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模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9672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风模拟装置,包括风速装置、升降小车及风速控制部分,风速装置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框架、通过风机固定机构固定在框架上的风机、与框架连接的通风道、与通风道连接的通风管、通风管处设置的导风机构、设置在风机与风机之间及风机与框架之间的挡风板;升降小车包括基座、设置在基座底端的滚轮、设置在基座上的行走导轨、设置在行走导轨上且可在行走导轨上移动的行走轮、设置在基座上的叉臂支点、两个下端脚分别与行走轮及叉臂支点连接的剪叉臂、连接在剪叉臂上端脚的台面框架、电源箱、电机、变速器、变速器输出端连接的丝杆、设置在丝杆上的并通过轴与所述行走轮驱动连接的螺母,所述风速控制部分控制风速装置的风速及风量。(*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风模拟装置
技术介绍
风模拟装置用于模拟自然界中风力工作的真实效果,其主要应用在一些仿 真实验中,例如,空调室外机性能检测实验就包括在室外环境工作时室外机性 能参数的检测,该实验通常是在实验室内模拟室外环境,所以需要提供能够模 拟室外环境的装置,其中就包括风模拟装置。当然,风模拟装置还有其它方面 的应用,例如风力发电实验、飞行训练实验、飞行器性能检测实验、及仓库、 矿山井道通风等。然而,现有的风模拟装置,结构简单,功能不够完善,使用不方便。主要 体现在出风口位置高度不可调,且装置整体移动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风速可调、出风口高度可调,且整个装置便 于移动的风模拟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风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风速装置及升降小车,所述风速装置包 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框架、通过风机固定机构固定在框架上的风机、与 框架连接的通风道、与通风道连接的通风管、通风管处设置的导风机构、设置 在风机与风机之间及风机与框架之间的挡风板;所述升降小车包括基座、设 置在基座底端的滚轮、设置在基座上的行走导轨、设置在行走导轨上且可在行 走导轨上移动的行走轮、设置在基座上的叉臂支点、两个下端脚分别与行走轮 及叉臂支点连接的剪叉臂、连接在剪叉臂上端脚的台面框架、电源箱、将电能 转化为机械能的电机、连接在电机输出端的变速器、变速器输出端连接的丝杆、设置在丝杆上的并通过轴与所述行走轮驱动连接的螺母。上述风模拟装置还包括风速控制部分,包括电源、风速仪、微处理器、 控制仪表、PLC、交流接触器、变频器、通讯口、计算机;风速仪设置在通风管 的出风口处,把机械能转变为电信号;微处理器连接风速仪的电信号输出端, 进行数据采样并处理;控制仪表接收微处理器的数据,控制并监测装置的运行, 输出信号给PLC及变频器;PLC根据控制仪表的信号控制交流接触器的吸合及 断开;交流接触器,其吸合及断开控制变频器的通断电;变频器根据控制仪表 的信号及PLC信号控制风机的运行频率,并输出信号给PLC;通讯口用作控制 仪表与计算机进行数据连接。本技术通过升降小车的叉臂式设计,可随意调节风速装置的高度,由 于高度的改变就能选择模拟外环境的空气对流层的对流空间,实现更为逼真的 风力模拟效果,本装置还具有整体移动方便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整体构造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中风速装置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中框架、通风道、方形通风管、导风机构组装后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导风机构的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中升降小车的主要构成图;图6是本技术中升降小车中螺母、轴、行走轮的特显图;图7是本技术中升降小车中固定块的特显图;图8是本技术中升降小车中剪叉臂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中升降小车中台面框架的示意图;图IO是本技术中风速控制部分的控制电路图;图11是本技术中风速控制部分的主电路图。图中标号说明ll.框架、12.风机、13.风机固定支座、14.通风道、15.通风管、16.导风板、161.传动杆、162.操作手柄、163.固定轴、17.底座、18.风速仪、19.挡风板、21. 电机、22.蜗轮减速器、23.丝杆、24.螺母、25.轴、26.行程开关、27.