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分页、喷码、检测工作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9272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自动分页、喷码、检测工作电路,包括供电模块、光线发射模块和光线接收模块,供电模块的电源输出端分别与光线发射模块的电源输入端和光线接收模块的电源输入端相连,光线发射模块发射的光线由光线接收模块接收时,光线接收模块电平输出交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光线发射模块和光线接收模块集成在一起,将光线发射模块发射的光线被阻挡物阻挡后反射,由光线接收模块接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分页、喷码、检测工作电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检测
,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分页、喷码、检测工作电路。
技术介绍
现有的喷码生产线通常包括分页机、喷码器和输送线,分页机将包装袋逐个分离后,通过输送线将包装袋输送至喷码器进行喷码,在喷码前需要检测包装袋是否抵达喷码器位置,一般采用的是红外探头,在包装袋的上方设置红外发射器,在包装袋下方设置红外接收器,或者在包装袋的下方设置红外发射器,在包装袋上方设置红外接收器,使其红外发射器发射的红外线被红外接收器接收,当红外发射器发射的红外被包装袋阻挡时,红外接收器不能接收到红外线,此时检测到包装袋抵达喷码器位置,这种方式的外红探头需要在两个位置进行安装,不利于生产布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特别创新地提出了一种自动分页、喷码、检测工作电路。为了实现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分页、喷码、检测工作电路,包括供电模块、光线发射模块和光线接收模块,供电模块的电源输出端分别与光线发射模块的电源输入端和光线接收模块的电源输入端相连,光线发射模块发射的光线由光线接收模块接收时,光线接收模块电平输出交替。本技术将光线发射模块和光线接收模块集成在一起,不需要在两个位置进行安装,将光线发射模块发射的光线被阻挡物阻挡后反射,由光线接收模块接收。所述供电模块包括:第一电源分别与继电器J1的输出回路的第一端和三极管Q3的发射极相连,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继电器J1的输入回路的第一端相连,继电器J1的输入回路的第二端与电源地相连,继电器J1的输出回路的第二端分别与光线发射模块的电源输入端和光线接收模块的电源输入端相连,三极管Q3的基极与控制器的电源信号输出端相连。当控制器的电源信号输出端输出导通电平,其三极管Q3导通,继电器J1的输入回路得电,继电器J1的输出回路由常开状态变为闭合状态,向外输出第一电源,为光线发射模块和光线接收模块供电;反之,当控制器的电源信号输出端输出截止电平,其三极管Q3截止,继电器J1的输入回路失电,继电器J1的输出回路处于常开状态,停止向外输出第一电源。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光线发射模块包括:定时芯片U3的放电端DIS分别与电阻R10的第一端、电阻R11的第一端和二极管D2的正极相连,定时芯片U3的触发端TR和定时芯片U3的阈值端TH分别与电阻R11的第二端、电容C10的第一端和二极管D2的负极相连,电容C10的第二端与电源地相连,定时芯片U3的复位端MR和定时芯片U3的电源端VDD分别与电阻R10的第二端和供电模块的电源输出端相连,定时芯片U3的接地端GND与电源地相连,定时芯片U3的控制端VC与电容C11的第一端相连,电容C11的第二端与电源地相连,定时芯片U3的输出端VO与电阻R12的第一端相连;定时芯片U4的放电端DIS分别与电阻R12的第二端和电阻R13的第一端相连,定时芯片U4的触发端TR和定时芯片U4的阈值端TH分别与电阻R13的第二端和电容C12的第一端相连,电容C12的第二端与电源地相连,定时芯片U4的复位端MR和定时芯片U4的电源端VDD分别与供电模块的电源输出端相连,定时芯片U4的接地端GND与电源地相连,定时芯片U4的控制端VC与电容C13的第一端相连,电容C13的第二端与电源地相连,定时芯片U4的输出端VO与电阻R14的第一端相连;电阻R14的第二端与三极管Q2的基极相连,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电阻R15的第一端相连,电阻R15的第二端与供电模块的电源输出端相连,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电阻R16的第一端相连,电阻R16的第二端与光线发射管LED2的正极相连,光线发射管LED2的负极与电阻R17的第一端相连,电阻R17的第二端与电源地相连。由定时芯片U3、电阻R10、电阻R11、电容C10和二极管D2组成1.5KHZ的调制脉冲振荡器;其中二极管D2用来调整脉冲周期的占空比,在电容C10充电时二极管D2正向偏置,充电电流由电源→电阻R10→二极管D1→电容C10,充电时间常数T1≈电阻R10的阻值×电容C10的容值,在电容C10放电时二极管D1反向偏置,放电电流由电容C10→电阻R11→定时芯片U3的放电端DIS→电源地,放电时间常数T2=电阻R11的阻值×电容C10的容值;采用电阻R2的阻值≈3×电阻R1的阻值,得到约1:3的占空比的输出脉冲。由定时芯片U4、电阻R12、电阻R13和电容C12组成35KHZ的载频脉冲振荡器,该振荡器受定时芯片U3的控制,当定时芯片U3的输出端VO为高电平时,定时芯片U4振荡,定时芯片U4的输出端VO输出35KHZ载频脉冲,当定时芯片U3的输出端VO为低电平时,定时芯片U4停止振荡,定时芯片U4的输出端VO无输出;当定时芯片U4振荡时,定时芯片U3的输出端VO输出使三极管Q2以35KHZ的频率导通与截止,并驱动光线发射管LED2发出红外脉冲信号。