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永保专利>正文

一种后翻自卸车用吸排油胶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8269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56
一种后翻自卸车用吸排油胶管,涉及液压油管技术领域,它包括由内往外5层结构层构成,依次为:内胶层、内增压层、螺旋钢丝层、外增压层和外胶层,所述的内胶层和外胶层均为氯化聚乙烯材质,所述的内增压层和外增压层均为外部包裹了一层氯化聚乙烯的帘子线缠绕而成,且内增压层和外增压层的缠绕方向相反,分别为顺时针缠绕和逆时针缠绕,所述的螺旋钢丝层为钢丝螺旋缠绕而成,钢丝的间距为0.6c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良好的耐油、耐热、耐老化、耐曲绕性和耐疲劳性,并且承压力高,抗脉冲性能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后翻自卸车用吸排油胶管
本技术涉及液压油管
,具体说是一种后翻自卸车用吸排油胶管。
技术介绍
后翻自卸车其液压机构需要用到吸排油胶管,要求具有良好的耐油、耐热、耐老化、耐曲绕性和耐疲劳性,并且承压力高,抗脉冲性能优。现有胶管在使永过程中经常出现压力不稳甚至爆管等现象。在油泵吸油时,有时候会出现内胶层整体脱落的现象,不能很好的满足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种一种后翻自卸车用吸排油胶管,该胶管具有良好的耐油、耐热、耐老化、耐曲绕性和耐疲劳性,并且承压力高,抗脉冲性能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后翻自卸车用吸排油胶管,其特征是,包括由内往外5层结构层构成,依次为:内胶层、内增压层、螺旋钢丝层、外增压层和外胶层,所述的内胶层和外胶层均为氯化聚乙烯材质,所述的内增压层和外增压层均为外部包裹了一层氯化聚乙烯的帘子线缠绕而成,且内增压层和外增压层的缠绕方向相反,分别为顺时针缠绕和逆时针缠绕,所述的螺旋钢丝层为钢丝螺旋缠绕而成。进一步的:所述的螺旋钢丝层的钢丝的间距为0.6c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具有良好的耐油、耐热、耐老化、耐曲绕性和耐疲劳性,并且承压力高,抗脉冲性能优。2、所述的内胶层和外胶层均为氯化聚乙烯材质,使得该胶管具有良好的耐油、耐热、耐老化、耐曲绕性和耐疲劳性。3、所述的内增压层和外增压层均为外部包裹了一层氯化聚乙烯的帘子线缠绕而成,且内增压层和外增压层的缠绕方向相反,使得该胶管承压力高,抗脉冲性能优。4、所述的螺旋钢丝层为钢丝螺旋缠绕而成,钢丝的间距为0.6cm,使得该胶管承压力高,抗脉冲性能优。5、通过挤出机挤出内胶层和外胶层,使胶管内外表面光滑美观,避免使用过程中出现龟裂的现象。6、所述的内增压层和外增压层均为外部包裹了一层氯化聚乙烯的帘子线缠绕而成,内增压层和外增压层的外部包裹的材质与内胶层和外胶层相同,在进行硫化处理时,内增压层与内胶层、外增压层与外胶层附着性更强,有效避免了内胶层整体脱落的现象。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内胶层,2内增压层,3螺旋钢丝层,4外增压层,5外胶层。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后翻自卸车用吸排油胶管,包括由内往外5层结构层构成,依次为:内胶层1、内增压层2、螺旋钢丝层3、外增压层4和外胶层5,所述的内胶层1和外胶层5均为氯化聚乙烯材质,所述的内增压层2和外增压层4均为外部包裹了一层氯化聚乙烯的帘子线缠绕而成,且内增压层2和外增压层4的缠绕方向相反,分别为顺时针缠绕和逆时针缠绕,所述的螺旋钢丝层3为钢丝螺旋缠绕而成,钢丝的间距为0.6cm。本技术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翻自卸车用吸排油胶管,其特征是,包括由内往外5层结构层构成,依次为:内胶层、内增压层、螺旋钢丝层、外增压层和外胶层,所述的内胶层和外胶层均为氯化聚乙烯材质,所述的内增压层和外增压层均为外部包裹了一层氯化聚乙烯的帘子线缠绕而成,且内增压层和外增压层的缠绕方向相反,分别为顺时针缠绕和逆时针缠绕,所述的螺旋钢丝层为钢丝螺旋缠绕而成,钢丝的间距为0.6c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翻自卸车用吸排油胶管,其特征是,包括由内往外5层结构层构成,依次为:内胶层、内增压层、螺旋钢丝层、外增压层和外胶层,所述的内胶层和外胶层均为氯化聚乙烯材质,所述的内增压层和外增压层均为外部包裹了一层氯化聚乙烯的帘子线缠绕而成,且内增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保
申请(专利权)人:张永保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