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油阀、氮气瓶以及蓄能器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8233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56
本申请提供一种排油阀、氮气瓶以及蓄能器站,排油阀包括阀体和阀芯;阀体内设有阀腔;阀芯置于阀腔内并与阀体螺纹连接;阀腔包括窄口圆柱腔体和宽口圆柱腔体;阀芯位于窄口圆柱腔体的一端呈锥形设置;阀芯内部设有与宽口圆柱腔体相连通的排油通道。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本申请提供的排油阀操作简单,可在气瓶带压情况下有效将其底部的液压油排出,而无需将气瓶内的气体全部排出,从而避免造成气体的浪费,不会影响气瓶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排油阀、氮气瓶以及蓄能器站
本申请涉及阀门
,尤其涉及一种排油阀、氮气瓶以及蓄能器站。
技术介绍
蓄能器站中多采用氮气瓶来增加气体的容积,氮气瓶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底部会存在少量的液压油,气瓶带压状态下,对气瓶内的液压油进行排放时,传统的堵头只能将气瓶内的气体排出后再将液压油排出,会造成气体的浪费,影响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排油阀、氮气瓶以及蓄能器站。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排油阀,包括阀体和阀芯;阀体内设有阀腔;阀芯置于阀腔内并与阀体螺纹连接;阀腔包括窄口圆柱腔体和宽口圆柱腔体;阀芯位于窄口圆柱腔体的一端呈锥形设置;阀芯内部设有与宽口圆柱腔体相连通的排油通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气瓶底部残留的液压油进行排放时,转动阀芯使其向远离窄口圆柱腔体的一侧移动,液压油经窄口圆柱腔体流向宽口圆柱腔体并经排油通道排出,待液压油排放完毕时,反向转动阀芯使其向靠近窄口圆柱腔体的一侧移动并插入窄口圆柱腔体内,阻止气瓶内气体排出,从而实现对气瓶的带压排油。根据本申请某些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窄口圆柱腔体和宽口圆柱腔体之间通过圆台腔体相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不排油时,阀芯和阀体能够更紧密的贴合。根据本申请某些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阀芯伸出阀体的一端的外表面设有螺母状凸起部,通过用扳手拧螺母状凸起部,可以方便省力地控制阀芯转动。根据本申请某些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排油通道呈L形。根据本申请某些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阀芯伸出阀体的一端设有用于连接排油管的梯形锥台。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采用上述任意一种排油阀的氮气瓶。根据本申请某些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氮气瓶的瓶底开设有排油阀安装口;阀体带有窄口圆柱腔体的一端安装于排油阀安装口处。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采用上述任意一种氮气瓶的蓄能器站,蓄能器站包括蓄能器以及多个氮气瓶;氮气瓶通过氮气管路与蓄能器的一端相连接。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本申请提供的排油阀常用于排出气瓶底部残留的液压油,通过转动阀芯使其向远离窄口圆柱腔体的一侧移动,液压油经窄口圆柱腔体流向宽口圆柱腔体并经排油通道排出,待液压油排放完毕时,反向转动阀芯使其向靠近窄口圆柱腔体的一侧移动并插入窄口圆柱腔体内,从而阻止气瓶内气体排出;该排油阀操作简单,可在气瓶带压情况下有效将其底部的液压油排出,而无需将气瓶内的气体全部排出,从而避免造成气体的浪费,不会影响气瓶的正常工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排油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排油阀排油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排油阀的阀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氮气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3提供的蓄能器站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100、排油阀;110、阀体;111、窄口圆柱腔体;112、宽口圆柱腔体;113、圆台腔体;120、阀芯;121、排油通道;122、螺母状凸起部;123、梯形锥台;200、氮气瓶;300、蓄能器;400、氮气管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实施例1:请参考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排油阀100,包括阀体110和阀芯120,阀体110内部设有阀腔,阀腔包括位于上方的窄口圆柱腔体111以及位于下方的宽口圆柱腔体112,窄口圆柱腔体111的截面内径小于宽口圆柱腔体112的截面内径;阀芯120置于阀腔内,阀芯120的一端呈锥形设置,当不排油时,阀芯120的锥形部分插入窄口圆柱腔体111,当排油时,阀芯120的锥形部分从窄口圆柱腔体111下移至宽口圆柱腔体112处,阀芯120位于宽口圆柱腔体112的部分通过螺纹与阀体110相连接,通过转动阀芯120来实现阀芯120向下或向上移动,从而来控制排油或停止排油;阀芯120的内部设有与宽口圆柱腔体112相连通的排油通道121,排油通道121呈L形设置,其进油端设置在锥形部分的下方。