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压铸件成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682734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改进的压铸件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熔炼:将铝合金材料放入加热炉内持续加热得到熔液;然后以压缩氩气或压缩氮气为载体,向熔液中均匀添加强化粒子,除渣静置得到第一熔体;S2、搅拌:用电磁搅拌方式将第一熔体进行搅拌得到铸锭;S3、再溶料:把铸锭切割成胚料,重新加热,得到第二熔体;S4、模具处理:将模具预热并保温1小时;S5、压铸:将第二熔体转入低压铸造机保温炉保温;然后在低压条件下将第二熔体压铸到模具型腔中,得到压铸件;S6、热处理:对获得的压铸件,进行固溶处理加不完全人工时效的热处理工艺。由本发明专利技术工艺得到的铝合金制品组织致密、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和理化性能,且材料利用率高,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的压铸件成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合金压铸
,尤其涉及一种改进的压铸件成型方法。
技术介绍
铝及其合金因其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抗腐蚀性能、成型性能等受到青睐。铝合金密度低,但强度比较高,接近或超过优质钢,塑性好,可加工成各种型材,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导热性和抗蚀性,工业上广泛使用,使用量仅次于钢。近年来铝合金在汽车、船舶、家电等行业应用越来越多,随着产品制造的升级以及终端产品性能要求的提高,各行各业对铝合金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铸件结构复杂、高强度、薄壁、成型和加工性能及导热性能好的特点,而且要求铸件具备良好的成型加工性能,流动性好,易脱模等。目前铝合金铸件产品生产多采用低压铸造工艺,低压铸造具有模具成本低、寿命长等优点,一般工艺流程为:首先在保温桶上将铝棒融化成铝液;接着通入干燥的压缩气体,使融化的铝液在低压下进入模具型腔内,并充满型腔;最后等铝液凝固成型后将铸件顶出。但低压铸造生产的铸件硬度低、致密性差、抗拉强度小和延伸率低也是低压铸造的明显缺点。因此,本领域仍需在现有低压铸造工艺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以提升铝合金产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进的压铸件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熔炼:将铝合金材料放入加热炉内持续加热至730-820℃,得到熔液;然后以压缩氩气或压缩氮气为载体,向熔液中均匀添加强化粒子,除渣静置,得到第一熔体;/nS2、搅拌:用电磁搅拌方式将第一熔体进行搅拌,逐渐降温冷却得到铸锭;/nS3、再溶料:把铸锭切割成胚料,重新放入加热炉内进行加热,加热炉的温度控制在750-850℃,得到第二熔体;/nS4、模具处理:将模具预热至510-530℃,并保温1小时;/nS5、压铸:将第二熔体在720~750℃开始出炉,之后转入低压铸造机保温炉670~695℃保温1小时;然后在低压条件下将第二熔体压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的压铸件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熔炼:将铝合金材料放入加热炉内持续加热至730-820℃,得到熔液;然后以压缩氩气或压缩氮气为载体,向熔液中均匀添加强化粒子,除渣静置,得到第一熔体;
S2、搅拌:用电磁搅拌方式将第一熔体进行搅拌,逐渐降温冷却得到铸锭;
S3、再溶料:把铸锭切割成胚料,重新放入加热炉内进行加热,加热炉的温度控制在750-850℃,得到第二熔体;
S4、模具处理:将模具预热至510-530℃,并保温1小时;
S5、压铸:将第二熔体在720~750℃开始出炉,之后转入低压铸造机保温炉670~695℃保温1小时;然后在低压条件下将第二熔体压铸到预热的模具型腔中,直至充型压铸结束,得到压铸件;
S6、热处理:对获得的压铸件,进行固溶处理加不完全人工时效的热处理工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压铸件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所述的强化粒子为纳米级TiC或纳米级SiC颗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进的压铸件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在添加强化粒子的同时,对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金荣苏华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鸿特精密技术台山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