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师向鹏专利>正文

一种煤矿井下冒顶救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8099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煤矿井下冒顶救援装置,属于救援设备技术领域。一种煤矿井下冒顶救援装置,包括底板、以及设置在底板底部的移动轮,所述底板的顶部固设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有转接轴,转接轴上依次固定套接有第一主动轮和第二主动轮;第一主动轮通过第一传送皮带传动连接有第一从动轮,第一从动轮的侧壁固设有连接轴,底板的顶部固设有安装立板,连接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安装立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螺纹顶柱可在传动链条的带动下转动,从而避免了传统的定点打通所带来的弊端,此外,拨物轮在转动的过程中对顶柱破碎的杂物拨动至整个装置的底部后方,从而避免装置前方积聚过多杂物而影响到装置的前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矿井下冒顶救援装置
本技术涉及救援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煤矿井下冒顶救援装置。
技术介绍
冒顶事故是指矿井采掘时,上部矿岩层自然塌落的现象,是由于开采后,原先平衡的矿山压力遭到破坏而造成的,是矿井采掘工作生产过程中经常发生的。冒顶事故发生的原因有很多,其根本原因在于开采过程中矿山压力的活动所导致的。传统的煤矿井下冒顶救援装置通常利用设备对坍塌的井道进行切割以打通通道,救援人员通过通道实施救援,而最常用的切割打通设备是通过带动顶柱的转动对冒顶部位进行打通,如专利申请号为201821975449.X,授权公告号为CN209040887U,名称为为一种煤矿井下冒顶救援装置公开的技术方案。然而现有的救援设备在对冒顶部位进行打通时,顶柱多是定点转动,不仅会对顶柱造成破坏,且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此外,现有技术在打通通道过程中产生碎石、泥土等杂物易积聚在装置的前方,从而在杂物积聚过多时影响到救援装置进一步的前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煤矿井下冒顶救援装置。为了实现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矿井下冒顶救援装置,包括底板(1)、以及设置在底板(1)底部的移动轮(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设有电机(3),所述电机(3)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有转接轴(4),所述转接轴(4)上依次固定套接有第一主动轮(5)和第二主动轮(6);所述第一主动轮(5)通过第一传送皮带(7)传动连接有第一从动轮(8),所述第一从动轮(8)的侧壁固设有连接轴(9),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设有安装立板(10),所述连接轴(9)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安装立板(10)上,所述连接轴(9)置于安装立板(10)外侧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传动链条(11),所述传动链条(11)上固设有连接柱(12),所述连接柱(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井下冒顶救援装置,包括底板(1)、以及设置在底板(1)底部的移动轮(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设有电机(3),所述电机(3)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有转接轴(4),所述转接轴(4)上依次固定套接有第一主动轮(5)和第二主动轮(6);所述第一主动轮(5)通过第一传送皮带(7)传动连接有第一从动轮(8),所述第一从动轮(8)的侧壁固设有连接轴(9),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设有安装立板(10),所述连接轴(9)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安装立板(10)上,所述连接轴(9)置于安装立板(10)外侧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传动链条(11),所述传动链条(11)上固设有连接柱(12),所述连接柱(12)远离传动链条(11)的一端固设有驱动电机(13),所述驱动电机(13)输出端的转轴上固设有螺纹顶柱(14);所述第二主动轮(6)通过第二传送皮带(15)传动连接有第二从动轮(16),且第二从动轮(16)具体通过连杆(17)转动连接在底板(1)的底部,所述第二从动轮(16)上还固设有锥齿轮杆(18),所述锥齿轮杆(18)的端部固定套接有主动锥齿轮(19),所述底板(1)的底壁还转动连接有同锥齿轮杆(18)垂直分布的转动杆(20),所述转动杆(20)上固定套接有同主动锥齿轮(19)相啮合的从动锥齿轮(31),所述转动杆(20)的外壁固定套接有拨物轮(21);
所述底板(1)的顶部还固设有液压顶杆(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师向鹏
申请(专利权)人:师向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