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动粘度恒温槽的自动清洗换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8753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运动粘度恒温槽的自动清洗换水装置,首先设置了恒温槽本体,其顶部安装有进水机构,且恒温槽本体的底部安装有排水机构,进水机构包括第一驱动部件和第一水管,排水机构的出水口安装有一根连通于水池的第二水管,清洗机构包括转轴、第二驱动部件和刷头,第二驱动部件安装于排水孔的下方,转轴连接于第二驱动部件并穿设于排水孔内,转轴在第二驱动部件的驱动下转动,刷头固定安装于转轴的顶端并在转轴的带动下转动,刷头的刷毛抵接于恒温槽本体的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加快了恒温槽内介质的更换进程,提高了恒温槽底部的清洁效率,同时为工作人员的操作安全提供了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运动粘度恒温槽的自动清洗换水装置
本技术涉及运动粘度恒温槽,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运动粘度恒温槽的自动清洗换水装置。
技术介绍
现阶段测试油类产品运动粘度时,往往需要将品氏粘度计置于运动粘度恒温槽内加热,根据实验要求,加热温度往往需要控制在相对稳定的一个值,因此对加热介质的温度稳定性、热传导能力以及自身粘度要求较高,目前来说一般选用硅油以及纯水作为加热介质。就目前阶段来说,当需要更换加热介质时,需要将恒温槽整个倾倒过来,将其中的加热介质排空后再清洗,方能倒入其他加热介质。但是仪器过于笨重,更换过程过于费时费力,而且罐中的硅油很难清洗,实验过程往往十分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运动粘度恒温槽的自动清洗换水装置,相较于现有技术增设了相机封装盒,为相机以及各相关组成部分提供防尘空间,同时增设了接线座保护电线结构,提高电路连接的稳定性。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运动粘度恒温槽的自动清洗换水装置,首先设置了恒温槽本体,其顶部安装有进水机构,且恒温槽本体的底部安装有排水机构,进水机构包括第一驱动部件和第一水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运动粘度恒温槽的自动清洗换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恒温槽本体(1),其顶部安装有进水机构(11),且所述恒温槽本体(1)的底部安装有排水机构(12),所述进水机构(11)包括第一驱动部件(111)和第一水管(112),所述第一水管(112)在所述第一驱动部件(111)的驱动下朝所述恒温槽本体(1)内放水,所述排水机构(12)包括排水孔(121)和水阀(122),所述水阀(122)安装于所述排水孔(121)上,所述水阀(122)的出水口安装有一根连通于水池(2)的第二水管(123);/n清洗机构(3),其包括转轴(31)、第二驱动部件(32)和刷头(33),所述第二驱动部件(3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动粘度恒温槽的自动清洗换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恒温槽本体(1),其顶部安装有进水机构(11),且所述恒温槽本体(1)的底部安装有排水机构(12),所述进水机构(11)包括第一驱动部件(111)和第一水管(112),所述第一水管(112)在所述第一驱动部件(111)的驱动下朝所述恒温槽本体(1)内放水,所述排水机构(12)包括排水孔(121)和水阀(122),所述水阀(122)安装于所述排水孔(121)上,所述水阀(122)的出水口安装有一根连通于水池(2)的第二水管(123);
清洗机构(3),其包括转轴(31)、第二驱动部件(32)和刷头(33),所述第二驱动部件(32)安装于所述排水孔(121)的下方,所述转轴(31)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部件(32)并穿设于所述排水孔(121)内,所述转轴(31)在所述第二驱动部件(32)的驱动下转动,所述刷头(33)固定安装于所述转轴(31)的顶端并在所述转轴(31)的带动下转动,所述刷头(33)的刷毛(331)抵接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人及邓磊金骋陈朝晖赵蒙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厚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