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贝莱斯芽孢杆菌MMB-51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0306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株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贝莱斯芽孢杆菌MMB‑51及其应用,其分类命名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MMB‑51,保藏编号为CGMCC No.19099,制备叶面肥增效剂的步骤是:将菌种接种于种子液培养基中,180rpm,37℃摇床培养12‑16h获得种子液;将种子液按1%(v/v)的比例转接到发酵培养基中,180rpm,37℃摇床培养36‑48h获得发酵液;离心,收集上清液;向上清液中加入适量HCl使得上清液pH=2.0,混匀,4℃条件下静置过夜,然后在4℃的条件下离心,收集沉淀,去除上清液,使用1M NaOH溶液将沉淀残留液体调节至中性,用冷冻干燥后得到生物表面活性剂产品;将生物表面活性剂产品溶解于水中,配制成溶液,作为叶面肥增效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株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贝莱斯芽孢杆菌MMB-51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微生物
,具体涉及一株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贝莱斯芽孢杆菌MMB-51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生物表面活性剂是指微生物在发酵生长过程中分泌的具有一定表面活性的代谢产物,是一种可生物降解的表面活性成分,具有表面活性剂所共有的性能,如增溶、乳化、分散、降低表面张力等。与化学合成的表面活性剂相比,生物表面活性剂还具有安全性好,无毒无害、表面活性高等优点,与人体和环境相容性好,广泛用于洗涤剂,石油开采,化妆品等领域。表面活性剂可以通过化学合成和微生物发酵的方法进行生产,其中化学合成法所需的反应步骤较多且具有毒性高,生物难降解等缺点;因此近年来,微生物发酵生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在国内外研究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生物表面活性剂根据其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脂肽和脂蛋白类、糖脂类、磷脂类、中性脂类以及多聚物类。自然界中有很多种微生物能够通过发酵代谢产生表面活性物质,主要包括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芽孢杆菌(Bacillussp.)、节杆菌(Arthrobacters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株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贝莱斯芽孢杆菌MMB-51,其特征在于,分类命名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MMB-51,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日期为2019年12月5日,保藏编号为CGMCC No.1909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株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贝莱斯芽孢杆菌MMB-51,其特征在于,分类命名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velezensisMMB-51,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日期为2019年12月5日,保藏编号为CGMCCNo.19099。


2.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贝莱斯芽孢杆菌MMB-51在制备叶面肥增效剂中的应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贝莱斯芽孢杆菌MMB-51在制备叶面肥增效剂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是:
步骤1:将菌种BacillusvelezensisMMB-51接种于种子液培养基中,180rpm,37℃恒温摇床培养12-16小时获得种子液;
步骤2:将步骤1中获得的种子液按体积比1%的比例转接到以蔗糖为碳源,以酵母粉为氮源的发酵培养基中,180rpm,37℃恒温摇床培养36-48小时获得发酵液;
步骤3:将发酵液离心,收集上清液;
步骤4:向步骤3中获得的上清液中加入适量体积的6MHCl使得上清液pH=2.0,混匀,4℃条件下静置过夜,然后在4℃的条件下离心,收集沉淀,去除上清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聪刘伟杰汝昀睿孙地刘佳文朱静榕蒋虹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