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婴儿推车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67892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婴儿推车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推车本体,所述推车本体前端安装有可折叠的车把,车把包括支撑架和转动铰接在支撑架上部的转动轮,所述转动轮上具有插入车把下端杆体的凹槽,车把下端杆体上连接有限位销,所述限位销限位在支撑架上部的限位槽内;推车本体中部通过一前后延伸的主车管架连接前后支撑管,所述前支撑管和后支撑管体内分别转动铰接有第一转轴、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与用于驱动车前轮转向的前驱动叉架连接,所述第二转轴与用于推动车体移动的推杆连接,所述主车架管内设有分别连接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的连接条,以在第二转轴转动后由连接条驱动第一转轴同步转动,该婴儿推车结构简单,便于提高婴儿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婴儿推车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婴儿推车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婴儿推车作为婴儿踩踏、乘坐的车辆,同时为了让大人可以推动该车辆行进,会在车辆后部安装有推把,但该推把仅能实现推动车辆前行,无法实现车辆的转向,目前出现的一些婴儿推车在推把与车把之间安装平行四杆机构,即在车架的两侧安装有两根平行的杆体,使转动推把时可以联动驱动车把转向,从而实现控制车辆的转弯,但由于两根平行的杆体位于车架的外侧,从而使车体外形结构复杂、不利于乘坐和儿童的踩踏锻炼;现有的婴儿推车中,为了能时刻掌握宝宝动向,通常是将童车座椅设计成可旋转式,即可根据宝宝的需要调整座椅的前后朝向。然而,当婴儿推车上的座椅调整成向后朝向时,座椅靠背会与婴儿推车的车把产生干涉,使得座椅靠背无法调整至最大平躺角度或座椅靠背调整角度受到限制,影响宝宝的平躺舒适性,但已有的构造设计不合理、容易夹手,且操作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婴儿推车及其使用方法,不仅结构合理,操作便捷,而且安全舒适。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婴儿推车,包括推车本体,所述推车本体前端安装有可折叠的车把,车把包括支撑架和转动铰接在支撑架上部的转动轮,所述转动轮上具有插入车把下端杆体的凹槽,所述车把下端杆体上连接有限位销,所述限位销限位在支撑架上部的限位槽内;所述推车本体中部通过一前后延伸的主车管架连接前后支撑管,所述前支撑管和后支撑管体内分别转动铰接有第一转轴、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与用于驱动车前轮转向的前驱动叉架连接,所述第二转轴与用于推动车体移动的推杆连接,所述主车架管内设有分别连接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的连接条,以在第二转轴转动后由连接条驱动第一转轴同步转动。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包括U型支撑片和连接在支撑片下部的插杆,所述U型支撑片的两侧壁片上具有铰接转动销的铰接孔,所述限位槽位于两侧壁片的上端部和侧部;车把下端杆体上设有插接转动销的通孔;所述通孔延伸至车把下端杆体的下端面。进一步的,所述车把下端杆体外围固定套接有拉杆套,所述拉杆套上部位于转动轮的上方具有外凸缘,以利于手抓持;所述转动轮圆柱体状,该圆柱体状的转动轮轴心线即为转动销、铰接孔的轴心,所述凹槽为圆柱形凹槽,且垂直于转动轮的轴心线,在凹槽的口部两侧设有避让限位销的避让槽。进一步的,所述拉杆套设在限位销的位置上,该拉杆套上具有用于穿设限位销的穿孔。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外围罩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外罩壳,在两个外罩壳形成的一体结构上具有避让车把下端杆体摆转的避让缺口槽;两个外罩壳下部设有用于穿设有螺栓的孔道,在插杆上具有用于穿设螺栓的贯通孔;所述插杆的下端插置入前支撑管内并与第一转轴固连;所述车把下端杆体为金属管材,支撑架为金属件,所述转动轮、外罩壳为塑料壳件。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条为绕设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的同步皮带。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条为绕设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的钢丝线,钢丝线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外表面摩擦实现同步动作;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分别固定连接有转动片,所述转动片的两侧部上分别设有用于固定钢丝线端部的通孔,第一转轴上转动片的两通孔与第二转轴上转动片的两通孔分别对应连接钢丝线;所述前支撑管固定在主车管架前端,其上部和下部设有用于铰接定位第一转轴的压盖,所述后支撑管固定在主车管架后端,其上部和下部设有用于铰接定位第二转轴的压盖。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转轴上部伸出后支撑管外,推杆下端套在伸出后支撑管外的第二转轴上;所述伸出后支撑管外的第二转轴的管体内设有弹簧销,所述弹簧销包括V形弹簧片和设在弹簧销开口端侧部的销头,所述第二转轴的管体上设有以利销头穿出的销孔,在推杆下端部与销孔对应设有限位销孔;所述推杆下端部固定套设有快拆器,所述快拆器包括固定套在推杆下部的管筒体和铰接在管筒体上的转把,在推杆下端部和管筒体上安装转把的位置上设有开槽,开槽内设有活动的压块,所述转把抵压在压块外表面上,压块的内表面穿过开槽抵压在第二转轴管体的外表面上,所述压块的内表面为斜面,以利于推杆套入第二转轴;所述推杆具有弯折部,以增加座椅空间。进一步的,所述推车本体中部安装有可转动的座椅,所述座椅下端通过U型架固连转动装置,该转动装置包括上转动平台与下定位支架,上转动平台与下定位支架之间通过一转轴竖直穿接,上转动平台与U型架固设为一体,下定位支架固设在主车管架上端,下定位支架近后端处朝下竖直延伸有一定位柱,定位柱上下贯穿开设有阶梯孔,该阶梯孔内穿设有限位柱,该限位柱上端穿出上转动平台,下端延伸出定位柱且与一水平前后延伸的压杆固连,所述限位柱呈上大下小的阶梯轴状,其更小一端外套接有弹簧,该弹簧上端顶接在限位柱阶梯位置,下端顶接在阶梯孔的阶梯位置;所述上转动平台上开设有供限位柱穿出限位的限位孔,且该限位孔沿转轴前后对称开设在上转动平台近前端;所述转动装置中心处上转动平台上凸、下定位支架下凹形成用以安装轴承的空间。