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致动器及熄火安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86225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磁致动器及熄火安全装置,以在固定铁心设置两个线圈为前提,能够实现组装作业的容易化、小型化等。电磁致动器包括:活动铁心(30);固定铁心(60),与活动铁心相向而配置,包括第一缺口部(64)及第二缺口部(65);施力弹簧(40),朝向与固定铁心相离的方向对活动铁心施力;罩体(10、20),移动自如地支撑活动铁心,且固定并收容固定铁心;第一销状端子(110),与第一缺口部相向而从罩体突出;第二销状端子(120),与第二缺口部相向而从罩体突出;第一线圈(90),缠绕于固定铁心的周围,一端侧穿过第一缺口部而与第一销状端子连接;以及第二线圈(100),缠绕于固定铁心的周围,一端侧穿过第二缺口部而与第二销状端子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磁致动器及熄火安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磁致动器,通过电磁力而产生驱动,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燃气灶(gasstove)等的熄火安全装置的电磁致动器及熄火安全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燃气灶等中,作为熄火安全装置的电磁致动器,已经知道包括如下构件的电磁致动器:U字状的固定铁心,与活动铁芯相向而配置;激磁用的线圈,缠绕于固定铁心的周围;支座(holder),对固定铁心进行固定;筒状的销(pin)状端子,安装于支座的内筒部;以及圆筒状的筒状端子,固定于支座的外筒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所述电磁致动器中,针对固定铁心配置有一个线圈,线圈的一端侧的呈直线状伸长的伸长部穿过贯通孔而引导至销状端子的内部,与销状端子的前端部电性连接,所述贯通孔贯通固定铁心的中央。在所述现有的电磁致动器中,是采用一个线圈及一个销状端子,但当采用两个线圈及两个销状端子时,不容易使两个线圈的一端侧的两个伸长部穿过固定铁心的贯通孔,从而有可能导致组装作业的复杂化、大型化等。[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4-7596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所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致动器及使用所述电磁致动器的熄火安全装置,所述电磁致动器是以在固定铁心设置两个线圈为前提,能够实现组装作业的容易化、小型化等。[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本专利技术的电磁致动器形成为如下的结构:其包括:活动铁心;固定铁心,与活动铁心相向而配置,包括第一缺口部及第二缺口部;施力弹簧,朝向与固定铁心相离的方向对活动铁心施力;罩体,移动自如地支撑活动铁心,而且固定并收容固定铁心;第一销状端子,与第一缺口部相向而配置,从罩体突出;第二销状端子,与第二缺口部相向而配置,从罩体突出;第一线圈,配置于固定铁心的周围,一端侧穿过第一缺口部而与第一销状端子连接;以及第二线圈,配置于固定铁心的周围,一端侧穿过第二缺口部而与第二销状端子连接。在所述电磁致动器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固定铁心包括:第一臂部及第二臂部,分别包括与活动铁心相向的端面;以及连结底部,将第一臂部及第二臂部加以连结;第一缺口部及第二缺口部形成于连结底部。在所述电磁致动器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罩体包括:筒状壳体,移动自如地支撑活动铁心;以及固定支座,连结筒状壳体,并且对固定铁心进行固定。在所述电磁致动器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固定支座由导电性材料形成,第一线圈的另一端侧及第二线圈的另一端侧与固定支座连接。在所述电磁致动器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第一线圈是细线,经由绕线管(bobbin)而配置于第一臂部的周围,第二线圈是粗线,直接配置于第二臂部的周围,线径大于第一线圈。在所述电磁致动器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绕线管包括按压部,所述按压部按住配置于第二臂部的周围的第二线圈。在所述电磁致动器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绕线管包括:一端侧端子构件,连接第一线圈的一端侧;以及另一端侧端子构件,连接第一线圈的另一端侧;第一线圈的一端侧经由一端侧端子构件而与第一销状端子连接,第一线圈的另一端侧经由另一端侧端子构件而与固定支座连接。在所述电磁致动器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绕线管包括:第一嵌合槽,嵌合而固定一端侧端子构件;以及第二嵌合槽,嵌合而固定另一端侧端子构件。在所述电磁致动器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第一嵌合槽及第二嵌合槽在绕线管形成为朝向同一方向开口。在所述电磁致动器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一端侧端子构件包括接合第一线圈的一端侧的平坦接合部,另一端侧端子构件包括接合第一线圈的另一端侧的平坦接合部。在所述电磁致动器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固定支座包括:第一贯通孔,使一端侧端子构件穿过;以及第二贯通孔,使划定第二线圈的一端侧的直线伸长部穿过。在所述电磁致动器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包括保持构件,所述保持构件由树脂材料形成,以保持第一销状端子及第二销状端子的中间区域,固定支座包括使保持构件嵌合的嵌合凹部。在所述电磁致动器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固定支座包括:第一凹部,接收第一销状端子;以及第二凹部,接收第二销状端子;在第一销状端子与第一凹部之间,配置有第一密封构件,在第二销状端子与第二凹部之间,配置有第二密封构件。