顶杆、28. 行走轮、29.支撑脚、30.叉臂支点、31.导轨加固横梁、32.行走导轨、33.电源箱、 34.滚轮、35.固定块、36.轴承套、37.基座、38.台面框架、381.固定支点39.剪叉 臂、40.固定块竖梁、41.电源控制手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提供的风模拟装置包括风速装置、升降小车及风速控制部分,下 面结合附图对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4,风速装置的框架11是由槽钢焊接成一个立体框架 结构,整个结构分两层,上、下两层各设置两个三相混流风机,风机12通过风 机固定支座13固定在框架11上。本实施例选用混流风机,其兼有离心风机、 轴流风机的优点,使风机排出的气流拥有高压力、大流量、低噪音的特点,而 上、下层各设置两个混流风机能提供给实验室一个较为宽广的立体风域。为制 止风泄露,风机与风机之间、风机与框架11间用挡风板19封装。在风机出口 处设置一漏斗状通风道14,该漏斗通风道14有两个风口,风口集中四个风机 12的出风量,通过变径的小风口使风提速,通风道14出口连接一方形通风管 15,整个通风管道均用钢板制作,提速后的风急速在方形通风管15内流通,经 导风机构排到模拟空间。如图4,导风机构由四块导风板16组成,每块导风板 16具有一固定轴163,固定轴穿过通风管15出口两侧,通风管15外一边轴经 传动杆161相互联接,另一边安装有操作手柄162,任意旋转操作手柄162,四 个导风板16同时运动,所转动的方向为自上而下第一、第三片旋转方向相同, 第二、第四片旋转方向相同,第一、第三片与第二、第四片旋转方向相反,其 功能为,可随意分导风量的空间,根据实验需要进行调节实验区的风量范围。如图5所示,升降小车包括基座37、设置在基座底端的滚轮34、设置在 基座37上的行走导轨32、设置在行走导轨32上且可在行走导轨32上移动的行 走轮28、设置在基座上的叉臂支点30、电源箱40设置在基座37—侧、将电能 转化为机械能的电机21、连接在电机21输出端的蜗轮减速器22、蜗轮减速器22输出端连接的丝杆23、设置在丝杆23上的并通过轴25与所述行走轮28驱 动连接的螺母24 (结合参阅图6)。请参阅图1、图8及图9,升降小车还包括 剪叉臂39及台面框架38,剪叉臂39两个臂的下端脚分别与行走轮28及叉臂支 点30连接,剪叉臂39两个臂的上端脚连接台面框架38上设置的固定支点381, 台面框架上设置所述风速装置。升降小车还包括固定块竖梁40,设置在基座37 上,固定块竖梁40上设置有固定块35,固定块35上设置轴承套36 (结合参阅 图7),丝杆23的前端支撑在该轴承套36内并在其内自由转动。升降小车还包 括两个行程开关26,其中一个设置在基座37上丝杆末端处,另一个设置在所述 固定块竖梁40上,所述螺母24上设置有顶杆27,该顶杆随螺母沿丝杆移动, 在行程的两个端点处时分别触动两个行程开关,当到达限定值时顶杆顶住行程 开关顶针迫使行走轮急停,为升降小车的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了保障,升降小车 的升、降、停由电源控制手柄41操控。升降小车还包括支撑脚29,设置在基座 37的底端,当定好吹风位置后,可拉伸支撑脚29加以定位。如图5所示,升降 小车还包括导轨加固横梁31,沿行走导轨32设置。整个风模拟装置可通过滚轮34方便地移动,当电机运转时,丝杆23驱动 螺母24运动,进而驱动行走轮28在行走导轨32上左右滚动,通过减叉臂39 的叉角变化实现升降功能。本实施例中选用蜗轮减速器,其功能是a.得到较大 转矩的机构,b.具有反向自锁能力,c.可以有较大的减速比,输入轴和输出轴不 在同一轴线上,也不在同一平面上。请结合参阅图10及图11,所述风速控制部分包括电源、风速仪、微处理 器、控制仪表、PLC (可编程序控制器)、交流接触器、变频器、通讯口、计算 机;风速仪设置在通风管的出风口处,把机械能转变为电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风速装置及升降小车,所述风速装置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框架、通过风机固定机构固定在框架上的风机、与框架连接的通风道、与通风道连接的通风管、通风管处设置的导风机构、设置在风机与风机之间及风机与框架之间的挡风板;所述升降小车包括:基座、设置在基座底端的滚轮、设置在基座上的行走导轨、设置在行走导轨上且可在行走导轨上移动的行走轮、设置在基座上的叉臂支点、两个臂的下端脚分别与行走轮及叉臂支点连接的剪叉臂、连接在剪叉臂两臂上端脚的台面框架、电源箱、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电机、连接在电机输出端的变速器、变速器输出端连接的丝杆、设置在丝杆上的并通过轴与所述行走轮驱动连接的螺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辉王彤肖彪吕剑明丁洪斌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