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抗磁机翼电缆网的导线挤塑前的对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0063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线缆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高抗磁机翼电缆网的导线挤塑前的对中装置。所述高抗磁机翼电缆网的导线挤塑前的对中装置,包括:安装支架、水平定位机构、线径定位机构、驱动机构,本装置利用电机正转或反转与环形电磁铁的通电、断电的配合,完成对中装置与挤塑机的机头中心的对中校对工作,使护套挤制过程中缆芯中心始终与挤塑机的机头中心重合,避免了挤包层出现脱胶漏包的现象和材料的浪费,提高了拖缆的质量,降低了拖缆的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抗磁机翼电缆网的导线挤塑前的对中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线缆生产设备
,特别是涉及高抗磁机翼电缆网的导线挤塑前的对中装置。
技术介绍
高抗磁机翼电缆网是用于机翼内设备间对电信号、电功率进行传输的多分叉异型电缆线束组件,要求在特定的频率范围和电场强度下,可满足信号传输、电磁兼容性要求。为满足高抗磁机翼电缆网多根导线之间的绝缘要求,高抗磁机翼电缆网的单根导线的护套挤制十分重要。护套挤制过程中线芯中心是否与挤塑机的机头中心重合,是控制护套挤制质量的一个关键要素,如果线芯中心与机头中心不重合,即使机头模具调整到最佳状态,也会出现挤包层脱胶漏包现象的产生,特别是生产线径较大的拖缆时,由于线芯自重较重,该现象更为明显,不仅造成生产的导线质量不合格,还会造成材料的极大浪费,导致制造成本增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正是鉴于以上问题而做出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下导弹告诉发射用轨道托缆护套加工的对中装置。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所述高抗磁机翼电缆网的导线挤塑前的对中装置,包括:安装支架、水平定位机构、线径定位机构、驱动机构。所述安装支架由平台和多个支撑腿组成,多个支撑腿连接在平台下方,平台处于水平状态。所述平台上开有滑槽和2个“凸”字形槽,滑槽和2个“凸”字形槽均贯穿平台的上、下表面,在线芯移动的方向上,滑槽位于2个“凸”字形槽的上游,2个“凸”字形槽分别位于线芯两侧且凸出部相对,2个“凸”字形槽之间的连线与滑槽平行且垂直于挤塑挤的机头中心线(图中未示出)。所述水平机构,包括:齿条一、辊筒一、辊筒架。所述齿条一为2个,齿条一与“凸”字形槽相匹配,2个齿条一分别竖直安装在2个“凸”字形槽中并可沿“凸”字形槽上下滑动,2个齿条一的凸出部相对面为齿面,2个齿条一的顶端连接辊筒架,辊筒一水平的安装在辊筒架上,辊筒一沿辊筒轴旋转并垂直于挤塑挤塑机的机头中心线。所述线径定位机构,包括:一对辊筒二、一对支撑块,一对滑块、一对定位块、连接杆一、连接杆二、齿条二、齿条三。所述一对滑块与滑槽相匹配并可沿滑槽滑动。所述一对支撑块分别同轴的设置在一对滑块的上方,一对支撑块均与平台的上表面贴合,一对支撑块均为相同的正方形板且边长大于滑槽的槽宽。所述一对定位块分别连接在一对滑块的中心下方,一对定位块均与平台下表面贴合,一对定位块均为板状且其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滑槽的槽宽。所述一对辊筒二的辊筒轴分别同轴的竖直安装在一对支撑块的上表面,一对辊筒二可沿其辊筒轴旋转,一对辊筒二尺寸相同且其直径与一对支撑块的边长相等。所述连接杆一的一端连接在一对定位块中右侧的定位块上,另一端与齿条二连接,所述齿条二处于水平状态且垂直于挤塑挤的机头中心线,齿条二的齿面向下。所述连接杆二为“L”形,其一端连接在一对定位块中左侧的定位块的下表面中心,另一端与齿条三连接,所述齿条三处于水平状态且垂直于挤塑机的机头中心线,齿条三的齿面向上。所述齿条二位于齿条三的上方,齿条二与齿条三的齿的规格和齿距相同。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齿轮一、齿轮二、齿轮三、切换机构、支撑座、支撑杆一、支撑杆二。