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热管冷却的圆柱形锂电池单体及电池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94484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池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由于圆柱形锂离子电池的内部热量无法快速散出,而影响电池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热管冷却的圆柱形锂电池单体。该圆柱形锂电池单体包括壳体、电极材料层和热管;其中,所述电极材料层以空心卷形结构固定在所述壳体内部,并且在其中心位置设有空心卷轴;所述热管的蒸发段位于所述空心卷轴内,所述热管的冷凝段伸出至所述壳体外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圆柱形锂电池单体,可以实现将位于电池单体内部的热量直接快速引出散热,完成对电池单体的快速冷却降温,从而避免电池单体内部设备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而导致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的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热管冷却的圆柱形锂电池单体及电池组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热管冷却的圆柱形锂电池单体及电池组。
技术介绍
锂离子动力电池因为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以及环境友好等优势,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动力装置以及大规模储能系统的主要选择。但是,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电化学电源,在其充放电的过程中由于自身产热引起的温度过高以及误用工况引发的热失控,都会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而这也正是目前锂离子电池在大规模应用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目前,在电池的使用运行过程中,电池内部产生的热量通常需要逐渐扩散传递至电池外部后,再借助外部冷却方式,例如风冷或水冷,将堆积在电池壳体表面的热量带走,从而达到对电池的降温目的,将电池的温度控制在最佳运行温度范围内。然而,由于圆柱形锂离子电池的内部为层状结构,各层之间的接触热阻以及电极功能层自身较差的导热性能,使得该电池内部整体热阻较大,自主散热性能差。这样,在圆柱形锂电池的实际使用运行过程中,采用常规的外部冷却方式进行降温处理时,虽然电池外表面可以获得及时有效的散热降温,但电池内部产生的热量却由于无法快速散出而出现持续堆积形成内部高温,在这种内外较大温差状态下的长期运行过程中就会导致电池容量衰减速率加快,使电池整体寿命缩短。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由于圆柱形锂离子电池的内部热量无法快速散出,而影响电池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热管冷却的圆柱形锂电池单体。该圆柱形锂电池单体,包括壳体、电极材料层、空心卷轴和热管;其中,所述电极材料层和所述空心卷轴位于所述壳体内部,并且所述电极材料层缠绕在所述空心卷轴上;所述热管的蒸发段位于所述空心卷轴内,所述热管的冷凝段伸出至所述壳体外部。优选的,所述热管的蒸发段与所述空心卷轴之间填充有导热硅脂,用于所述电极材料层与所述热管之间的导热接触。优选的,所述热管所用工质选用高压低温制冷剂。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热管的蒸发段与所述空心卷轴之间填充有泡沫金属骨架,用于所述电极材料层与所述热管之间的支撑导热。优选的,所述热管的蒸发段与所述空心卷轴之间设有泡沫金属骨架和导热硅脂,并且所述导热硅脂填充在所述泡沫金属骨架的空隙内。优选的,所述热管的冷凝段设有翅片。一种基于热管冷却的圆柱形锂电池组,由多个上述基于热管冷却的圆柱形锂电池单体组成。优选的,该圆柱形锂电池组包括热管风扇;其中,多个所述圆柱形锂电池单体中所述热管的冷凝段位于相同水平高度,并且与所述热管风扇的直吹高度保持一致。优选的,该圆柱形锂电池组包括壳体风扇,并且所述壳体风扇与所述圆柱形锂电池单体的壳体保持相同水平高度设置。进一步优选的,该圆柱形锂电池组还设有风扇控制单元,所述风扇控制单元包括温度监测模块,控制模块和风扇调速模块;其中,所述温度监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圆柱形锂电池单体的温度,并将检测结果发送至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温度监测模块连接,接收温度检测结果并进行分析判断,同时将温度分析结果发送至所述风扇调速模块;所述风扇调速模块同时与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风扇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控制模块发送的温度分析结果并发送风扇转速控制指令至所述风扇。本专利技术的圆柱形锂电池与常规电池相比较,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借助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单体内部自身已有的空心卷轴进行热管安装,并且将热管的蒸发段伸入至空心卷轴内部,将热管的冷凝段伸出至壳体的外部,此时利用将电池单体内部与电池单体外部连通的热管就可以直接快速的将电池单体内部的热量引出至电池单体外部,实现对电池单体内部热量的直接快速释放。这样,就可以对电池使用过程中产生于电池单体内部的热量直接进行引出散热降温,达到对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单体内部的快速降温效果,从而避免电池单体内部热量堆积导致电池单体内部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而使电池容量衰减速率加快,使电池整体寿命缩短的问题。