进一步的,所述座椅上安装有遮阳棚支架,该遮阳棚支架上安装有可收缩的遮阳棚,该座椅上安装有角度通过拉绳、调节扣可调的躺垫;所述主车管架中部下端固设有可翻转的置脚架,该置脚架的翻转原理及构造与车把的翻转构造相同;所述后支撑管后端固设有后驱动叉架,该后驱动车架后端左右对称安装有两后轮,所述前轮的轴孔内安装有用于驱动前轮转动的脚踏板。一种婴儿推车的使用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使用时,首先需要将车把朝前翻转,即将车把及其下端的杆体一起往上提一截,让限位销脱离限位槽的限制,将还在凹槽内的杆体带动转动轮摆转,从而实现车把的转动;接着可进行座椅的旋转调节,先朝下按压压杆,压杆带动限位柱朝下移动脱出限位孔进入固定柱内,弹簧压缩,便可同时旋转上转动平台以及座椅,旋转180°后前段的限位孔与后段限位孔调换位置,进而此时松开压杆,弹簧复位,将限位杆上抬进入限位孔内,重新限位,完成转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将转向推把与车把的同步联动机构设于推车主体内部,不再设于主车管架左右侧影响婴儿脚部的置放,增加婴儿的安全及舒适性;安全折叠车把的设计结构合理,操作便捷,不会出现夹手情况;可转动座椅的设计保证了可在推车的同时直观看到婴儿的状态,增加安全性及互动性,其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去除遮阳棚的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车把结构的立体图;图4、5为图3的爆炸图;图6、7为图5的局部视图;图8为图3的剖面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去除遮阳棚及转动装置的立体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主车管架与前后支撑管的连接示意图;图11为图10的爆炸图;图12为图10的剖面图;图13、14为前支撑管、后支撑管的剖面图;图15为第二转轴与推杆连接部位的剖面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转动装置的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婴儿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推车本体,所述推车本体前端安装有可折叠的车把,车把包括支撑架和转动铰接在支撑架上部的转动轮,所述转动轮上具有插入车把下端杆体的凹槽,所述车把下端杆体上连接有限位销,所述限位销限位在支撑架上部的限位槽内;所述推车本体中部通过一前后延伸的主车管架连接前后支撑管,所述前支撑管和后支撑管体内分别转动铰接有第一转轴、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与用于驱动车前轮转向的前驱动叉架连接,所述第二转轴与用于推动车体移动的推杆连接,所述主车架管内设有分别连接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的连接条,以在第二转轴转动后由连接条驱动第一转轴同步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婴儿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推车本体,所述推车本体前端安装有可折叠的车把,车把包括支撑架和转动铰接在支撑架上部的转动轮,所述转动轮上具有插入车把下端杆体的凹槽,所述车把下端杆体上连接有限位销,所述限位销限位在支撑架上部的限位槽内;所述推车本体中部通过一前后延伸的主车管架连接前后支撑管,所述前支撑管和后支撑管体内分别转动铰接有第一转轴、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与用于驱动车前轮转向的前驱动叉架连接,所述第二转轴与用于推动车体移动的推杆连接,所述主车架管内设有分别连接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的连接条,以在第二转轴转动后由连接条驱动第一转轴同步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婴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U型支撑片和连接在支撑片下部的插杆,所述U型支撑片的两侧壁片上具有铰接转动销的铰接孔,所述限位槽位于两侧壁片的上端部和侧部;车把下端杆体上设有插接转动销的通孔;所述通孔延伸至车把下端杆体的下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婴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把下端杆体外围固定套接有拉杆套,所述拉杆套上部位于转动轮的上方具有外凸缘,以利于手抓持;所述转动轮圆柱体状,该圆柱体状的转动轮轴心线即为转动销、铰接孔的轴心,所述凹槽为圆柱形凹槽,且垂直于转动轮的轴心线,在凹槽的口部两侧设有避让限位销的避让槽;所述拉杆套设在限位销的位置上,该拉杆套上具有用于穿设限位销的穿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婴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外围罩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外罩壳,在两个外罩壳形成的一体结构上具有避让车把下端杆体摆转的避让缺口槽;两个外罩壳下部设有用于穿设有螺栓的孔道,在插杆上具有用于穿设螺栓的贯通孔;所述插杆的下端插置入前支撑管内并与第一转轴固连;所述车把下端杆体为金属管材,支撑架为金属件,所述转动轮、外罩壳为塑料壳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婴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条为绕设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的同步皮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婴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条为绕设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的钢丝线,钢丝线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外表面摩擦实现同步动作;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分别固定连接有转动片,所述转动片的两侧部上分别设有用于固定钢丝线端部的通孔,第一转轴上转动片的两通孔与第二转轴上转动片的两通孔分别对应连接钢丝线;所述前支撑管固定在主车管架前端,其上部和下部设有用于铰接定位第一转轴的压盖,所述后支撑管固定在主车管架后端,其上部和下部设有用于铰接定位第二转轴的压盖。


7.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龙萧振泉梁玲李宗帅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贝思瑞婴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