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马路中分带的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49535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马路中分带的排水结构,包括设置在中分带外侧的挡水墙,以及设置在老路中分带内的集水井;所述集水井的四周设置有井壁,所述井壁的顶部设置有盖板,集水井的底部设置有出水管道;所述的集水井设置在中分带内的凹型竖曲线最低点位置处;位于集水井井壁的中部,其朝向为中分带方向两侧的井壁上分别设置有进水口一,其朝向为老路方向两侧的井壁上分别设置有进水口二;位于进水口二的下侧设置有与出水管道连通的出水口,所述的出水管道贯穿老路至路基外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加强了中分带内纵向和横向的排水,防止在凹形竖曲线最低点积水并向两侧基层及路基渗透,进而使道路产生严重的水损病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马路中分带的排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道路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马路中分带的排水结构。
技术介绍
在公路养护的大中修工程中,水损害的防治是重要的一个内容。老路中分带内的防水处理,多数都只是仅做了涂刷防水沥青和铺设防水土工布的防水措施,没有考虑到纵向和横向的排水问题,是整个道路结构中防排水处理最薄弱的一个环节。这就导致中分带内部在凹型竖曲线最低点处易积水,容易往两侧基层及路基渗透,从而使路面结构强度降低,路面出现翻浆、龟裂等病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用于马路中分带的排水结构,能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马路中分带的排水结构,包括设置在中分带外侧的挡水墙,以及设置在老路中分带内的集水井;所述集水井的四周设置有井壁,所述井壁的顶部设置有盖板,集水井的底部设置有出水管道;所述的集水井设置在中分带内的凹型竖曲线最低点位置处;位于集水井井壁的中部,其朝向为中分带方向两侧的井壁上分别设置有进水口一,其朝向为老路方向两侧的井壁上分别设置有进水口二;位于进水口二的下侧设置有与出水管道连接的出水口,所述的出水管道贯穿老路至路基外侧。进一步的,所述井壁顶部的内侧设置有凹槽,形成内低外高的阶梯状;所述的盖板放置在凹槽内,盖板的顶部与井壁的顶面平齐。进一步的,所述雨水井盖板采用钢筋混凝土盖板,所述混凝土盖板的承载力大于等于210KN。进一步的,所述的进水口一连通有沿中分带方向设置的碎石盲沟,碎石盲沟的顶面采用透水土工布。进一步的,所述进水口一和进水口二的外侧设置有反滤层,所述的反滤层设置在中分带内,与老路底基层同一高度的位置处;所述反滤层与老路基之间设置有透水土工布。进一步的,所述的透水土工布的单位面积质量为300-500g/m,断裂伸长率小于50%,断裂强度≧0.42KN,CBR顶破强度≥2.6KN/m,垂直渗透系数≥10cm/s;铺设时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20cm,光老化等级IV级。进一步的,所述出水管道采用横向加筋PVC水管;所述的PVC水管的外侧设置有加固层;所述的加固层采用的是C25砼包裹在PVC水管的外侧。进一步的,出水管道的进口处用滤网包裹,出口要求超出路基边缘,保证出水通畅。进一步的,所述的井壁,其与老路基础下侧相对应的部分采用混凝土浇筑而成;其与老路基础上侧相对应的部分采用砖砌墙;砖砌墙的内壁上设置有砂浆抹面。进一步的,所述的挡水墙设置在中分带缘石的下侧,采用混凝土浇筑而成。进一步的,所述的挡水墙与老路的路基之间设置有防水沥青层。进一步的,中分带内的凹型竖曲线最低点位置处需要在施工现场采用水准仪进行复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马路中分带的排水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方案中设置的集水井,以及与集水井连通的碎石盲沟有和排水管道,加强了中分带内纵向和横向的排水,防止在凹形竖曲线最低点积水并向两侧基层及路基渗透,进而使道路产生严重的水损病害。(2)将盖板设置成嵌入式盖板,盖板的顶面与井壁的顶面平齐;使得井盖不显得突兀;增加了马路中分带美观性的同时;嵌入式盖板还存在稳固的效果。再则,使用预制配筋轻质盖板,质量更高且方便在集水井堵塞或损坏时打开进行疏通或维修。(3)集水井四面设置进水口,相互连通,排水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的平面示意图。图3是图2中A-A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中盖板的横截面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盖板的钢筋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出水管道的横截面示意图。附件中的标记:1-老路、11-4cmSBS改性SMA-13沥青砼、12-6cmSBS改性SUP-20沥青砼、13-6cm厂拌热再生SUP-20沥青砼、14-改性沥青封层、15-20cm水稳碎石上基层、16-18cm厂拌再生水稳碎石下基层兼调平层、17-预制C30砼平石、18-2cm砂浆垫层;2-中分带缘石、3-挡水墙、4-防水沥青层、5-集水井、6-井壁、61-砂浆抹面、62-进水口一、63-进水口二、64-出水口、7-盖板、8-反滤层、81-透水土工布、9-出水管道、91-加固层、10-回填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2所示,一种用于马路中分带的排水结构,包括设置在中分带外侧的挡水墙3,以及设置在老路中分带内的集水井5;所述的集水井5设置在中分带内的凹型竖曲线最低点位置处。