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动力总成用减振缓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8551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动力总成用减振缓冲装置,包括安装座、承压轴、第一减振件和第二减振件;安装座具有缓冲腔,缓冲腔的内部设有具有减振腔的减振台,以及用于缓冲减振台所受瞬时冲击的缓冲件;承压轴下端位于减振腔内,上端伸出安装座;承压轴的伸入部设有抵接板并将减振腔分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减振件位于第一腔室内且套设于承压轴外围,第二减振件位于第二腔室内;在动力总成产生振动时,第一减振件和第二减振件处产生刚度和阻尼。与现有技术相比,对动力总成同时进行减振和缓冲,并且相对于第一减振件,由于第二减振件的动刚度较低,因此第一减振件和第二减振的整体的减振频带范围得到拓宽,提高了减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动力总成用减振缓冲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减振缓冲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汽车动力总成用减振缓冲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汽车行驶的稳定性、乘坐的舒适性以及操纵稳定性等越来越重视和关注。为了满足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人们对车辆性能的要求,汽车生产商已不再只关注汽车的经济性、动力性和排放品质,而对汽车动力总成部位追求更高的减振缓冲性能已成为提高产品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现在汽车动力总成普遍采用橡胶减振悬架,利用橡胶分子和分子之间、橡胶分子和填充剂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内摩擦衰减作用,减小发动机的振动。申请人发现,由于橡胶具有动刚度和阻尼随频率的升高而增大的特性,在应用于汽车动力总成时,橡胶部件的减振频带范围窄,对多工况宽频域范围内的减振缓冲效果较差,随着汽车发动机向轻量化、大功率方向发展,传统的橡胶减振悬架已经不能满足多工况减振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动力总成用减振缓冲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减振装置的减振效果较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动力总成用减振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安装座,具有缓冲腔;所述缓冲腔内设有减振台,以及环绕在所述减振台的外围的缓冲件;所述减振台具有减振腔;所述缓冲件用于缓冲所述减振台所受的沿上下方向的瞬时冲击;/n承压轴,下端位于所述减振腔内,上端伸出所述减振腔及所述缓冲腔;所述承压轴伸入所述减振腔内的部位设有抵接板;所述抵接板将所述减振腔分隔为第一腔室及第二腔室;/n第一减振件,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内,并且套设在所述承压轴的外围,上部和下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腔室的内壁、所述抵接板的顶面抵接;/n第二减振件,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内,并且上部和下部分别与所述抵接板的底面、所述第二腔室的内壁抵接;/n其...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514 CN 20202080378801.一种汽车动力总成用减振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座,具有缓冲腔;所述缓冲腔内设有减振台,以及环绕在所述减振台的外围的缓冲件;所述减振台具有减振腔;所述缓冲件用于缓冲所述减振台所受的沿上下方向的瞬时冲击;
承压轴,下端位于所述减振腔内,上端伸出所述减振腔及所述缓冲腔;所述承压轴伸入所述减振腔内的部位设有抵接板;所述抵接板将所述减振腔分隔为第一腔室及第二腔室;
第一减振件,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内,并且套设在所述承压轴的外围,上部和下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腔室的内壁、所述抵接板的顶面抵接;
第二减振件,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内,并且上部和下部分别与所述抵接板的底面、所述第二腔室的内壁抵接;
其中,所述第一减振件和所述第二减振件均采用金属橡胶材料制成,且所述第一减振件沿所述承压轴的轴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减振件沿所述承压轴的轴向的长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动力总成用减振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振件上设有用于与所述承压轴的插入端插接的导向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动力总成用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路纯红白玉伟张玉芝刘刊段永彬赵立蕊田广李秀娜朱晓红路瑜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