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熔盐蓄热的海洋温差能-太阳能联合氢能生产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熔盐蓄热的海洋温差能-太阳能联合氢能生产系统,用于通过海洋温差能、太阳能产生电能并转化为氢能储存。
技术介绍
随着大量化石能源的开采与利用,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在能源结构方面,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型已势在必行。海洋能是典型的可再生能源,具有清洁、环保等优点,且储量极其丰富,在我国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海洋温差能与海洋表面太阳能的有效利用是海洋能开发的重要方向。目前已有的海洋温差能发电技术多基于朗肯循环,利用海洋表层26℃左右的温海水和深层温度约为4℃的冷海水之间的温度差驱动透平做功发电。海洋温差能-太阳能联合发电系统便是在温差能发电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太阳能的热利用。与太阳能光伏发电相比,太阳能热利用设备结构更为简单、使用寿命更长且维护成本更低。太阳能蓄热是太阳能热利用的一个重要部分,目前已有的太阳能蓄热方法主要分为显热蓄热、化学反应热蓄热与潜热蓄热,其中显热蓄热是原理最简单、成本最低廉的一种。热熔盐蓄热技术即为显热蓄热方法,已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熔盐蓄热的海洋温差能-太阳能联合氢能生产系统,包括海洋温差能-太阳能联合发电模块、热熔盐蓄热模块及氢能生产模块,以利用海洋温差能、太阳能产生电能并转化为氢能储存,并同时产生氧气作为副产品;/n所述海洋温差能-太阳能联合发电模块,包括布置在海下近海面处以使循环工质受热蒸发的温海水蒸发器(1)、与温海水蒸发器接通以将循环工质加热为高温蒸汽的热熔盐换热室(2)、与热熔盐换热室接通以接受高温蒸汽驱动进而带动发电机的透平机(9)、与透平机出口接通以对做功后的乏汽进行冷凝的冷凝器(16)、接通在冷凝器出口的分流器(18)、连通分流器第一出口与工质储存室(20)入口的第一工质泵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熔盐蓄热的海洋温差能-太阳能联合氢能生产系统,包括海洋温差能-太阳能联合发电模块、热熔盐蓄热模块及氢能生产模块,以利用海洋温差能、太阳能产生电能并转化为氢能储存,并同时产生氧气作为副产品;
所述海洋温差能-太阳能联合发电模块,包括布置在海下近海面处以使循环工质受热蒸发的温海水蒸发器(1)、与温海水蒸发器接通以将循环工质加热为高温蒸汽的热熔盐换热室(2)、与热熔盐换热室接通以接受高温蒸汽驱动进而带动发电机的透平机(9)、与透平机出口接通以对做功后的乏汽进行冷凝的冷凝器(16)、接通在冷凝器出口的分流器(18)、连通分流器第一出口与工质储存室(20)入口的第一工质泵(19)以及连通分流器第二出口与温海水蒸发器进口的第二工质泵(21),工质储存室出口还连通第二工质泵入口;
所述热熔盐蓄热模块包括依照热熔盐流动方向依次首尾连通的冷熔盐储罐(3)、冷熔盐泵(5)、太阳能吸热器(6)、热熔盐储热罐(7)、热熔盐泵(8)以及热熔盐换热室(2)的放热管路,热熔盐换热室的吸热管路的两端分别连通温海水蒸发器出口与透平机进口,从而实现对循环工质的二次加热;
所述氢能生产模块包括由透平机驱动的发电机(10)、由发电机供电的电解水装置(11)、连通电解水装置阳极与储氧罐(12)的氧气压缩机(13)以及连通电解水装置(11)阴极与储氢室(15)的氢气压缩机(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熔盐蓄热的海洋温差能-太阳能联合氢能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上还连通伸入深海且带有冷海水泵(17)的管道,以通过深海水带走冷凝器中循环工质液化释放出的热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戚志清,曹帅,刘晓曼,侯炜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汽轮成套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