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0103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车辆用座椅,其能够提高操作性,并且,在载荷从座椅安全带被输入至倾角调节杆时,能够防止倾角调节装置的锁定被解除。所述车辆用座椅具备:倾角调节杆(30),其对倾角调节装置(20)进行操作,并向车辆的前方延伸;倾角调节罩(16),其设置在座垫(11)的靠车辆的外侧的表面,倾角调节杆(30)设置于该倾角调节罩;座椅安全带(18),其在被乘客系上时设置在与倾角调节杆(30)抵接的位置上;凸部(60),其从倾角调节杆(30)向车辆的内侧突出;和凹部(50),其形成在倾角调节罩(16)的靠车辆的外侧的表面,在车辆碰撞时,载荷从座椅安全带(18)被输入至倾角调节杆(30),从而凸部(60)与凹部(50)卡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座椅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用座椅。
技术介绍
通常,在车辆用座椅设置有使座椅靠背的倾斜度可变的倾角调节机构,通过对设置于座垫的侧部后端的操作杆进行操作,从而能够对座椅靠背的倾斜角度进行调整。作为这样的车辆用座椅,以往,公开有如下的技术:例如,设置有覆盖座垫的侧部的下方的保护罩,并设置有对乘客进行限制的座椅安全带,操作杆以向靠近座椅外侧的外方突出的方式设置,后端旋转自如地被枢转支承于座垫,并以与压住乘客的腰部的状态的座椅安全带大致垂直地交叉的方式从中央部到前端以靠近保护罩的方式向斜下方向倾斜着配置,在操作杆的中央部形成有把持部(例如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39139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在所述各专利文献记载的技术中,虽然能够通过座椅安全带干涉倾角调节杆来防止意外的倾角调节,但由于倾角调节杆前倾,因此,在对倾角调节杆进行操作时向上方提起的动作增多。这样,乘客的杆操作性降低。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的情况而完成,其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用座椅,其具备供乘客就座的座椅靠背和座垫,所述车辆用座椅的特征在于,/n所述车辆用座椅具备:/n倾角调节装置,其对所述座椅靠背的角度进行调整;/n倾角调节杆,其对所述倾角调节装置进行操作,并向车辆的前方延伸;/n倾角调节罩,其设置在所述座垫的靠所述车辆的外侧的表面,所述倾角调节杆设置于该倾角调节罩;/n座椅安全带,其在被所述乘客系上时设置在与所述倾角调节杆抵接的位置上;/n凸部,其从所述倾角调节杆向所述车辆的内侧突出;和/n凹部,其形成在所述倾角调节罩的靠所述车辆的外侧的表面,/n在载荷从所述座椅安全带被输入至所述倾角调节杆时,所述凸部与所述凹部卡合。/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314 JP 2019-0471871.一种车辆用座椅,其具备供乘客就座的座椅靠背和座垫,所述车辆用座椅的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用座椅具备:
倾角调节装置,其对所述座椅靠背的角度进行调整;
倾角调节杆,其对所述倾角调节装置进行操作,并向车辆的前方延伸;
倾角调节罩,其设置在所述座垫的靠所述车辆的外侧的表面,所述倾角调节杆设置于该倾角调节罩;
座椅安全带,其在被所述乘客系上时设置在与所述倾角调节杆抵接的位置上;
凸部,其从所述倾角调节杆向所述车辆的内侧突出;和
凹部,其形成在所述倾角调节罩的靠所述车辆的外侧的表面,
在载荷从所述座椅安全带被输入至所述倾角调节杆时,所述凸部与所述凹部卡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倾角调节杆的末端形成有从所述车辆的内侧的表面朝向下方突出的凸缘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濑昌伸中岛亮辅尾形勇介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