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施工用围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79912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施工用围栏装置,属于市政施工的技术领域,其包括立柱和钢丝网,钢丝网与立柱固定连接,立柱的底部铰接有固定部,固定部与立柱之间设置有缓冲组件,每个立柱设置两个缓冲组件,且两个缓冲组件分设于立柱铰接轴线的两侧,缓冲组件包括内杆、外杆和弹簧,内杆与立柱铰接连接,外杆与固定部的顶部铰接连接,内杆和外杆的铰接轴线与立柱的铰接轴线平行,内杆插设于外杆中并与外杆滑动连接,弹簧套设于内杆与外杆的外部,且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内杆和外杆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围栏受撞击后撞击物和围栏均不宜损坏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施工用围栏装置
本技术涉及市政施工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施工用围栏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市政施工中,为提高施工的安全性需要在施工工地周围设置围栏。现有的隔离围栏,大多是将两根立柱埋入地下,然后将钢板固定在立柱上。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施工现场,当运输车等意外碰到围栏时,立柱和钢板均为刚性的,使得运输车和围栏均易受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围栏受撞击后撞击物和围栏均不宜损坏的施工用围栏装置。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施工用围栏装置,包括立柱和钢丝网,钢丝网与立柱固定连接,立柱的底部铰接有固定部,固定部与立柱之间设置有缓冲组件,每个立柱设置两个缓冲组件,且两个缓冲组件分设于立柱铰接轴线的两侧,缓冲组件包括内杆、外杆和弹簧,内杆与立柱铰接连接,外杆与固定部的顶部铰接连接,内杆和外杆的铰接轴线与立柱的铰接轴线平行,内杆插设于外杆中并与外杆滑动连接,弹簧套设于内杆与外杆的外部,且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内杆和外杆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运输车辆等撞击物撞到钢丝网或者立柱时,立柱受到撞击力,使立柱向自身被撞击侧相对的一侧倾斜,立柱被撞击一侧的缓冲组件被拉伸,即外杆沿着自身轴线逐渐远离内杆,弹簧被拉伸,弹簧给立柱拉力,使立柱有转动到竖直状态的趋势,立柱与被撞击侧相对的一侧的缓冲组件被压缩,即外杆沿着自身轴线逐渐靠近内杆,弹簧被压缩,弹簧给立柱推力,使立柱有转动到竖直状态的趋势,从而立柱受撞击后缓慢回到原位,所以围栏受到撞击后,缓冲组件使其得到缓冲,并且钢丝网有一定的可变形能力,同时也能够给立柱回到原竖直状态的拉力,使得围栏不易直接损坏,并且撞击物撞击围栏后,围栏的立柱的可倾斜和钢丝网有一定的变形能力,均使得撞击物不易直接损坏,达到了围栏受撞击后撞击物和围栏均不宜损坏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立柱的上部固定连接有防护框,防护框所在平面垂直于立柱的铰接轴线,钢丝网设置两层,且两层钢丝网分别固定于防护网竖直的两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层钢丝网的设置,使得钢丝网产生的缓冲能力进一步增加,使得围栏和撞击物不易损坏,并且防护框的设置,使得两层钢丝网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从而换从组件能够位于两层钢丝网之间,使防护框能够对缓冲组件起到一定的阻挡和保护作用,避免了缓冲组件直接受到撞击而损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护框与钢丝网之间设置有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板和插杆,固定板铰接于防护框的顶部,固定板的铰接轴线与立柱的轴线平行,且固定板正对立柱竖直且相背离的侧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垂直于固定板的插杆,防护框开设有竖直的腰形孔,插杆可插设于腰形孔内,插杆上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钢丝网时,将钢丝网的顶部与防护框竖直且远离立柱铰接轴线的外壁贴合,然后转动固定板,随着固定板逐渐靠近防护框,插杆穿过钢丝网并穿过腰形孔内,然后将固定螺母旋在插杆插过防护框的一端,钢丝网的顶部即被固定起来,使钢丝网的固定较为便利。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杆设置多个,且对个插杆沿着远离固定板轴线的方向依次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杆对钢丝网的固定高度增加,增加了钢丝网被固定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钢丝网与固定部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压板和固定螺杆,压板铰接于固定部的顶部,压板的铰接轴线与立柱的铰接轴线平行,固定螺杆穿过压板与固定部螺纹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钢丝网时,使钢丝网的底部竖直延伸到固定部的上表面,然后使钢丝网底部的边缘向靠近立柱的位置延伸,之后转动压板,使压板远离自身铰接轴线的一端向远离立柱的方向转动,直到压板将钢丝网压紧在固定部的上表面,然后使固定螺杆穿过压板并与固定部螺纹连接,钢丝网的底部即被固定到固定部上。