壁6的上方,所述的下壁2、第一侧壁3、第二侧壁7、第一顶壁6和第二顶壁4一体冲压成型,并形成一个方箱结构,该方箱结构的内部设有空间从而为对插端子提供插接腔。所述下壁2上设置有第一接触部,第一顶壁6上设置有第二接触部,且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均与对插端子相配合,即使用时,将对插端子插接在方箱结构的插接腔内,并使对插端子分别与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相接触,从而实现插头端子与插座端子之间的电连接。如图3和图4所示,具体地,所述下壁2包括第一下壁201和第二下壁202,第一下壁201设置在电接触部的头部,第二下壁202设置在电接触部的尾部并向后延伸,导体压接部和绝缘压接部均设置在第二下壁202上。所述第一下壁201和第二下壁202之间设有与型腔孔挂台8相匹配的预置槽9,使用时,将端子本体的电接触部插入型腔孔内,并使型腔孔内的型腔孔挂台8挂接在预置槽9内即可,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所述第一接触部包括凸出弯臂1,凸出弯臂1相对第一下壁201向上弯折且通过凸出弯11过渡连接,凸出弯臂1、第一下壁201和凸出弯11一体冲压成型,凸出弯臂1具有一定的弹性并与对插端子相配合。通过设置凸出弯臂1,实现最大限度的利用了设计空间,提供了较大的端子接触正向力。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壁3和第二侧壁7上对称设有与凸出弯臂1相匹配的让位槽10,即先在第一侧壁3和第二侧壁7上冲压出让位槽10,从而便于再对凸出弯臂1进行操作。具体为所述的凸出弯臂1包括第一折弯臂101、第二折弯臂102和第三折弯臂103,第一折弯臂101的下部通过凸出弯11与第一下壁201相连接,优选为第一折弯臂101与第一下壁201之间的夹角α为5°~30°,即第一折弯臂101是朝向方箱结构的内部弯折,并形成一个前低后高的倾斜面,便于插入对插端子。第一折弯臂101和第二折弯臂102的上部之间设有向上凸出的第一凸出点104,用于与插入后的对插端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规格端子,包括端子本体,所述端子本体的头部设有电接触部、尾部设有绝缘压接部,电接触部和绝缘压接部之间设置有导体压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接触部包括下壁(2),下壁(2)上分别设有第一侧壁(3)和第二侧壁(7),第一侧壁(3)连接有第一顶壁(6),第二侧壁(7)连接有第二顶壁(4),且第二顶壁(4)设置在第一顶壁(6)的上方,所述第一顶壁(6)的上方设有弹性结构,且弹性结构与第二顶壁(4)相连接;所述下壁(2)上设置有第一接触部,第一顶壁(6)上设置有第二接触部,且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均与对插端子相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规格端子,包括端子本体,所述端子本体的头部设有电接触部、尾部设有绝缘压接部,电接触部和绝缘压接部之间设置有导体压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接触部包括下壁(2),下壁(2)上分别设有第一侧壁(3)和第二侧壁(7),第一侧壁(3)连接有第一顶壁(6),第二侧壁(7)连接有第二顶壁(4),且第二顶壁(4)设置在第一顶壁(6)的上方,所述第一顶壁(6)的上方设有弹性结构,且弹性结构与第二顶壁(4)相连接;所述下壁(2)上设置有第一接触部,第一顶壁(6)上设置有第二接触部,且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均与对插端子相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规格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壁(2)包括第一下壁(201)和第二下壁(202),第一下壁(201)设置在电接触部的头部,第二下壁(202)设置在电接触部的尾部并向后延伸,所述导体压接部和绝缘压接部均设置在第二下壁(20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规格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包括凸出弯臂(1),凸出弯臂(1)相对第一下壁(201)向上弯折且通过凸出弯(11)过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小规格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3)和第二侧壁(7)上对称设有与凸出弯臂(1)相匹配的让位槽(10)。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小规格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弯臂(1)包括第一折弯臂(101)、第二折弯臂(102)和第三折弯臂(103),第一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厚琨王武军王荣喜赵平堂陈爱军王彦波李亚超潘超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天海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