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散热蓄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9448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散热蓄电池,包括蓄电池本体和散热支架,所述蓄电池本体包括壳体、内盖和外盖,壳体的底部具有两端敞口的透风通槽,壳体具有多个分隔板,分隔板具有两端敞口的导热插槽,内盖处具有与导热插槽顶端连通的第一散热孔,外盖处具有第二散热孔;散热支架包括两个侧板和连接在两个侧板之间的多个插板,每个插板插入一个所述导热插槽内,所述插板处具有多个竖直的顶端和底端均敞口的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的底端与所述透风通槽连通,所述侧板的底端连接有支撑架,两个侧板的底端之间还连接有散热板,所述散热板处具有多个散热翅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蓄电池散热效果好,并且形成散热架和安装架的统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散热蓄电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蓄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散热蓄电池。
技术介绍
蓄电池是一种能够反复充放电,重复使用的储能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蓄电池会发热,导致内部温度升高,因此需要蓄电池具有较好的散热性能,否则过高的温度会导致内部温度升高产生高压气体,甚至产生爆炸,因此蓄电池的高效散热性能对于蓄电池的安全使用有重要的意义,现有的蓄电池散热通常是水冷或风冷散热,但是这些散热都是主动散热方式,依赖于外部设备,被动式散热,由于蓄电池塑料外壳的包裹往往散热效果差,起不到想要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高效散热蓄电池。技术方案:一种高效散热蓄电池,包括蓄电池本体和散热支架,所述蓄电池本体包括壳体、内盖和外盖,所述壳体的底部具有两端敞口的透风通槽,所述壳体具有多个分隔板将壳体内空间分隔为多个电池槽,所述分隔板具有两端敞口的导热插槽,所述内盖处具有与所述导热插槽顶端连通的第一散热孔,所述外盖处具有第二散热孔;所述散热支架包括两个侧板和连接在两个侧板之间的多个插板,所述插板的数量等于所述导热插槽的数量且两者一一对应,每个插板插入一个所述导热插槽内,所述插板处具有多个竖直的顶端和底端均敞口的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的底端与所述透风通槽连通,所述侧板的底端连接有支撑架,两个侧板的底端之间还连接有散热板,所述散热板处具有多个散热翅片。进一步地,所述散热板处具有多个位于散热板上方的第一散热翅片和多个位于散热板下方的第二散热翅片。多个散热翅片,从而使得散热板处的散热效果更好。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散热孔的数量等于第二散热孔的数量且两者一一对应,每个第一散热孔的上方具有一个第二散热孔。从而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对应时,从而形成散热气流向上流动时的阻碍更小。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散热孔分为多排,所述第一散热孔的排数等于所述散热插槽的数量,每个散热插槽的顶端与一排第一散热孔连通。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处具有固定安装孔。从而方便利用支撑架对蓄电池本体进行安装,将散热架和安装架进行统一。进一步地,所述插板、侧板和支撑架均由铜铝合金制成。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蓄电池装置,在不破坏常规的蓄电池的结构的基础上,将散热架能够伸入蓄电池本体内部,从而能够实现较好的被动式散热,从而散热效果好,并且将散热和固定安装融为一体,散热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为蓄电池示意图;图2为图1的爆炸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附图标记:1蓄电池本体;1.1外盖;1.2第二散热孔;1.3透风通槽;1.4极柱;1.5散热插槽;2.1侧板;2.2插板;2.3散热通道;2.4支撑架;2.5散热板;2.6散热翅片。下面结合附图作具体说明:一种高效散热蓄电池,包括蓄电池本体1和散热支架,所述蓄电池本体1包括壳体、内盖和外盖1.1,所述壳体的底部具有两端敞口的透风通槽1.3,所述壳体具有多个分隔板将壳体内空间分隔为多个电池槽,所述分隔板具有两端敞口的导热插槽1.5,所述内盖处具有与所述导热插槽顶端连通的第一散热孔1.6,所述外盖处具有第二散热孔1.2;所述散热支架包括两个侧板2.1和连接在两个侧板2.1之间的多个插板2.2,所述插板2.2的数量等于所述导热插槽1.5的数量且两者一一对应,每个插板2.2插入一个所述导热插槽1.5内,所述插板2.2处具有多个竖直的顶端和底端均敞口的散热通道2.3,所述散热通道2.3的底端与所述透风通槽1.5连通,所述侧板2.1的底端连接有支撑架2.4,两个侧板2.1的底端之间还连接有散热板2.5,所述散热板2.5处具有多个散热翅片2.6。所述散热板2.5处具有多个位于散热板2.5上方的第一散热翅片和多个位于散热板下方的第二散热翅片。所述第一散热孔1.6的数量等于第二散热孔1.2的数量且两者一一对应,每个第一散热孔1.6的上方具有一个第二散热孔1.2。所述第一散热孔1.6分为多排,所述第一散热孔1.6的排数等于所述散热插槽1.5的数量,每个散热插槽1.5的顶端与一排第一散热孔1.6连通。所述支撑架2.4处具有固定安装孔。所述插板、侧板和支撑架均由铜铝合金制成。如图1-2所示,在制作蓄电池的外壳时,在注塑成型时,就在外壳的底部留下透风通槽,在隔板内流出散热插槽,从而在安装时,将插板插入插槽内,蓄电池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传递给插板,一方面散热气流顺着插板的散热通道能够向上流动将热量散发出去,透风通槽能够帮助形成散热的热量循环。另一方面,热量也会传递至两个侧板处,并且传递至散热板处,通过多个散热翅片散热出去,从而整体上散热效果好,形成导热块散热和散热气流的双重散热。尽管本专利技术就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示意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只要不超出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可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各种变化和修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散热蓄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蓄电池本体和散热支架,所述蓄电池本体包括壳体、内盖和外盖,所述壳体的底部具有两端敞口的透风通槽,所述壳体具有多个分隔板将壳体内空间分隔为多个电池槽,所述分隔板具有两端敞口的导热插槽,所述内盖处具有与所述导热插槽顶端连通的第一散热孔,所述外盖处具有第二散热孔;所述散热支架包括两个侧板和连接在两个侧板之间的多个插板,所述插板的数量等于所述导热插槽的数量且两者一一对应,每个插板插入一个所述导热插槽内,所述插板处具有多个竖直的顶端和底端均敞口的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的底端与所述透风通槽连通,所述侧板的底端连接有支撑架,两个侧板的底端之间还连接有散热板,所述散热板处具有多个散热翅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散热蓄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蓄电池本体和散热支架,所述蓄电池本体包括壳体、内盖和外盖,所述壳体的底部具有两端敞口的透风通槽,所述壳体具有多个分隔板将壳体内空间分隔为多个电池槽,所述分隔板具有两端敞口的导热插槽,所述内盖处具有与所述导热插槽顶端连通的第一散热孔,所述外盖处具有第二散热孔;所述散热支架包括两个侧板和连接在两个侧板之间的多个插板,所述插板的数量等于所述导热插槽的数量且两者一一对应,每个插板插入一个所述导热插槽内,所述插板处具有多个竖直的顶端和底端均敞口的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的底端与所述透风通槽连通,所述侧板的底端连接有支撑架,两个侧板的底端之间还连接有散热板,所述散热板处具有多个散热翅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散热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刚吴古才柴琳张珠晶李万珊李元超徐秋湘
申请(专利权)人:风帆扬州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