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藏流体可动性的分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705914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气藏流体可动性的分析方法,属于油气田开发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油气藏储层岩心,对油气藏储层岩心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的岩心;获取预处理的岩心的第一灰度图像;对预处理的岩心抽空饱和地层水,得到完全饱和地层水的岩心;获取完全饱和地层水的岩心的第二灰度图像;获取完全饱和地层水的岩心在不同压力下驱替后的第三灰度图像;对第一灰度图像、第二灰度图像及第三灰度图像分别进行处理,依次得到第一平均灰度值、第二平均灰度值及第三平均灰度值;通过第一平均灰度值、第二平均灰度值与第三平均灰度值得到油气藏储层岩心的相对含水饱和度与动用程度;通过相对含水饱和度与动用程度分析油气藏流体可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气藏流体可动性的分析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气田开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油气藏流体可动性的分析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石油工业的迅速发展,石油和天然气勘探领域不断扩大,碳酸盐岩油气藏成为油气开采的重点之一。碳酸盐岩油气藏由于地质时代老、埋藏深,经过了多期构造和运动改造,因此,孔隙度小、渗透率低。岩心的孔洞缝成为油气主要的储集空间与流体流动的主要通道。岩心洞缝发育是影响碳酸盐岩油气藏流体可动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对碳酸盐岩油气藏进行开发前需要对流体在岩心的孔洞缝之间的可动性进行分析,以提高开采的效率。相关技术对油气藏流体可动性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显微物理模拟法、岩心渗流实验法和压汞法。显微物理模拟法将岩心孔洞缝分布的二维图像通过激光刻蚀在玻璃上,获取与岩心原始孔洞缝等比例的平面孔隙模型,利用平面孔隙模型开展驱替实验,通过分析流体在平面孔隙模型内的流动情况得到岩心内流体的可动性情况。岩心渗流实验法通过建立与碳酸盐岩油气藏原始条件一致的油、气、水饱和度,再通过岩心驱替实验模拟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开采过程,测试碳酸盐岩油气藏岩心端面的压力、流量等参数,获取碳酸盐岩油气藏岩心的渗透率、产液量以及采收率等,进而对碳酸盐岩油气藏流体可动性进行分析;压汞法通过退汞过程模拟油气藏的开采过程,利用退汞效率代表油气藏的采收率,并利用压汞孔喉分布和渗透率贡献分布确定油藏流体的最小流动半径。专利技术人发现相关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显微物理模拟法采用平面孔隙模型进行驱替实验,平面孔隙模型中岩心的孔洞缝之间连通程度一般较高,与真实岩心的孔洞缝差别较大,得到的结果误差较大;岩心渗流实验法通过油气藏岩心的渗透率、产液量以及采收率等分析岩心的孔洞缝对流体可动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误差较大;压汞法测试流体与储层流体差别较大,且压汞法测试压力数据主要反映的是孔洞缝喉道半径对流体可动性的影响,孔洞缝测试数据在资料处理中存在较大的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气藏流体可动性的分析方法,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油气藏流体可动性的分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油气藏储层岩心,对所述油气藏储层岩心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的岩心;获取所述预处理的岩心的第一灰度图像;对所述预处理的岩心饱和地层水,得到完全饱和地层水的岩心;获取所述完全饱和地层水的岩心的第二灰度图像;获取所述完全饱和地层水的岩心在不同压力下驱替后的第三灰度图像;对所述第一灰度图像、所述第二灰度图像及所述第三灰度图像分别进行处理,依次得到第一平均灰度值、第二平均灰度值以及第三平均灰度值;通过所述第一平均灰度值、所述第二平均灰度值与所述第三平均灰度值得到所述油气藏储层岩心的相对含水饱和度与动用程度;通过所述相对含水饱和度与动用程度分析所述油气藏流体可动性。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对所述油气藏储层岩心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的岩心,包括:通过试剂对所述油气藏储层岩心进行清洗,基于清洗后的岩心得到所述预处理的岩心。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基于清洗后的岩心得到所述预处理的岩心,包括:在所述清洗后的岩心上标记目标位置,得到所述预处理的岩心;所述第一灰度图像、所述第二灰度图像及所述第三灰度图像均从所述目标位置获取。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获取所述预处理的岩心的第一灰度图像,包括:设置核磁共振成像仪的参数,通过设置参数后的所述核磁共振成像仪获取所述预处理的岩心的第一灰度图像。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获取所完全述饱和地层水的岩心的第二灰度图像,包括:通过所述设置参数后的所述核磁共振成像仪获取所述完全饱和地层水的岩心的第二灰度图像。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获取所述完全饱和地层水的岩心在不同压力下驱替后的第三灰度图像,包括:通过所述设置参数后的所述核磁共振成像仪获取所述完全饱和地层水的岩心在不同压力下驱替后的第三灰度图像。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对所述预处理的岩心饱和地层水,得到完全饱和地层水的岩心,包括:对所述预处理的岩心抽真空后饱和地层水,得到所述完全饱和地层水的岩心。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对所述预处理的岩心抽真空的时间大于6小时,压力小于-0.09兆帕。