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场地地面海绵体渗排水循环系统
本技术涉及市政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场地地面海绵体渗排水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城市自然生态也面临严峻的失衡,城市路面硬化,到处都是不透水材料的铺装,改变了原有生态本底和水文特征,因此,要加强自然的渗透,把渗透放在第一位。目前,透水性路面大多是利用构成道路整体的透水材料,如由粗骨料、水泥和水拌制而成的多孔轻质混凝土,进行透水。其存在透水能力不足、透水速度不均衡的问题,尤其是对于一些市政场地地面,其场地功能不同,对渗排水要求也不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场地地面海绵体渗排水循环系统,能够保证均衡快速渗排水,同时便于渗排水回收再利用。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场地地面海绵体渗排水循环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透水面层、透水砖以及卵石层,所述卵石层上设有盲管,所述盲管连接蓄水池。作为一种优选,所述透水面层为透水硂层或透水沥青层。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卵石层的孔隙率大于20%。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盲管位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场地地面海绵体渗排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透水面层(1)、透水砖(2)以及卵石层(3),所述卵石层(3)上设有盲管(4),所述盲管(4)与蓄水池(5)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场地地面海绵体渗排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透水面层(1)、透水砖(2)以及卵石层(3),所述卵石层(3)上设有盲管(4),所述盲管(4)与蓄水池(5)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场地地面海绵体渗排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面层(1)为透水硂层或透水沥青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场地地面海绵体渗排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卵石层(3)的孔隙率大于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场地地面海绵体渗排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利强,李习祥,宋学伟,孙兵兵,钱旭英,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东吴集团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