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光线接收模块包括:光线接收管LED1的负极分别与电容C9的第一端和电阻R9的第一端相连,电容C9的第二端与电源地相连,电阻R9的第二端分别与电容C8的第一端、电感L1的第一端、电阻R1的第一端、电容C5的第一端和滤波放大芯片U2的电源端VCC相连,电阻R1的第二端与供电模块的电源输出端相连,光线接收管LED1的正极与滤波放大芯片U2的信号输入端IN相连,电容C8的第二端和电感L1的第二端分别与滤波放大芯片U2的滤波调整端F0相连,滤波放大芯片U2的积分端C3分别与电容C5的第二端和电阻R7的第一端相连,电阻R7的第二端与电源地相连,滤波放大芯片U2的增益调节端C1与电容C6的第一端相连,电容C6的第二端与电阻R8的第一端相连,电阻R8的第二端与电源地相连,滤波放大芯片U2的检测端C2与电容C7的第一端相连,电容C7的第二端与电源地相连,滤波放大芯片U2的接地端GND与电源地相连,滤波放大芯片U2的信号输出端OUT与译码芯片U1的信号输入端INPUT相连,译码芯片U1的定时电阻端TRES与电阻R6的第一端相连,电阻R6的第二端与电容C4的第一端相连,电容C4的第二端与电源地相连,译码芯片U1的接地端GND与电源地相连,译码芯片U1的回路滤波端LPF与电容C3的第一端相连,电容C3的第二端与电源地相连,译码芯片U1的定时电容端TCAP与电源地相连,译码芯片U1的电源端V+分别与电阻R5的第一端、电容C2的第一端和二极管D1的正极相连,电阻R5的第二端与电阻R1的第一端相连,电容C2的第二端和二极管D1的负极分别与电源地相连,译码芯片U1的输出端OUTPUT与电容C1的第一端相连,译码芯片U1的输出滤波端OUTFI分别与电容C1的第二端和三极管Q1的基极相连,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电阻R2的第一端相连,电阻R2的第二端与供电模块的电源输出端相连,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电阻R3的第一端相连,电阻R3的第二端分别与电阻R4的第一端和控制器的检测信号输入端相连,电阻R4的第二端与电源地相连。由电容C8、电感L1将接收频率调至35KHZ经滤波放大芯片U2内部放大及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分页、喷码、检测工作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模块、光线发射模块和光线接收模块,供电模块的电源输出端分别与光线发射模块的电源输入端和光线接收模块的电源输入端相连,光线发射模块发射的光线由光线接收模块接收时,光线接收模块电平输出交替;/n所述供电模块包括:第一电源分别与继电器J1的输出回路的第一端和三极管Q3的发射极相连,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继电器J1的输入回路的第一端相连,继电器J1的输入回路的第二端与电源地相连,继电器J1的输出回路的第二端分别与光线发射模块的电源输入端和光线接收模块的电源输入端相连,三极管Q3的基极与控制器的电源信号输出端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分页、喷码、检测工作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模块、光线发射模块和光线接收模块,供电模块的电源输出端分别与光线发射模块的电源输入端和光线接收模块的电源输入端相连,光线发射模块发射的光线由光线接收模块接收时,光线接收模块电平输出交替;
所述供电模块包括:第一电源分别与继电器J1的输出回路的第一端和三极管Q3的发射极相连,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继电器J1的输入回路的第一端相连,继电器J1的输入回路的第二端与电源地相连,继电器J1的输出回路的第二端分别与光线发射模块的电源输入端和光线接收模块的电源输入端相连,三极管Q3的基极与控制器的电源信号输出端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页、喷码、检测工作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发射模块包括:定时芯片U3的放电端DIS分别与电阻R10的第一端、电阻R11的第一端和二极管D2的正极相连,定时芯片U3的触发端TR和定时芯片U3的阈值端TH分别与电阻R11的第二端、电容C10的第一端和二极管D2的负极相连,电容C10的第二端与电源地相连,定时芯片U3的复位端MR和定时芯片U3的电源端VDD分别与电阻R10的第二端和供电模块的电源输出端相连,定时芯片U3的接地端GND与电源地相连,定时芯片U3的控制端VC与电容C11的第一端相连,电容C11的第二端与电源地相连,定时芯片U3的输出端VO与电阻R12的第一端相连;定时芯片U4的放电端DIS分别与电阻R12的第二端和电阻R13的第一端相连,定时芯片U4的触发端TR和定时芯片U4的阈值端TH分别与电阻R13的第二端和电容C12的第一端相连,电容C12的第二端与电源地相连,定时芯片U4的复位端MR和定时芯片U4的电源端VDD分别与供电模块的电源输出端相连,定时芯片U4的接地端GND与电源地相连,定时芯片U4的控制端VC与电容C13的第一端相连,电容C13的第二端与电源地相连,定时芯片U4的输出端VO与电阻R14的第一端相连;电阻R14的第二端与三极管Q2的基极相连,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电阻R15的第一端相连,电阻R15的第二端与供电模块的电源输出端相连,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电阻R16的第一端相连,电阻R16的第二端与光线发射管LED2的正极相连,光线发射管LED2的负极与电阻R17的第一端相连,电阻R17的第二端与电源地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页、喷码、检测工作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接收模块包括:光线接收管LED1的负极分别与电容C9的第一端和电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磊陈易熊磊石鑫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