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龙专利>正文

一种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77918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其结构包括进料口、加热模具、加热腔、注料口、成型模具、脱模管、推料杆,所述进料口与加热腔贯通连接,所述加热腔与加热模具为一体化结构,并设于加热模具内部,所述注料口贯通连接于加热模具左侧,并与成型模具配合连接,所述脱模管连接于注料口左侧,所述推料杆左侧一端插入加热腔内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立注塑去泡机构,在注塑前对物料通过碾压的方式排出物料中多余的空气,同时通过真空抽气装置将气体抽出,避免注塑成型过程中,产品出现气泡的问题,提高注塑产品的质量;并且设有过滤抽气机构可对抽出的气体进行过滤,减少颗粒物的排放,避免空气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塑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注塑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注塑模具是用于注塑成型的方法下用于加工的模具设备,在一定温度下,通过螺杆搅拌完全熔融的塑料材料,用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即可得到成品,该方法适用于形状复杂部件的批量生产,但是在注塑的过程中,易出现产品注塑不完全,物料带有空气而导致冷却后的成品中带有气泡的问题,这样的成品品相差质量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注塑模具,其结构包括一种注塑模具,其结构包括进料口、加热模具、加热腔、注料口、成型模具、脱模管、推料杆,所述进料口与加热腔贯通连接,所述加热腔与加热模具为一体化结构,并设于加热模具内部,所述注料口贯通连接于加热模具左侧,并与成型模具配合连接,所述脱模管连接于注料口左侧,所述推料杆左侧一端插入加热腔内部;所述加热腔设有注塑去泡机构,所述注塑去泡机构设于加热腔内部右侧,所述注塑去泡机构由气泡碾出机构、真空抽气装置、第二碾出机构组成,所述气泡碾出机构与第二碾出机构结构一致,所述第二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注塑模具,其结构包括进料口(1)、加热模具(2)、加热腔(3)、注料口(4)、成型模具(5)、脱模管(6)、推料杆(7),所述进料口(1)与加热腔(3)贯通连接,所述加热腔(3)与加热模具(2)为一体化结构,并设于加热模具(2)内部,所述注料口(4)贯通连接于加热模具(2)左侧,并与成型模具(5)配合连接,所述脱模管(6)连接于注料口(4)左侧,所述推料杆(7)左侧一端插入加热腔(3)内部,其特征在于:/n所述加热腔(3)设有注塑去泡机构(31),所述注塑去泡机构(31)设于加热腔(3)内部右侧;/n所述注塑去泡机构(31)由气泡碾出机构(a)、真空抽气装置(b)、第二碾出机构(c)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模具,其结构包括进料口(1)、加热模具(2)、加热腔(3)、注料口(4)、成型模具(5)、脱模管(6)、推料杆(7),所述进料口(1)与加热腔(3)贯通连接,所述加热腔(3)与加热模具(2)为一体化结构,并设于加热模具(2)内部,所述注料口(4)贯通连接于加热模具(2)左侧,并与成型模具(5)配合连接,所述脱模管(6)连接于注料口(4)左侧,所述推料杆(7)左侧一端插入加热腔(3)内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腔(3)设有注塑去泡机构(31),所述注塑去泡机构(31)设于加热腔(3)内部右侧;
所述注塑去泡机构(31)由气泡碾出机构(a)、真空抽气装置(b)、第二碾出机构(c)组成,所述气泡碾出机构(a)与第二碾出机构(c)结构一致,所述第二碾轮(a5)对称设于气泡碾出机构(a)下方,并与之配合连接,所述真空抽气装置(b)贯通设于加热腔(3)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泡碾出机构(a)由物料挡板(a1)、细料刮板(a2)、碾出带(a3)、第一碾轮(a4)、第二碾轮(a5)组成,所述物料挡板(a1)顶部通过高温焊接于加热腔(3)顶部内壁表面,并设于碾出带(a3)右上方与之配合连接,所述第一碾轮(a4)与第二碾轮(a5)啮合连接于碾出带(a3)内侧,所述细料刮板(a2)顶部与加热腔(3)内部顶面紧密连接,并设于碾出带(a3)左上角与之配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细料刮板(a2)设有2组,并且呈相互对称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抽气装置(b)包括气泵连接端口(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龙
申请(专利权)人:杨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