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冷连轧轧机生产0.35mm无取向硅钢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69969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冷连轧轧机生产0.35mm无取向硅钢的方法,该方法采用一次轧制法将冷轧原料卷进行连续五机架冷轧轧制,通过控制各道次的压下率、轧制力、机架间和入出侧张力,并采用乳化液喷淋进行工艺润滑和冷却,以及对工作辊进行分区冷却的方式,控制工作辊的热凸度从而调节钢带板形,即可得到厚度0.35mm的无取向硅钢的中间品,后进行连退、涂层等工序,最终可以获得薄规格0.35mm无取向硅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冷连轧轧机生产0.35mm无取向硅钢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硅钢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冷连轧轧机生产0.35mm无取向硅钢的方法。
技术介绍
硅钢是工业和电力、电子重要的软磁材料。无取向硅钢的晶粒取向随机,在各个方向上具有均匀的磁性特征,各种类型的电机和发电机的铁芯多采用无取向硅钢作为铁芯材料。众所周知,硅钢片越薄其铁损越小,能源利用率越高。因此,生产薄规格的硅钢,是节约能源的重要手段。尤其对于高牌号的硅钢产品,多用于大型发电机的定子和转子以及节能家电、电动汽车等电机铁芯,因此生产0.35mm薄规格的无取向硅钢意义重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一个或多个,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用冷连轧轧机生产0.35mm无取向硅钢的方法,其包括以下工序:冶炼、连铸、热轧、冷轧、连退和涂层工序,其中所述热轧工序后获得的冷轧原料卷的厚度为1.8mm~2.0mm;所述冷轧工序采用一次轧制法,将冷轧原料卷进行连续五道次轧机轧制,轧机为五机架六辊带CVC窜辊功能,轧辊系统由工作辊、中间辊和支撑辊组成;其中所述中间辊和支撑辊为CVC窜辊,窜辊量为±120mm,工作辊辊径为420mm~470mm,且所述工作辊表面粗糙度≤1.0μm;轧制过程中钢带总压下率为80.5%~83.0%,其中第一道次压下率为28.3%~32.3%,第二、三道次压下率为31.5%~41.9%,第四道次压下率为23.5%~28.5%,第五道次压下率为6.4%~8.4%,且第二道次至第五道次的压下率随道次递减,第一道次至第四道次轧制力为10.21MN~12.61MN,第五道次轧制力为7MN~8.3MN,第一道次至第五道次的入侧单位张力范围为115~270N/mm2,卷取张力38N/mm2。在上述冷轧工序中,轧制时还采用乳化液喷淋进行工艺润滑和冷却,通过对所述工作辊进行分区冷却的方式,控制工作辊的热凸度从而调节钢带板形,板型I值控制在2.8~7.5之间。当钢带板形I值控制在2.8~7.5之间后进入恒速轧制阶段,轧制速度为450~600m/min之间某一固定值,其成品厚度范围0.35mm±0.0025mm。上述乳化液的浓度为0.5%~5.0%,温度为50℃~60℃,每个道次乳化液流量范围为1500~6000L/min,为单侧喷淋。上述方法获得的薄规格0.35mm无取向硅钢也属于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提供的利用冷连轧轧机生产薄规格0.35mm无取向硅钢的方法首先对热轧钢卷进行头尾焊接、酸洗,经切边剪切边制备冷轧原料卷,然后采用一次轧制法将冷轧原料卷进行连续五机架冷轧轧制,通过控制各道次的压下率、轧制力、机架间和入出侧张力,并采用乳化液喷淋进行工艺润滑和冷却,通过对工作辊进行分区冷却的方式,控制工作辊的热凸度从而调节钢带板形,即可得到厚度0.35mm的无取向硅钢的中间品,后进行连退、涂层等工序,最终获得薄规格0.35mm无取向硅钢,可以用于大型发电机的定子和转子以及节能家电、电动汽车等电机铁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应当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的目的,不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实施例1:该实施例采用五机架CVC六辊连续轧机生产Si含量为1.2%、板宽为1250mm的无取向硅钢,具体包括以下工艺:1)使用常规无取向硅钢生产工艺,冶炼、CSP连铸连轧机连铸、热轧获取热轧钢卷,其厚度为2.0mm,将钢卷进行拉矫、酸洗并切边,作为冷轧原料卷。