所述的挡水墙3设置在中分带缘石2的下侧,其顶部与中分带缘石2固定连接;其朝向中分带的一侧设置有斜向的倾斜口;其朝向路面的一侧与中分带缘石2的外边平齐;挡水墙3与老路1的路基之间设置有防水沥青层4。起到中分带与老路1之间的防水作用。所述的挡水墙3采用混凝土浇筑而成。集水井5的四周设置有井壁6,井壁6,其与老路1基础的下侧相对应的部分采用混凝土浇筑而成;其与老路1基础的上侧相对应的部分采用砖砌墙;砖砌墙的内壁上设置有2cm厚的砂浆抹面61。位于井壁6的顶部设置有盖板7,在井壁6的顶部,其内侧设置有凹陷的平面,形成内低外高的阶梯状;所述的盖板7放置在凹陷的平面上,盖板7的顶部与井壁6的顶面平齐;雨水井盖板7采用钢筋混凝土盖板7,所述混凝土盖板7的承载力大于等于210KN。位于集水井井壁6的中部,其朝向为中分带方向两侧的井壁上分别设置有进水口一62,进水口一62连通有沿中分带方向设置的碎石盲沟,碎石盲沟的顶面采用透水土工布。便于中分带下渗雨水沿纵坡汇集至集水井5中。集水井井壁6朝向为老路方向两侧的井壁6上分别设置有进水口二63。在进水口一62和进水口二63相对应的位置处,集水井5的外侧设置有反滤层8,所述的反滤层8采用粗粒料反滤层8;粗粒料反滤层8设置在中分带内,与老路1底基层同一高度的位置处;所述反滤层8与老路基之间设置有透水土工布81。透水土工布81的单位面积质量为300-500g/m,断裂伸长率小于50%,断裂强度≧0.42KN,CBR顶破强度≥2.6KN/m,垂直渗透系数≥10cm/s;铺设时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20cm,光老化等级IV级。在集水井井壁6的底部,位于进水口二63的下侧设置有与出水管道9连通的出水口64,出水管道9贯穿老路1至路基外侧。出水管道9的进口处用滤网包裹,出口要求超出路基边缘,保证出水通畅。出水管道9采用横向加筋PVC水管;所述的PVC水管的外侧设置有加固层91;所述的加固层91采用的是C25砼包裹在PVC水管的外侧。在集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马路中分带的排水结构,包括设置在中分带外侧的挡水墙(3),以及设置在老路(1)中分带内的集水井(5);所述集水井(5)的四周设置有井壁(6),所述井壁(6)的顶部设置有盖板(7),集水井(5)的底部设置有出水管道(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水井(5)设置在中分带内的凹型竖曲线最低点位置处;位于集水井井壁(6)的中部,其朝向为中分带方向两侧的井壁(6)上分别设置有进水口一(62),其朝向为老路(1)方向两侧的井壁(6)上分别设置有进水口二(63);位于进水口二(63)的下侧设置有与出水管道(9)连通的出水口(64),所述的出水管道(9)贯穿老路(1)至路基外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马路中分带的排水结构,包括设置在中分带外侧的挡水墙(3),以及设置在老路(1)中分带内的集水井(5);所述集水井(5)的四周设置有井壁(6),所述井壁(6)的顶部设置有盖板(7),集水井(5)的底部设置有出水管道(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水井(5)设置在中分带内的凹型竖曲线最低点位置处;位于集水井井壁(6)的中部,其朝向为中分带方向两侧的井壁(6)上分别设置有进水口一(62),其朝向为老路(1)方向两侧的井壁(6)上分别设置有进水口二(63);位于进水口二(63)的下侧设置有与出水管道(9)连通的出水口(64),所述的出水管道(9)贯穿老路(1)至路基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马路中分带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壁(6)顶部的内侧设置有凹槽,形成内低外高的阶梯状;所述的盖板(7)放置在凹槽内,盖板(7)的顶部与井壁(6)的顶面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其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马路中分带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7)采用钢筋混凝土盖板(7),所述混凝土盖板(7)的承载力大于等于210K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马路中分带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口一(62)连通有沿中分带方向设置的碎石盲沟,碎石盲沟的顶面采用透水土工布(8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马路中分带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一(62)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云鹏石卫华欧彩云林文虎时培强杨艳山吕利陈洋洋胡志超赵晓龙单敏徐超黄钰许成成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交科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