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1306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开孔区,所述显示区环绕所述开孔区;所述显示区包括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多条有源层走线,所述有源层走线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列;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互交叉;沿第一方向位于所述开孔区两侧的有源层走线通过环绕所述开孔区的引线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方案改善了显示面板的显示不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显示装置由于具有自发光性、广视角、高对比、低耗电、高反应速率以及全彩化等优点被广泛应用。然而,现有的OLED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容易存在显示不均,影响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改善显示面板的显示不均。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开孔区,所述显示区环绕所述开孔区;所述显示区包括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多条有源层走线,所述有源层走线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列;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互交叉;沿第一方向位于所述开孔区两侧的有源层走线通过环绕所述开孔区的引线连接。可选的,所述引线为环绕所述开口区的环形引线,沿第一方向位于所述开孔区两侧的所有有源层走线与所述环形引线连接。可选的,所述引线包括至少两条子引线,每一条子引线至少连接沿第一方向位于所述开孔区两侧的两条有源层走线。可选的,所述显示区还包括多条复位信号线,所述复位信号线设置于所述有源层走线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有源层走线包括与所述复位信号线连接的复位连接端,所述引线与沿第一方向位于所述开孔区两侧的所述有源层走线的复位连接端连接。可选的,所述显示区还包括屏蔽金属线,所述屏蔽金属线位于所述有源层走线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屏蔽金属线在所述基板的垂直投影至少部分覆盖所述引线在所述基板的垂直投影。可选的,所述显示区还包括栅极金属层,所述栅极金属层位于复位信号线邻近所述基板的一侧,且位于所述有源层走线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屏蔽金属线与复位信号线同层设置,或者,所述屏蔽金属线与栅极金属层同层设置。可选的,所述引线与所述有源层走线同层设置。可选的,所述引线与所述有源层走线采用的材料相同。可选的,所述引线的线宽为2微米-50微米。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专利技术任意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设置沿第一方向位于开孔区两侧的有源层走线通过环绕开孔区的引线连接,使得沿第一方向位于开孔区两侧的子像素单元的薄膜晶体管的特性相近,且使得开孔区两侧的子像素单元的各薄膜晶体管的特性与其他区域差异较小,减小了开孔区周围子像素单元与其他区域子像素单元的显示差异,改善了显示面板的显示不均。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膜层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4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5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膜层示意图;图6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的示意图;图7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膜层示意图;图8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随着全面屏显示技术的发展,为提高显示面板的屏占比,在显示区开孔的显示面板应运而生,其中显示区的开孔位置一般用于放置前置摄像头等光学传感器。然而现有的开孔显示面板存在开孔周围画面显示不均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参考图1,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10和开孔区20,显示区10环绕开孔区20;显示区10包括基板110以及设置于基板110上的多条有源层走线120,有源层走线120沿第一方向X延伸且沿第二方向Y依次排列;沿第一方向X位于开孔区20两侧的有源层走线120通过环绕开孔区20的引线130连接。其中,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相互交叉,例如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相互垂直。显示区10用于显示画面,显示区10包括设置于基板110上的多个子像素单元100,每一子像素单元100包括像素驱动电路和发光结构,像素驱动电路用于驱动发光结构发光。发光结构可以包括阳极、阴极以及设置于阳极和阴极之间的有机发光层。每一个像素驱动电路包括至少两个薄膜晶体管和至少一个电容,示例性的每一像素驱动电路可以包括七个薄膜晶体管和一个电容。图2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膜层示意图,参考图2,每一薄膜晶体管30均包括有源层121、栅极金属层140和源漏极金属层150。参考图1,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一列子像素单元100的像素驱动电路的有源层相互连接形成有源层走线120。有源层走线120的材料可以为p-si材料。开孔区20用于设置摄像头等光学传感器。开孔区20的形状可以如图1所示为圆形,也可以为水滴形,方形或椭圆形等形状,本实施例并不做具体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每一子像素单元100内各薄膜晶体管的有源层的连接方式取决于驱动电路的具体电路形式,本实施例并不做具体限定。此外,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有源层走线120沿第一方向X延伸是从整个面板的角度看有源层走线120整体上沿第一方向X延伸,并非对每一子像素单元100内部有源层走线120的限定,每一子像素单元中100内部的有源层走线120的延伸方向可以根据像素驱动电路的具体形式设置。具体的,专利技术人通过研究发现有源层走线120的长度影响着有源层走线120对应的各薄膜晶体管的特性。现有技术中由于在开孔区20处,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有源层走线120断开,沿第一方向X位于开孔区20两侧的子像素单元100的像素驱动电路中薄膜晶体管的特性出现差异,且位于开孔区20两侧的子像素单元100的像素驱动电路中薄膜晶体管的特性与其他区域的薄膜晶体管的特性出现差异,导致开孔区20周围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与其他区域不同,出现显示不均。本实施例设置沿第一方向X位于开孔区20两侧的有源层走线120通过环绕开孔区20的引线130连接,使得沿第一方向X位于开孔区20两侧的子像素单元100的薄膜晶体管的特性相近,且使得开孔区20两侧的子像素单元100的各薄膜晶体管的特性与其他区域差异较小,减小了开孔区20周围子像素单元100与其他区域子像素单元100的显示差异,改善了显示面板的显示不均。可选的,参考图1,引线130为环绕开口区20的环形引线,沿第一方向X位于开孔区20两侧的所有有源层走线120与环形引线连接。具体的,由于开口区20周围设置有扫描线、数据线等多条信号线,引线130设置为一条环形引线,在保证使得开孔区20周围的子像素单元100的各薄膜晶体管的特性与其他区域差异较小的同时,引线130占用的空间较小,不会影响多条信号线的信号传输,保证显示面板具有较好的显示效果。需要说明的是,环形引线的具体形状可以根据开孔区20的形状确定,示例性的开孔区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n显示区和开孔区,所述显示区环绕所述开孔区;/n所述显示区包括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多条有源层走线,所述有源层走线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列;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互交叉;/n沿第一方向位于所述开孔区两侧的有源层走线通过环绕所述开孔区的引线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区和开孔区,所述显示区环绕所述开孔区;
所述显示区包括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多条有源层走线,所述有源层走线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列;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互交叉;
沿第一方向位于所述开孔区两侧的有源层走线通过环绕所述开孔区的引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线为环绕所述开口区的环形引线,沿第一方向位于所述开孔区两侧的所有有源层走线与所述环形引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线包括至少两条子引线,每一条子引线至少连接沿第一方向位于所述开孔区两侧的两条有源层走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区还包括多条复位信号线,所述复位信号线设置于所述有源层走线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
所述有源层走线包括与所述复位信号线连接的复位连接端,所述引线与沿第一方向位于所述开孔区两侧的所述有源层走线的复位连接端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勋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