所述电机通过支撑座安装在平台的下表面,在前后方向上,电机位于齿条一的后方,电机的电机轴与挤塑挤的机头中心线平行。所述齿轮一安装在电机的电机轴上并随着电机的电机轴旋转。所述支撑杆一,包括:固定板一、固定轴一。所述固定板一垂直固定在平台的下表面,固定轴一垂直固定在固定板一上。所述支撑杆二,包括:固定板二、固定轴二。所述固定板二垂直固定在平台的下表面,在前后方向上,固定板二位于一对定位块中右侧定位块的前方,固定轴二与电机的电机轴同轴。所述齿轮二安装在固定轴一上并沿着固定轴一旋转,齿轮二与齿轮一啮合,齿轮一和齿轮二位于2个齿条一之间,并分别与2个齿条一啮合。所述齿轮三安装在固定轴二上并沿着固定轴二旋转,齿轮三位于齿条二和齿条三之间,并同时与齿条二和齿条三相啮合,齿轮三与电机的电机轴靠近但不接触,齿轮三面向电机的面做粗糙处理。所述齿轮一、齿轮二、齿轮三三者尺寸一致。所述切换机构安装在电机的电机轴上,并位于齿轮一和齿轮三之前,在前后方向上,按照从前往后的顺序,切换机构依次包括:活动盘、弹簧、环形电磁铁、导电滑环。所述导电滑环,包括:转子部分、定子部分,转子部分同轴的固定在电机的电机轴上,定子部分固定在平台的下表面并与电源相接。所述环形电磁铁同轴的固定在电机的电机轴上并随着电机轴一起旋转,环形电磁铁与导电滑环的转子部分电连接,环形电磁铁面向齿轮三的面上固定有2根滑动柱,2根滑动柱均与电机轴平行并沿着电机轴对称设置,2根滑动柱靠近齿轮三但不接触。所述弹簧套装在电机的电机轴上,其一端与环形电磁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活动盘固定连接。所述活动盘为圆环形导磁体,活动盘上开有与2跟滑动柱相对应的2个滑动孔,活动盘套装在电机轴上,2跟滑动柱分别穿入2个滑动孔,活动盘沿电机轴滑动,并在2跟滑动柱的作用下,随着环形电磁铁沿电机轴转动,活动盘面向齿轮三的面做粗糙处理。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动盘与齿轮三抵接时,弹簧处于不完全压缩状态。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利用电机正转或反转与环形电磁铁的通电、断电的配合,完成对中装置与挤塑机的机头中心的对中校对工作,使护套挤制过程中线芯中心始终与挤塑机的机头中心重合,避免了挤包层出现脱胶漏包的现象和材料的浪费,提高了拖缆的质量,降低了拖缆的制造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水平定位机构与安装支架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线径定位机构与安装支架组装后位于平台上方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线径定位机构与安装支架组装后位于平台下方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驱动机构与安装支架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切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活动盘的结构示意图。安装支架-10、平台-11、支撑腿-12、滑槽-111、“凸”字形槽-112、水平定位机构-20、齿条一-21、辊筒一-22、辊筒架-23、线径定位机构-30、辊筒二-31、支撑块-32、滑块-33、定位块-34、连接杆一-35、连接杆二-36、齿条二-37、齿条三-38、驱动机构-40、电机-41、齿轮一-42、齿轮二-43、齿轮三-44、切换机构-45、活动盘-451、滑动孔-4511、弹簧-452、环形电磁铁-453、滑动柱-4531、导电滑环-454、转子部分-4541、定子部分-4542、支撑座-46、支撑杆一-47、支撑杆二-48固定板一-471、固定轴一-472,固定板二-481、固定轴二-482。