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通过所述第一平均灰度值、所述第二平均灰度值与所述第三平均灰度值得到所述油气藏储层岩心的相对含水饱和度,包括:通过所述第一平均灰度值、所述第二平均灰度值与所述第三平均灰度值按照如下公式得到所述油气藏储层岩心的相对含水饱和度:其中,所述Sw为所述油气藏储层岩心的相对含水饱和度;所述go为所述第一平均灰度值;所述gi为所述第二平均灰度值;所述gj为所述第三平均灰度值。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通过所述第一平均灰度值、所述第二平均灰度值与所述第三平均灰度值得到所述油气藏储层岩心的动用程度,包括:通过所述第一平均灰度值、所述第二平均灰度值与所述第三平均灰度值按照如下公式得到所述油气藏储层岩心的动用程度:其中,所述E为油气藏储层岩心的动用程度;所述go为所述第一平均灰度值;所述gi为所述第二平均灰度值;所述gj为所述第三平均灰度值。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真实油藏环境下的储层岩心,通过获取储层岩心在不同状态下的灰度图像,获取储层岩心在不同状态下灰度图像的灰度值,实现储层流体的可视化;通过油气藏储层岩心的相对含水饱和度与动用程度对油气藏流体可动性进行分析,减小了分析结果与实际油气藏条件的误差,提高了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进而提高油气藏的开采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得到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油气藏流体可动性的分析方法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岩心在核磁共振成像仪成像时的位置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灰度图像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抽真空装置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灰度图像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0.5MPa下岩心驱替后成像的灰度图像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1.5MPa下岩心驱替后成像的灰度图像示意图。附图标记分别表示:31-盛样器,32-中间容器,33-真空泵,34-压力表,35-第一开关,36-第二开关,37-第三开关。具体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用的所有技术术语均具有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气藏流体可动性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n获取油气藏储层岩心,对所述油气藏储层岩心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的岩心;/n获取所述预处理的岩心的第一灰度图像;/n对所述预处理的岩心饱和地层水,得到完全饱和地层水的岩心;/n获取所述完全饱和地层水的岩心的第二灰度图像;/n获取所述完全饱和地层水的岩心在不同压力下驱替后的第三灰度图像;/n对所述第一灰度图像、所述第二灰度图像及所述第三灰度图像分别进行处理,依次得到第一平均灰度值、第二平均灰度值以及第三平均灰度值;/n通过所述第一平均灰度值、所述第二平均灰度值与所述第三平均灰度值得到所述油气藏储层岩心的相对含水饱和度与动用程度;/n通过所述相对含水饱和度与动用程度分析所述油气藏流体可动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气藏流体可动性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油气藏储层岩心,对所述油气藏储层岩心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的岩心;
获取所述预处理的岩心的第一灰度图像;
对所述预处理的岩心饱和地层水,得到完全饱和地层水的岩心;
获取所述完全饱和地层水的岩心的第二灰度图像;
获取所述完全饱和地层水的岩心在不同压力下驱替后的第三灰度图像;
对所述第一灰度图像、所述第二灰度图像及所述第三灰度图像分别进行处理,依次得到第一平均灰度值、第二平均灰度值以及第三平均灰度值;
通过所述第一平均灰度值、所述第二平均灰度值与所述第三平均灰度值得到所述油气藏储层岩心的相对含水饱和度与动用程度;
通过所述相对含水饱和度与动用程度分析所述油气藏流体可动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油气藏流体可动性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油气藏储层岩心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的岩心,包括:
通过试剂对所述油气藏储层岩心进行清洗,基于清洗后的岩心得到所述预处理的岩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油气藏流体可动性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清洗后的岩心得到所述预处理的岩心,包括:
在所述清洗后的岩心上标记目标位置,得到所述预处理的岩心;
所述第一灰度图像、所述第二灰度图像及所述第三灰度图像均从所述目标位置获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油气藏流体可动性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预处理的岩心的第一灰度图像,包括:
设置核磁共振成像仪的参数,通过设置参数后的所述核磁共振成像仪获取所述预处理的岩心的第一灰度图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油气藏流体可动性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完全饱和地层水的岩心的第二灰度图像,包括:
通过所述设置参数后的所述核磁共振成像仪获取所述完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杰胡勇张连进兰雪梅陶佳丽张强徐昌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