优选的,窄口圆柱腔体111和宽口圆柱腔体112之间通过圆台腔体113相连通,当不排油时,圆台腔体113的设置能够使得阀芯120和阀体110更紧密的贴合。优选的,阀芯120伸出阀体110的一端的外表面设有螺母状凸起部122,通过用扳手拧螺母状凸起部122,可以方便省力地控制阀芯120转动。优选的,阀芯120伸出阀体110的一端设有梯形锥台123,当气瓶下方不方便直接接油时,可通过将耐压排油管的一端安装在梯形锥台123上,另一端置于接油容器内进行接油。本实施例提供的排油阀100常安装于气瓶的底部,用于对气瓶底部残留的液压油进行排放,在使用时,通过将扳手拧在螺母状凸起部122,(从上往下看)顺时针拧1/4圈到1/2圈,打开排油阀100放油,即阀芯120相对于阀体110向下移动,阀芯120的锥形部分移出窄口圆柱腔体111,气瓶底部的液压油经窄口圆柱腔体111、宽口圆柱腔体112再经排油通道121排出,待液压油排放完毕时(通常通过判断是否有气泡冒出来判断是否排油完毕,当有气泡冒出时,说明排油完毕),用扳手(从上往下看)逆时针拧螺母状凸起部122,关闭排油阀100,即阀芯120反向转动并向靠近窄口圆柱腔体111的一侧移动,从而阀芯120的锥形部分插入窄口圆柱腔体111内,阻止气瓶内气体排出,从而实现对气瓶的带压排油。本实施例提供的排油阀操作简单,可在气瓶带压情况下有效将其底部的液压油排出,而无需将气瓶内的气体全部排出,从而避免造成气体的浪费,不会影响气瓶的正常工作。实施例2:请进一步参考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采用实施例1所提供的排油阀的氮气瓶200,氮气瓶200的瓶底开设有排油阀安装口,排油阀100的阀体110带有窄口圆柱腔体111的一端安装于排油阀安装口处。本实施例提供的氮气瓶200,通过在其底部设置排油阀100,能够在氮气瓶200带压的情况下有效将其底部的液压油排出,而无需将氮气瓶200内的气体全部排出,从而能够有效避免造成气体的浪费,进而不会影响氮气瓶200的正常工作。实施例3:请进一步参考图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采用实施例2所提供的氮气瓶200的蓄能器站,该蓄能器站包括蓄能器300以及多个竖直放置的氮气瓶200,蓄能器300为气/油体积转换装置,用于蓄能和放能,氮气瓶200用于为蓄能器站提供压缩气体,每个氮气瓶200的底部都安装有排油阀100,每个氮气瓶200的顶部安装有截止球阀,并通过氮气管路400与蓄能器300的一端相连接,蓄能器300的另一端用于与油路相连接。本实施例提供的蓄能器站,通过在每个氮气瓶200的底部设置排油阀100,能够在氮气瓶200带压的情况下有效将其底部的液压油排出,而无需将氮气瓶200内的气体全部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排油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10)和阀芯(120);所述阀体(110)内设有阀腔;所述阀芯(120)置于所述阀腔内并与所述阀体(110)螺纹连接;所述阀腔包括窄口圆柱腔体(111)和宽口圆柱腔体(112);所述阀芯(120)位于所述窄口圆柱腔体(111)的一端呈锥形设置;所述阀芯(120)内部设有与所述宽口圆柱腔体(112)相连通的排油通道(12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油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10)和阀芯(120);所述阀体(110)内设有阀腔;所述阀芯(120)置于所述阀腔内并与所述阀体(110)螺纹连接;所述阀腔包括窄口圆柱腔体(111)和宽口圆柱腔体(112);所述阀芯(120)位于所述窄口圆柱腔体(111)的一端呈锥形设置;所述阀芯(120)内部设有与所述宽口圆柱腔体(112)相连通的排油通道(1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油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窄口圆柱腔体(111)和所述宽口圆柱腔体(112)之间通过圆台腔体(113)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油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120)伸出所述阀体(110)的一端的外表面设有螺母状凸起部(122)。


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丽晓亓鑫唐建王洪张彦超
申请(专利权)人:西维智能控制技术香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