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将通过参考附图进行详细描述,这样对于专利技术所属领域的现有技术人员中具有普通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高抗磁机翼电缆网的导线挤塑前的对中装置,包括:安装支架(10)、水平定位机构(20)、线径定位机构(30)、驱动机构(40);/n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10)由平台(11)和多个支撑腿(12)组成,多个支撑腿(12)连接在平台(11)下方,平台(11)处于水平状态;/n所述平台(11)上开有滑槽(111)和2个凸字形槽(112),滑槽(111)和2个凸字形槽(112)均贯穿平台(11)的上、下表面,在缆芯移动的方向上,滑槽(111)位于2个凸字形槽(112)的上游,2个凸字形槽(112)分别位于缆芯两侧且凸出部相对;/n所述水平定位机构(20),包括:齿条一(21)、辊筒一(22)、辊筒架(23);/n所述齿条一(21)为2个,齿条一(21)与凸字形槽(112)相匹配,2个齿条一(21)分别竖直安装在两个凸字形槽(112)中并可沿凸字形槽(112)上下滑动,2个齿条一(21)的顶端连接辊筒架(23),辊筒一(22)水平的安装在辊筒架(23)上并沿辊筒轴旋转;/n所述线径定位机构(30),包括:一对辊筒二(31)、一对支撑块(32)、一对滑块(33)、一对定位块(34)、连接杆一(35)、连接杆二(36)、齿条二(37)、齿条三(38);/n所述一对滑块(33)与滑槽(111)相匹配并可沿滑槽(111)滑动;/n所述一对支撑块(32)为相同的正方形板且边长大于滑槽(111)的槽宽,一对支撑块(32)分别同轴设置在一对滑块(33)上方,一对支撑块(32)均与平台(11)的上表面贴合;/n所述一对定位块(34)均为板状且其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滑槽(111)的槽宽,一对定位块(34)分别连接在一对滑块(33)的中心下方,一对定位块(34)均与平台(11)下表面贴合;/n所述一对辊筒二(31)分别同轴的竖直安装在一对支撑板的上表面,一对辊筒二(31)的尺寸相同且其直径与一对支撑块(32)的边长相等;/n所述连接杆一(35)的一端连接在一对定位块(34)中右侧的定位块(34)上,另一端与齿条二(37)连接,所述齿条二(37)处于水平状态且齿面向下;/n所述连接杆二(36)为“L”形,其一端连接在一对定位块(34)中左侧的定位块(34)的下表面中心,另一端与齿条三(38)连接,所述齿条三(38)处于水平状态且齿面向上;/n所述齿条二(37)位于齿条三(38)的上方,齿条二(37)与齿条三(38)的齿对的规格和齿距相同;/n所述驱动机构(40),包括:电机(41)、齿轮一(42)、齿轮二(43)、齿轮三(44)、切换机构(45)、支撑座(46)、支撑杆一(47)、支撑杆二(48);/n所述电机(41)通过支撑座(46)安装在平台(11)的下表面,在前后方向上,电机(41)位于齿条一(21)的后方;/n所述齿轮一(42)安装在电机(41)的电机轴上并随着电机(41)的电机轴旋转;/n所述支撑杆一(47),包括:固定板一(471)、固定轴一(472);/n所述固定板一(471)垂直固定在平台(11)的下表面,固定轴一(472)垂直固定在固定板一(471)上;/n所述支撑杆二(48),包括:固定板二(481)、固定轴二(482);/n所述固定板二(481)垂直固定在平台(11)的下表面,在其前后方向上,固定板二(481)位于一对定位块(34)中右侧定位块(34)的前方,固定轴二(482)与电机(41)的电机轴同轴;/n所述齿轮二(43)安装在固定轴一(472)上并沿着固定轴与宣战,齿轮二(43)与齿轮一(42)啮合,齿轮一(42)与齿轮二(43)位于2个齿条一(21)之间,并分别与2个齿条一啮合;/n所述齿轮三(44)安装在固定轴二(482)上并沿着固定轴二(482)旋转,齿轮三(44)位于齿条二(37)和齿条三(38)之间,并同时与齿条二(37)和齿条三(38)相啮合,齿轮三(44)与电机(41)的电机轴靠近但不接触,齿轮三(44)面向电机(41)的面做粗糙处理;/n所述齿轮一(42)、齿轮二(43)、齿轮三(44)三者尺寸一致;/n所述切换机构(45)安装在电机(41)的电机轴上,并位于齿轮一(42)和齿轮三(44)之间,包括:活动盘(451)、弹簧(452)、环形电磁铁(453)、导电滑环(454);/n所述导电滑环(454),包括:转子部分(4541)、定子部分(4542),转子部分(4541)同轴的固定在电机(41)的电机轴上,定子部分(4542)固定在平台(11)的下表面并与电源相连;/n所述环形电磁铁(453)同轴的固定在电机(41)的电机轴上并随着电机轴一起旋转,环形电磁铁(453)与倒换滑环的转子部分(4541)电连接,环形电磁铁(453)面向齿轮三(44)的面上固定有2根滑动柱(4531),2根滑动柱(4531)均与电机...