2、在本专利技术中,在采用高压低温制冷剂作为热管工质进行热量传递,从而提高热交换效率的情况下,进一步通过在热管与空心卷轴之间采用泡沫金属骨架进行两者之间固定,不仅可以提高热管在空心卷轴内位置的稳定性,使电池使用过程中热管可以持续稳定的进行热量交换,保证热管工作的可靠性,而且在热管出现破损且高压低温制冷剂瞬间形成高压气体泄漏至空心卷轴内时,就可以借助泡沫金属骨架所具有的孔隙作为高压气体泄漏通道,将高压气体快速引出至电池单体外部,避免瞬间泄漏的高压气体对电池单体造成冲击震动破坏,从而提高采用热管直接伸入至电池单体内部进行热量引出操作时的安全可靠性。3、本专利技术的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单体,直接选用合适直径尺寸的热管插装固定在已有的空心卷轴内即可实现对电池单体内部热量的快速引出,结构简单,制造方便,陈本低,便于广泛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中基于热管冷却的圆柱形锂电池单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中电极材料层与热管连接的外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中电极材料层与热管之间连接的局部横截面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中基于热管冷却的圆柱形锂电池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介绍。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基于热管冷却的圆柱形锂电池单体1,包括壳体11、电极材料层12和热管13。壳体11位圆柱形桶状结构,用于安装和固定电极材料层12。电极材料层12为片层形状并且缠绕在空心卷轴121上,电极材料层12和空心卷轴121同时固定在壳体11内部。热管13的蒸发段131位于空心卷轴121内并且与电极材料层12保持直接接触,热管13的冷凝段132则穿过正极端盖14后伸出至壳体11的外部。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借助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单体内部自身已有的空心卷轴进行热管安装,并且将热管的蒸发段伸入至空心卷轴内部,将热管的冷凝段伸出至壳体的外部,就可以利用热管将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单体运行过程中积聚于电极材料层内部的热量直接快速的引出至位于锂离子电池单体外部,进而借助冷凝段进行热量释放冷却,达到对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单体内部的直接降温效果。与现有电池的常规散热技术相比较,本实施例中的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单体就可以直接借助热管将其内部热量进行引出释放,从而避免了电池单体内部热量堆积导致电池单体内部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而使电池容量衰减速率加快,使电池整体寿命缩短的问题。结合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热管13的蒸发段131与空心卷轴121之间填充有导热硅脂21,用于空心卷轴121与热管13之间的导热接触。这样,不仅可以借助导热硅脂的高导热性直接提高热管与电极材料层之间的热交换效率,而且还可以利用导热硅脂的脂膏态实现热管与空心卷轴之间的间隙填充,增加热管与空心卷轴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热管与电极材料层之间的热交换效率,加快对电池单体内部热量的引出速度。在本实施例中,选用高压低温制冷剂作为热管内部的工质,可以提高热管对热量的吸收和释放效率,提高整个热管对电池单体内部热量的引出速度。优选的,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热管冷却的圆柱形锂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电极材料层、空心卷轴和热管;其中,所述电极材料层和所述空心卷轴位于所述壳体内部,并且所述电极材料层缠绕在所述空心卷轴上;所述热管的蒸发段位于所述空心卷轴内,所述热管的冷凝段伸出至所述壳体外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热管冷却的圆柱形锂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电极材料层、空心卷轴和热管;其中,所述电极材料层和所述空心卷轴位于所述壳体内部,并且所述电极材料层缠绕在所述空心卷轴上;所述热管的蒸发段位于所述空心卷轴内,所述热管的冷凝段伸出至所述壳体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形锂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的蒸发段与所述空心卷轴之间填充有导热硅脂,用于所述电极材料层与所述热管之间的导热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形锂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所用工质选用高压低温制冷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圆柱形锂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的蒸发段与所述空心卷轴之间填充有泡沫金属骨架,用于所述电极材料层与所述热管之间的支撑导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形锂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的蒸发段与所述空心卷轴之间设有泡沫金属骨架和导热硅脂,并且所述导热硅脂填充在所述泡沫金属骨架的空隙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形锂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的冷凝段设有翅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周建张东程效锐富友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