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焚烧的热力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68611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泥焚烧的热力系统,属于污泥焚烧的技术领域,涉及热力系统优化改造、稳定生产,包括除氧器、凝结水箱和蒸汽联箱,还包括水封装置,所述水封装置内设有水封腔,水封腔与除氧器的蒸汽排汽管连通且水封腔还连接有蒸汽排空管和补水管,蒸汽排空管上设有调节阀;所述水封装置还包括软水箱,水封腔内通过补水管填入软水且水封腔内的软水与软水箱内的软水通过平衡管路连通,以达到大大增加系统稳定性,以致连续生产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进而达到了增产增效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泥焚烧的热力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泥焚烧的
,涉及热力系统优化改造、稳定生产,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污泥焚烧的热力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的热力系统中,除氧器采用蒸汽进行热力除氧,属于全厂核心设备,一旦出现故障,会导致水质超标,对热力系统设备及管道造成较大安全隐患,我厂的除氧器属于大气式除氧器,在调试初期出现以下两个故障:A、氧腐蚀问题:除氧器运行参数无法维持在额定工况(20KPa,104℃),达不到除氧效果,导致热力系统设备和管道出现氧腐蚀;B、配套设计问题:除氧器配套设施不满足实际运行工况,故障频发,需要经常停机,全厂无法维持连续安全生产。在热力系统中给水泵的主要作用是将凝结水箱的水输送至锅炉使用,该设备属于我厂核心设备,一旦出现故障,会导致全厂停产、并使锅炉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在于:由于原设计给水泵位置距离凝结水箱水面高度差仅1米左右,在调试运行中,给水泵频繁出现汽蚀故障,导致锅炉缺水,引发全厂停产。在热力系统中空冷器是水资源回收利用的重要设备,若能将空冷器的回水直接运输至凝结水箱,将极大的减小除氧器的符合,将少故障点,利于生产稳定。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在于:因空冷器回水量较大,若回水至软水箱会导致凝结水箱需频繁补水,增加设备运行时间,能耗较大;若回水至凝结水箱,因空冷器出口压力低于凝结水箱,回水会在凝结水箱出现较大震动,可能拉裂管道。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泥焚烧的热力系统以达到大大增加系统稳定性,以致连续生产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进而达到了增产增效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污泥焚烧的热力系统,包括除氧器、凝结水箱和蒸汽联箱,还包括水封装置,所述水封装置内设有水封腔,水封腔与除氧器的蒸汽排汽管连通且水封腔还连接有蒸汽排空管和补水管,蒸汽排空管上设有调节阀;所述水封装置还包括软水箱,水封腔内通过补水管填入软水且水封腔内的软水与软水箱内的软水通过平衡管路连通。进一步地,所述水封腔内的软水与软水箱内的软水之间的液面高度差大于等于2米,使除氧器的压力稳定在20KPa。进一步地,所述平衡管路设为U型管,且该U型管的两端分别伸入至水封腔和软水箱的软水内,通过在软水箱内加水,使U型管出水口的压力大于蒸汽压力。进一步地,所述除氧器的出口连接有DN65管道,DN65管道上并联有多路补水管路,各路补水管路上均设有给水泵且各路补水管路的另一端接入至所述凝结水箱,避开给水泵在运行时的汽蚀临界点。进一步地,各所述给水泵相较于所述凝结水箱的液面高度呈低位布置,以增加泵体入口静压,避开汽蚀工况点。进一步地,所述除氧器通过第一蒸汽管和第二蒸汽管分别与凝结水箱和蒸汽联箱连通,所述第一蒸汽管和第二蒸汽管之间设有汽源切换阀组,以切换第一蒸汽管和第二蒸汽管同时由蒸汽联箱供汽,或者第一蒸汽管和第二蒸汽管分别由凝结水箱和蒸汽联箱供汽,以防止因凝结水箱的蒸汽品质较低且不稳定,导致除氧器内的软水加热不充分,温度出现很大的波动,影响除氧的效果。进一步地,所述汽源切换阀组包括分别设于第一蒸汽管和第二蒸汽管上的第一阀门和第三阀门,所述第一阀门的进汽和出汽所在一侧分别设有第一蒸汽支路和第二蒸汽支路,第一蒸汽支路和第二蒸汽支路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三阀门的进汽所在一侧且第一蒸汽支路和第二蒸汽支路上分别设有第四阀门和第二阀门,以实现供应汽路的按需切换。进一步地,所述蒸汽联箱连接有空气冷凝器,空气冷凝器通过回水管路连接至凝结水箱且回水管路上设有动力疏水泵装置,通过动力疏水泵装置对回水加压后回流至凝结水箱,蒸汽联箱富余蒸汽即可实现动力疏水泵装置动作,将空冷器回水至凝结水箱能更好的达到节能的作用。进一步地,所述动力疏水泵装置包括储水罐和疏水泵,所述疏水泵的蒸汽入口与所述蒸汽联箱连通,所述储水罐的顶部通过回水管路与空气冷凝器连通,储水罐的底部与疏水泵的进水口连通,疏水泵的出水口通过回水管路连通至所述凝结水箱,利用疏水泵将空气冷凝器回水的内能转化为动能,实现回水加压以适应凝结水箱压力。进一步地,所述凝结水箱与回水管路之间采用软连接,以消除热力管道横向膨胀应力。