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板固定连接有多个固定柱,当压板水平且压板远离自身铰接轴线的一端远离立柱时,固定柱与固定部的上表面抵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板将钢丝网压紧在固定部的上表面时,固定柱穿过钢丝网的网孔与固定部紧密抵接,增加了钢丝网被固定的稳定性。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设置缓冲组件,达到了围栏受撞击后撞击物和围栏均不宜损坏的效果;2.通过设置防护框和双层钢丝网,使得钢丝网产生的缓冲能力进一步增加,围栏和撞击物不易损坏,防护框能够对缓冲组件起到一定的阻挡和保护作用,避免了缓冲组件直接受到撞击而损坏;3.通过设置固定组件和连接组件,使钢丝网的固定较为便捷。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隐去钢丝网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立柱;11、防护框;12、钢丝网;13、固定部;2、缓冲组件;21、内杆;22、外杆;23、弹簧;3、固定组件;31、固定板;32、插杆;321、固定螺母;4、连接组件;41、压板;411、固定柱;42、固定螺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施工用围栏装置,包括立柱1和钢丝网12,立柱1的上部固定连接有防护框11,防护框11所在平面垂直于立柱1的铰接轴线,钢丝网12设置两层,且两层钢丝网12分别固定于防护网竖直的两侧,立柱1的底部铰接有固定部13,固定部13埋设于地面以下,防护框11设置有用于固定钢丝网12的固定组件3,固定部13设置有用于固定钢丝网12的连接组件4,固定部13与立柱1之间设置有缓冲组件2,每个立柱1设置两个缓冲组件2,且两个缓冲组件2分设于立柱1铰接轴线的两侧,使得立柱1受到撞击后能够得到缓冲,进而使围栏受撞击后撞击物和围栏均不宜损坏。参照图2和图3,缓冲组件2包括内杆21、外杆22和弹簧23,内杆21与立柱1铰接连接,外杆22与固定部13的顶部铰接连接,内杆21和外杆22的铰接轴线均与立柱1的铰接轴线平行,内杆21插设于外杆22中并与外杆22滑动连接,弹簧23套设于内杆21与外杆22的外部,且弹簧23的两端分别与内杆21和外杆22的外壁固定连接,立柱1为竖直状态时,弹簧23为自然状态。当围栏受到撞击时,立杆和防护框11向自身被撞击侧相对的一侧倾斜,立柱1被撞击一侧的缓冲组件2被拉伸,即外杆22沿着自身轴线逐渐远离内杆21,弹簧23被拉伸,弹簧23给立柱1拉力,使立柱1有转动到竖直状态的趋势,立柱1与被撞击侧相对的一侧的缓冲组件2被压缩,即外杆22沿着自身轴线逐渐靠近内杆21,弹簧23被压缩,弹簧23给立柱1推力,使立柱1有转动到竖直状态的趋势,从而立柱1受撞击后缓慢回到原位,使得围栏和撞击物不易直接损坏。参照图2和图3,固定组件3包括固定板31和插杆32,固定板31铰接于防护框11的顶部,固定板31的铰接轴线与立柱1的轴线平行,且固定板31正对立柱1竖直且相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施工用围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1)和钢丝网(12),钢丝网(12)与立柱(1)固定连接,立柱(1)的底部铰接有固定部(13),固定部(13)与立柱(1)之间设置有缓冲组件(2),每个立柱(1)设置两个缓冲组件(2),且两个缓冲组件(2)分设于立柱(1)铰接轴线的两侧,缓冲组件(2)包括内杆(21)、外杆(22)和弹簧(23),内杆(21)与立柱(1)铰接连接,外杆(22)与固定部(13)的顶部铰接连接,内杆(21)和外杆(22)的铰接轴线与立柱(1)的铰接轴线平行,内杆(21)插设于外杆(22)中并与外杆(22)滑动连接,弹簧(23)套设于内杆(21)与外杆(22)的外部,且弹簧(23)的两端分别与内杆(21)和外杆(22)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施工用围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1)和钢丝网(12),钢丝网(12)与立柱(1)固定连接,立柱(1)的底部铰接有固定部(13),固定部(13)与立柱(1)之间设置有缓冲组件(2),每个立柱(1)设置两个缓冲组件(2),且两个缓冲组件(2)分设于立柱(1)铰接轴线的两侧,缓冲组件(2)包括内杆(21)、外杆(22)和弹簧(23),内杆(21)与立柱(1)铰接连接,外杆(22)与固定部(13)的顶部铰接连接,内杆(21)和外杆(22)的铰接轴线与立柱(1)的铰接轴线平行,内杆(21)插设于外杆(22)中并与外杆(22)滑动连接,弹簧(23)套设于内杆(21)与外杆(22)的外部,且弹簧(23)的两端分别与内杆(21)和外杆(22)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施工用围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的上部固定连接有防护框(11),防护框(11)所在平面垂直于立柱(1)的铰接轴线,钢丝网(12)设置两层,且两层钢丝网(12)分别固定于防护网竖直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施工用围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框(11)与钢丝网(12)之间设置有固定组件(3),固定组件(3)包括固定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正波史大鹏任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泰德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