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行轨的爬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7924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带行轨的爬架,包括爬架组合,所述爬架组合通过竖立的转角立杆衔接两个竖立爬架,两所述竖立爬架之间具有夹角,爬架组合对应层内安装有双轨式电导轨,所述双轨式电导轨包括与爬架平行且水平设置的直线段和衔接两个相邻直线段的圆弧段。直线段内设有导电组件,圆弧段内设有连接相邻两导电组件的中间连接器,将电导轨技术应用于爬架上,可为爬架提供全方位的供电平台,而且由于采用了双轨设计,还可作为建筑机器人、照明设备、施工设备等的通用作业平台,解决了长期以来爬架缺乏围绕建筑型材的全方位供电平台和通用作业平台的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行轨的爬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爬架装置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带行轨的爬架。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所谓的轨道式爬架是指可以保证爬架升降的导轨导座部分,一般分为导轨式和导座式两种。所述的轨道式爬架只有保证爬架升降的轨道,没有在爬架上使用导电行轨(以下简称电导轨)。目前市场上电导轨或者滑触线由于集电器结构的原因,转弯半径一般在800mm以上,不能实现小半径(300mm以内)的转弯,一般应用于天车等单轨设备;而且电导轨没有用于爬架上,也没有实现标准化分段的装配式设计。市场上有的爬架上安装有安全防护轨道,是为保障工人的安全,只用于安装安全防护绳,而没有用于供电,而且不能作为施工设备或建筑机器人的作业平台。目前的电导轨有开放式的,有密封式的,没有发现在电导轨上安装防水刷而用于建筑方面的。目前,没有发现将电导轨用在爬架上的专利或产品,没有发现可实现较小转弯半径(300mm以内)的电导轨,没有发现用于爬架上并采用双导轨设计的电导轨,没有发现带有防水刷的电导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带行轨的爬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带行轨的爬架,包括爬架组合,所述爬架组合通过竖立的转角立杆衔接两个竖立爬架,两所述竖立爬架之间具有夹角,爬架组合对应层内安装有双轨式电导轨,所述双轨式电导轨包括与爬架平行且水平设置的直线段和衔接两个相邻直线段的圆弧段。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竖立爬架包括由若干外立杆和对应的三角撑组合连接得到的主体立面,所述主体立面内表面等距并列固定有若干水平放置的脚手板,所述脚手板沿长度方向的一个侧面与所述主体立面连接固定。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脚手板沿长度方向的另一个侧面与竖直的升降导轨和内立杆上对应连接点连接固定,所述升降导轨和内立杆并排设于所述主体立面的前方。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每一个主体立面内侧至少设有两个均匀分布的升降导轨,所述升降导轨通过导座固定在建筑物外墙面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双轨式电导轨包括两个水平设置的上轨道和下轨道,所述下轨道固定在所述脚手板沿长度方向的外侧边上,所述上轨道水平的与所述外立杆连接固定。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上轨道下面固定有轨迹与上轨道相同的电轨道,所述电轨道内安装有可以在电轨道中自由滑动的集电器,所述集电器始终与滑触线紧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电轨道包括有直线部和相邻两直线部之间的圆弧部,所述直线部包括外部的直线线槽盖,所述电轨道内固定有吊卡、滑触线、滑触条、中间连接器和防水刷。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圆弧部包括与直线线槽盖衔接的圆弧线槽盖,所述圆弧线槽盖内设有与直线线槽盖内部对应连接的圆弧防水刷、圆弧滑触线、圆弧线槽、圆弧轨道和圆弧滑触条。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集电器包括上部的集电盒,所述集电盒前端设有与电轨道插连接的触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集电盒后侧固定有集电盒盖,所述集电盒下端固定有立柱,所述立柱下端固定有连接座。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带行轨的爬架,包括爬架组合,所述爬架组合通过竖立的转角立杆衔接两个竖立爬架,两所述竖立爬架之间具有夹角,爬架组合对应层内安装有双轨式电导轨,所述双轨式电导轨包括与爬架平行且水平设置的直线段和衔接两个相邻直线段的圆弧段。