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采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污泥焚烧的热力系统,通过对水封装置的改造,以确保除氧器的压力稳定在20KPa,温度也随之稳定在104℃,实现了除氧器的稳定工作,无汽蚀和氧腐蚀现象出现。2.采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污泥焚烧的热力系统,通过对给水泵的位置布置进行合理设计,增加了给水泵的入口静压,同时增大给水泵的进水管管径和优化减少阀门降低管损,降低了给水泵故障率,避免了给水泵在运行时的汽蚀故障,大大增加了系统稳定性,连续生产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达到了增产增效的目的。3.采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污泥焚烧的热力系统,通过动力疏水泵对回水管路中的回水进行加压后直接进入凝结水箱,缓解凝结水箱补水压力,达到了节能减耗的目的,同时,也提高了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实现了增产增效。附图说明图1是污泥焚烧中热力系统的整体原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污泥焚烧的热力系统中水封装置的原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污泥焚烧的热力系统中汽源切换阀组的连接原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污泥焚烧的热力系统中除氧器出口给水泵的连接原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污泥焚烧的热力系统中动力疏水泵装置的连接原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污泥焚烧的热力系统中动力疏水泵装置的内部原路结构图;附图中标注如下:1-水封腔,2-平衡管路,3-软水箱,4-蒸汽排空管,5-补水管,6-蒸汽排汽管,7-除氧器,8-凝结水箱,9-蒸汽联箱,10-给水泵,11-空气冷凝器,12-动力疏水泵装置,13-储水罐,14-疏水泵,15-汽源切换阀组,F1-第一阀门,F2-第二阀门,F3-第三阀门,F4-第四阀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泥焚烧的热力系统,包括除氧器、凝结水箱和蒸汽联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封装置,所述水封装置内设有水封腔,水封腔与除氧器的蒸汽排汽管连通且水封腔还连接有蒸汽排空管和补水管,蒸汽排空管上设有调节阀;所述水封装置还包括软水箱,水封腔内通过补水管填入软水且水封腔内的软水与软水箱内的软水通过平衡管路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泥焚烧的热力系统,包括除氧器、凝结水箱和蒸汽联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封装置,所述水封装置内设有水封腔,水封腔与除氧器的蒸汽排汽管连通且水封腔还连接有蒸汽排空管和补水管,蒸汽排空管上设有调节阀;所述水封装置还包括软水箱,水封腔内通过补水管填入软水且水封腔内的软水与软水箱内的软水通过平衡管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焚烧的热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封腔内的软水与软水箱内的软水之间的液面高度差大于等于2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焚烧的热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管路设为U型管,且该U型管的两端分别伸入至水封腔和软水箱的软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焚烧的热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氧器的出口连接有DN65管道,DN65管道上并联有多路补水管路,各路补水管路上均设有给水泵且各路补水管路的另一端接入至所述凝结水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泥焚烧的热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给水泵相较于所述凝结水箱的液面高度呈低位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焚烧的热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氧器通过第一蒸汽管和第二蒸汽管分别与凝结水箱和蒸汽联箱连通,所述第一蒸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轲袁晓寒杨睿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排水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