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射频线圈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06616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射频线圈组件。该射频线圈组件包括:壳体,形成具有容置空间的容置腔;多个第一线圈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或表面;可移动部,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并与所述容置腔的内壁连接;一个或多个第二线圈单元,设置在所述可移动部内部,且所述第二线圈能够随可移动部移动以背离或靠近所述容置腔内壁。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射频线圈组件,可根据患者实际需要调节可移动部与患者被检测部之间的距离,实现该射频线圈组件扫描空间可调节,提高成像效果。患者被检测部与可移动部贴合,能够提高线圈的信噪比,使检测结果精度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射频线圈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射频线圈组件。
技术介绍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采用相应的扫描设备对患者的病患进行扫描以获得病患部位的信息,成为常见的医疗手段。一般的扫描设备在进行扫描时,常常通过扫描设备内部的扫描线圈产生的磁场信号进行扫描。以核磁共振系统中的头部线圈为例,该头部线圈包括多个线圈单一,通过多个线圈单元可以实现对病人头部的扫描,从而获得头部病变的机理。但是,现有的扫描过程中,头部线圈与患者头部之间可能存在空隙,且空隙较大,影响扫描结果,且获得的信噪比低。因此,需要提出一种射频线圈组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头部线圈与患者头部之间存在空隙,影响成像效果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射频线圈组件,能够与患者头部贴合,提高成像效果。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射频线圈组件,适用于磁共振头部扫描,包括:壳体,形成具有容置空间的容置腔;多个第一线圈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或表面;可移动部,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射频线圈组件,适用于磁共振头部扫描,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形成具有容置空间的容置腔;/n多个第一线圈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或表面;/n可移动部,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并与所述容置腔的内壁连接;/n一个或多个第二线圈单元,设置在所述可移动部内部,且所述第二线圈能够随可移动部移动以背离或靠近所述容置腔内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射频线圈组件,适用于磁共振头部扫描,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形成具有容置空间的容置腔;
多个第一线圈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或表面;
可移动部,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并与所述容置腔的内壁连接;
一个或多个第二线圈单元,设置在所述可移动部内部,且所述第二线圈能够随可移动部移动以背离或靠近所述容置腔内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下半部分(1),所述可移动部设置在所述下半部分(1)上;
所述射频线圈组件还包括驱动可移动部移动的调节机构(2),所述调节机构(2)包括按压机构(21),用于被对象检测部按压,并能够在被按压时调节所述可移动部与对象被检测部之间的距离,使所述可移动部贴合患者被检测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射频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2)还包括第一转动杆(22)和第二转动杆(23),所述按压机构(21)与所述第一转动杆(22)连接并能够带动所述第一转动杆(22)转动,所述第二转动杆(23)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动杆(22)枢接,另一端与所述可移动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23)与所述第一转动杆(22)之间设置有提供扭矩的弹性部(2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射频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杆(23)包括连接臂(231)和推动臂(232),所述连接臂(231)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动杆(22)枢接,另一端与所述推动臂(232)固定连接,所述推动臂(232)与所述可移动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部包括两个第一柔性组件(11),且两个第一柔性组件(11)能够包绕对象的颈部;
和/或,所述可移动部还包括两个第二柔性组件(12),且两个第一柔性组件(11)能够包绕对象的头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祥明陆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