直线段内设有导电组件,圆弧段内设有连接相邻两导电组件的中间连接器,将电导轨技术应用于爬架上,可为爬架提供全方位的供电平台,而且由于采用了双轨设计,还可作为建筑机器人、照明设备、施工设备等的通用作业平台,解决了长期以来爬架缺乏围绕建筑物的全方位供电平台和通用作业平台的难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带双轨式电导轨的爬架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双轨式电导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电轨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圆弧段轨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集电器结构示意图。图中,脚手板1,外立杆2,升降导轨3,内立杆4,双轨式电导轨5,导座6,转角立杆7,三角撑8,建筑物9,下轨道10,集电器11,电轨道12,上轨道13,直角连接件14,上定位块15,转角连接件16,圆弧段17,下定位块18,直线段19,直线线槽盖20,吊卡21,滑触线22,滑触条23,中间连接器24,防水刷25,圆弧防水刷26,圆弧滑触线27,圆弧线槽28,圆弧轨道29,圆弧滑触条30,圆弧线槽盖31,连接座32,集电盒33,集电盒盖34,触头35,立柱3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5所示的带行轨的爬架,包括爬架组合,所述爬架组合通过竖立的转角立杆7衔接两个竖立爬架,两所述竖立爬架之间具有夹角,爬架组合内表面上通过导座6固定安装有双轨式电导轨5,所述双轨式电导轨5包括与爬架平行且水平设置的直线段19和衔接两个相邻直线段19的圆弧段17。这里带行轨的爬架依附于建筑物9的外墙壁上。竖立爬架包括由若干外立杆2和对应的三角撑8组合连接得到的主体立面,所述主体立面内表面等距并列固定有若干水平放置的脚手板1,所述脚手板1沿长度方向的一个侧面与所述主体立面连接固定。脚手板1沿长度方向的另一个侧面与竖直的升降导轨3和内立杆4上对应连接点连接固定,所述升降导轨3和内立杆4并排设于所述主体立面的前方。每一个主体立面内侧至少设有两个均匀分布的升降导轨3。双轨式电导轨5包括两个水平设置的上轨道13和下轨道10,所述下轨道10固定在所述脚手板1沿长度方向的外侧边上,所述上轨道水平的与所述外立杆2连接固定。上轨道13侧面固定有轨迹与上轨道13相同的电轨道12,所述电轨道12端部固定有集电器11。电轨道12包括有直线部和相邻两直线部之间的圆弧部,所述直线部包括外部的直线线槽盖20,所述直线线槽盖20内固定有吊卡21、滑触线22、滑触条23、中间连接器24和防水刷25。圆弧部包括与直线线槽盖20衔接的圆弧线槽盖31,所述圆弧线槽盖31内设有与直线线槽盖内部对应连接的圆弧防水刷26、圆弧滑触线27、圆弧线槽28、圆弧轨道29和圆弧滑触条30。集电器11包括上部的集电盒33,所述集电盒33前端设有与电轨道插连接的触头(35)。集电盒33后侧固定有集电盒盖34,所述集电盒33下端固定有立柱36,所述立柱36下端固定有连接座32。实施例1如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带行轨的爬架,包括爬架组合,所述爬架组合通过竖立的转角立杆(7)衔接两个竖立爬架,两所述竖立爬架之间具有夹角,其特征在于,爬架组合对应层内安装有双轨式电导轨(5),所述双轨式电导轨(5)包括与爬架平行且水平设置的直线段(19)和衔接两个相邻直线段(19)的圆弧段(17)。/n

【技术特征摘要】
1.带行轨的爬架,包括爬架组合,所述爬架组合通过竖立的转角立杆(7)衔接两个竖立爬架,两所述竖立爬架之间具有夹角,其特征在于,爬架组合对应层内安装有双轨式电导轨(5),所述双轨式电导轨(5)包括与爬架平行且水平设置的直线段(19)和衔接两个相邻直线段(19)的圆弧段(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行轨的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立爬架包括由若干外立杆(2)和对应的三角撑(8)组合连接得到的主体立面,所述主体立面内表面等距并列固定有若干水平放置的脚手板(1),所述脚手板(1)沿长度方向的一个侧面与所述主体立面连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行轨的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手板(1)沿长度方向的另一个侧面与竖直的升降导轨(3)和内立杆(4)上对应连接点连接固定,所述升降导轨(3)和内立杆(4)并排设于所述主体立面的前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行轨的爬架,其特征在于,每一个主体立面内侧至少设有两个均匀分布的升降导轨(3),所述升降导轨(3)通过导座固定在外墙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行轨的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轨式电导轨(5)包括两个水平设置的上轨道(13)和下轨道(10),所述下轨道(10)固定在所述脚手板(1)沿长度方向的外侧边上,所述上轨道水平的与所述外立杆(2)连接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剑沃佳龙袁琦堡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雅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