【技术特征摘要】
1.高抗磁机翼电缆网的导线挤塑前的对中装置,包括:安装支架(10)、水平定位机构(20)、线径定位机构(30)、驱动机构(40);
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10)由平台(11)和多个支撑腿(12)组成,多个支撑腿(12)连接在平台(11)下方,平台(11)处于水平状态;
所述平台(11)上开有滑槽(111)和2个凸字形槽(112),滑槽(111)和2个凸字形槽(112)均贯穿平台(11)的上、下表面,在缆芯移动的方向上,滑槽(111)位于2个凸字形槽(112)的上游,2个凸字形槽(112)分别位于缆芯两侧且凸出部相对;
所述水平定位机构(20),包括:齿条一(21)、辊筒一(22)、辊筒架(23);
所述齿条一(21)为2个,齿条一(21)与凸字形槽(112)相匹配,2个齿条一(21)分别竖直安装在两个凸字形槽(112)中并可沿凸字形槽(112)上下滑动,2个齿条一(21)的顶端连接辊筒架(23),辊筒一(22)水平的安装在辊筒架(23)上并沿辊筒轴旋转;
所述线径定位机构(30),包括:一对辊筒二(31)、一对支撑块(32)、一对滑块(33)、一对定位块(34)、连接杆一(35)、连接杆二(36)、齿条二(37)、齿条三(38);
所述一对滑块(33)与滑槽(111)相匹配并可沿滑槽(111)滑动;
所述一对支撑块(32)为相同的正方形板且边长大于滑槽(111)的槽宽,一对支撑块(32)分别同轴设置在一对滑块(33)上方,一对支撑块(32)均与平台(11)的上表面贴合;
所述一对定位块(34)均为板状且其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滑槽(111)的槽宽,一对定位块(34)分别连接在一对滑块(33)的中心下方,一对定位块(34)均与平台(11)下表面贴合;
所述一对辊筒二(31)分别同轴的竖直安装在一对支撑板的上表面,一对辊筒二(31)的尺寸相同且其直径与一对支撑块(32)的边长相等;
所述连接杆一(35)的一端连接在一对定位块(34)中右侧的定位块(34)上,另一端与齿条二(37)连接,所述齿条二(37)处于水平状态且齿面向下;
所述连接杆二(36)为“L”形,其一端连接在一对定位块(34)中左侧的定位块(34)的下表面中心,另一端与齿条三(38)连接,所述齿条三(38)处于水平状态且齿面向上;
所述齿条二(37)位于齿条三(38)的上方,齿条二(37)与齿条三(38)的齿对的规格和齿距相同;
所述驱动机构(40),包括:电机(41)、齿轮一(42)、齿轮二(43)、齿轮三(44)、切换机构(45)、支撑座(46)、支撑杆一(47)、支撑杆二(48);
所述电机(41)通过支撑座(46)安装在平台(11)的下表面,在前后方向上,电机(41)位于齿条一(21)的后方;
所述齿轮一(42)安装在电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文利赵莉徐文峰刘陆蒋华平邹良龙程晋操杨涛张奎魁叶桦王迟龙
申请(专利权)人:淮南文峰航天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