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州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PISA方法制备的偶氮还原酶响应性的近红外聚合物荧光探针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5681495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PISA方法制备的偶氮还原酶响应性的近红外聚合物荧光探针及其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偶氮还原酶响应的分子PPEGMA‑ADP‑Azo‑CDPA,其可作为PISA聚合法中的近红外大分子链转移剂,并进一步通过PISA方法,将甲基丙烯酸苄基酯在引发剂和红外大分子链转移剂的作用下,高效合成偶氮还原酶响应的近红外聚合物荧光探针,聚合物纳米粒子在偶氮还原酶作用下消除聚集猝灭作用荧光增强,利用上述性质该近红外聚合物纳米粒子实现荧光探针和药物载体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PISA方法制备的偶氮还原酶响应性的近红外聚合物荧光探针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材料制备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PISA方法制备的偶氮还原酶响应性的近红外聚合物荧光探针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近些年来,由于聚合物纳米材料在药物载体、纳米药物、药物传送与生物成像等方面的应用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的关注。刺激响应纳米粒子可在光、pH、温度、酶、氧化还原等因素下发生可逆或不可逆的物理或者化学变化,刺激响应性纳米粒子可应用于药物传送、诊断成像、生物传感器和生物分离等。传统溶液自组装通常是两亲性嵌段聚合物溶解在选择的溶剂中并加入不良溶剂,然后透析冻结链段形成聚合物纳米粒子组装体,然而这种制备方法只能在低浓度下进行(<1%w/w),并且步骤繁琐,限制了此方法的商业化应用。随着活性自由基聚合的发展,聚合诱导自组装(PISA)由于制备方法的简单、高效以及可高浓度下制备可控形貌的纳米粒子的优点成为此领域研究的热点。聚合诱导自组装的步骤通常如下:作为大分子RAFT试剂的可溶链段完全溶解在溶剂中,然后加入另一合适单体进行扩链,而在扩链过程中第二段聚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偶氮还原酶响应性的分子,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式如式(I)所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偶氮还原酶响应性的分子,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式如式(I)所示:



其中,11≤n≤25。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偶氮还原酶响应性的分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式(1)的化合物ADP与AzoBr在碱金属盐和碘化钾的作用下,在有机溶剂中于60~65℃下反应,反应完全后得到式(2)的化合物ADP-Azo;
(2)将式(2)的化合物ADP-Azo与溴丙炔在碱金属盐的作用下,在有机溶剂中于60~65℃下反应,反应完全后得到式(3)的化合物Al-ADP-Azo;
(3)将Al-ADP-Azo与RAFT试剂CDPA在DMAP和DCC作用下,在有机溶剂中于0~25℃下反应,反应完全后分离出式(4)的化合物Al-ADP-Azo-CDPA;
(4)在惰性气氛保护下,将Al-ADP-Azo-CDPA和式(5)的化合物PPEGMA-N3在溴化亚铜和PMDETA作用下,在有机溶剂中于60~65℃下反应,反应完全后得到式(Ⅰ)所示的偶氮还原酶响应性的分子;其中,式(1)-(5)和AzoBr的结构式依次如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ADP、AzoBr、碱金属盐和碘化钾的摩尔比为1:(1.1~1.5):2:0.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ADP-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年琛王雨晴李立山王书媛孙亚兰张伟张正彪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