2)采用一次冷轧法,将步骤1)取得的冷轧原料卷进行连续式五道次冷轧轧制,五道次均采用一对工作辊轧制,工作辊均为平辊,辊径为450mm,工作辊表面粗糙度为0.55μm,控制每道次的压下率、轧制力、单位张力,轧制时采用乳化液(例如合成树脂类油乳化液等冷轧乳化液)喷淋进行工艺润滑和冷却,乳化液为单侧喷淋,前4架轧机乳化液浓度为4.2%,第5架轧机乳化液浓度为0.6%,乳化液温度为52℃,通过中间辊、支撑辊的CVC窜辊功能和分区冷却控制工作辊的热凸度调节钢卷板形,随后进入恒速轧制阶段,轧制速度为550m/min,轧后产品厚度为0.35mm。轧制该规格硅钢时各项参数见下表1。表1:原料规格2.0mm×1275mm生产0.35mm×1250mm硅钢轧制参数轧制参数第一道次第二道次第三道次第四道次第五道次出侧厚度(mm)1.3740.8120.53210.3800.35压下量(mm)0.6260.5620.2800.1520.031压下率(%)31.3%40.9%34.5%28.5%8.0%轧制力(MN)12.5812.4312.610.968.21入侧单位张力(N/mm2)120153188231254乳化液流量(L/min)18003500390043005500按上述轧制参数,轧制的硅钢其板型I值范围2.8~5.7之间,成品厚度控制在0.3475mm~0.3525mm之间。退火后的板形及厚度公差满足标准及用户使用要求。实施例2:该实施例采用五机架CVC六辊连续轧机生产Si含量为1.3%、板宽为1250mm的无取向硅钢,具体包括如下工艺:1)使用常规无取向硅钢生产工艺,冶炼、CSP连铸连轧机连铸、热轧获取热轧钢卷,其厚度为1.8mm,将钢卷进行拉矫、酸洗并切边,作为冷轧原料卷。2)采用一次冷轧法,将步骤1)取得的冷轧原料卷进行连续式五道次冷轧轧制,五道次均采用一对工作辊轧制,工作辊均为平辊,辊径为435mm,工作辊表面粗糙度为0.60μm,控制每道次的压下率、轧制力、单位张力,轧制时采用乳化液喷淋进行工艺润滑和冷却,乳化液为单侧喷淋,前4架轧机乳化液浓度为4.58%,第5架轧机乳化液浓度为0.5%,乳化液温度为55℃,通过中间辊、支撑辊的CVC窜辊功能和分区冷却控制工作辊的热凸度调节钢卷板形,随后进入恒速轧制阶段,轧制速度为500m/min,轧后产品厚度为0.35mm。轧制该规格硅钢时各项参数见下表2。表2:原料规格1.8mm×1275mm生产0.35mm×1250mm硅钢轧制参数轧制参数第一道次第二道次第三道次第四道次第五道次出侧厚度(mm)1.25470.75450.50190.37380.35压下量(mm)0.5453...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冷连轧轧机生产0.35mm无取向硅钢的方法,其包括以下工序:冶炼、连铸、热轧、冷轧、连退和涂层工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轧工序后获得的冷轧原料卷的厚度为1.8mm~2.0mm;/n所述冷轧工序采用一次轧制法,将冷轧原料卷进行连续五道次轧机轧制,轧机为五机架六辊带CVC窜辊功能,轧辊系统由工作辊、中间辊和支撑辊组成;其中所述中间辊和支撑辊为CVC窜辊,窜辊量为±120mm,工作辊辊径为420mm~470mm,且所述工作辊表面粗糙度≤1.0μm;轧制过程中钢带总压下率为80.5%~83.0%,其中第一道次压下率为28.3%~32.3%,第二、三道次压下率为31.5%~41.9%,第四道次压下率为23.5%~28.5%,第五道次压下率为6.4%~8.4%,且第二道次至第五道次的压下率随道次递减,第一道次至第四道次轧制力为10.21MN~12.61MN,第五道次轧制力为7MN~8.3MN,第一道次至第五道次的入侧单位张力范围为115~270N/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冷连轧轧机生产0.35mm无取向硅钢的方法,其包括以下工序:冶炼、连铸、热轧、冷轧、连退和涂层工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轧工序后获得的冷轧原料卷的厚度为1.8mm~2.0mm;
所述冷轧工序采用一次轧制法,将冷轧原料卷进行连续五道次轧机轧制,轧机为五机架六辊带CVC窜辊功能,轧辊系统由工作辊、中间辊和支撑辊组成;其中所述中间辊和支撑辊为CVC窜辊,窜辊量为±120mm,工作辊辊径为420mm~470mm,且所述工作辊表面粗糙度≤1.0μm;轧制过程中钢带总压下率为80.5%~83.0%,其中第一道次压下率为28.3%~32.3%,第二、三道次压下率为31.5%~41.9%,第四道次压下率为23.5%~28.5%,第五道次压下率为6.4%~8.4%,且第二道次至第五道次的压下率随道次递减,第一道次至第四道次轧制力为10.21MN~12.61MN,第五道次轧制力为7MN~8.3MN,第一道次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秀廷陆斌詹卢刚薛越郭勇张秀清张文博马海良朱晓丽廖腾杨海郭志刘朋成
申请(专利权)人: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