在所述电磁致动器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包括法兰(flange)构件,所述法兰构件嵌合而固定于固定支座,并且由导电性材料形成。在所述电磁致动器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包括阀体,所述阀体与活动铁心一体地移动,并且使流体的通道开闭。在所述电磁致动器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固定支座包括阳型连接器,所述阳型连接器是绕第一销状端子及第二销状端子的周围而划定。本专利技术的熄火安全装置是在燃气灶熄火时阻断燃气的供给的熄火安全装置,形成为如下的结构:其包括:电磁致动器,包括所述阀体及阳型连接器,并且形成所述结构中的任一结构;以及热电偶单元,包括与电磁致动器的阳型连接器连接的阴型连接器。在所述熄火安全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热电偶单元包括:第一阴型端子,与第一销状端子嵌合;第二阴型端子,与第二销状端子嵌合;第一电缆,从第一阴型端子伸长,以与干电池连接;热电偶;第二电缆,将第二阴型端子与热电偶加以连接;以及第三电缆,从热电偶伸长,以与固定支座在同一电位连接。[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形成所述结构的电磁致动器及熄火安全装置,能够实现组装作业的容易化、小型化等。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应用包括本专利技术的电磁致动器的熄火安全装置的燃气灶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系统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电磁致动器的外观立体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熄火安全装置中所含的热电偶单元的外观立体图。图4是图2所示的电磁致动器的与轴线平行的面上的剖面图。图5是图2所示的电磁致动器的通过轴线的剖面图。图6是在图2所示的电磁致动器中,已拆除形成罩体的一部分的筒状壳体及法兰构件的构成零件的立体图。图7是图6所示的构成零件的通过轴线的剖面图。图8是从绕线管之侧观察图6所示的构成零件的分解立体图。图9是从第一销状端子及第二销状端子之侧观察图6所示的构成零件的分解立体图。图10是表示图2所示的电磁致动器中所含的绕线管、嵌合而安装于绕线管的一端侧端子构件及另一端侧端子构件的分解立体图。图11是表示相对于图2所示的电磁致动器中所含的绕线管而组装有一端侧端子构件及另一端侧端子构件以及第一线圈的状态的立体图。[符号的说明]A:电磁致动器U:热电偶单元M:熄火安全装置3:干电池5:阴型连接器5a:第一阴型端子5b:第二阴型端子6:第一电缆7:第二电缆8:热电偶9:第三电缆10:筒状壳体(罩体)20:固定支座(罩体)24:第一贯通孔...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磁致动器,包括:/n活动铁心;/n固定铁心,与所述活动铁心相向而配置,包括第一缺口部及第二缺口部;/n施力弹簧,朝向与所述固定铁心相离的方向对所述活动铁心施力;/n罩体,移动自如地支撑所述活动铁心,而且固定并收容所述固定铁心;/n第一销状端子,与所述第一缺口部相向而配置,从所述罩体突出;/n第二销状端子,与所述第二缺口部相向而配置,从所述罩体突出;/n第一线圈,配置于所述固定铁心的周围,一端侧穿过所述第一缺口部而与所述第一销状端子连接;以及/n第二线圈,配置于所述固定铁心的周围,一端侧穿过所述第二缺口部而与所述第二销状端子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311 JP 2019-0438971.一种电磁致动器,包括:
活动铁心;
固定铁心,与所述活动铁心相向而配置,包括第一缺口部及第二缺口部;
施力弹簧,朝向与所述固定铁心相离的方向对所述活动铁心施力;
罩体,移动自如地支撑所述活动铁心,而且固定并收容所述固定铁心;
第一销状端子,与所述第一缺口部相向而配置,从所述罩体突出;
第二销状端子,与所述第二缺口部相向而配置,从所述罩体突出;
第一线圈,配置于所述固定铁心的周围,一端侧穿过所述第一缺口部而与所述第一销状端子连接;以及
第二线圈,配置于所述固定铁心的周围,一端侧穿过所述第二缺口部而与所述第二销状端子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铁心包括:第一臂部及第二臂部,分别包括与所述活动铁心相向的端面;以及连结底部,将所述第一臂部及第二臂部加以连结;
所述第一缺口部及所述第二缺口部形成于所述连结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体包括:筒状壳体,移动自如地支撑所述活动铁心;以及固定支座,连结所述筒状壳体,并且对所述固定铁心进行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支座由导电性材料形成,
所述第一线圈的另一端侧及所述第二线圈的另一端侧与所述固定支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线圈是细线,经由绕线管而配置于所述第一臂部的周围,
所述第二线圈是粗线,直接配置于所述第二臂部的周围,线径大于所述第一线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绕线管包括按压部,所述按压部按住配置于所述第二臂部的周围的所述第二线圈。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电磁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绕线管包括:一端侧端子构件,连接所述第一线圈的一端侧;以及另一端侧端子构件,连接所述第一线圈的另一端侧;
所述第一线圈的一端侧经由所述一端侧端子构件而与所述第一销状端子连接,
所述第一线圈的另一端侧经由所述另一端侧端子构件而与所述固定支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磁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绕线管包括:第一嵌合槽,嵌合并固定所述一端侧端子构件;以及第二嵌合槽,嵌合并固定所述另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立野隆奥寺太一村上启人菅原利光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三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