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搅拌装置及混料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6664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搅拌装置及混料机,包括料仓、嵌于所述料仓内的混料辊;所述料仓的上部连通有进料口、且所述进料口通过进料塞头封堵;所述料仓的下部连通有出料口、且所述出料口通过出料托盘封堵;所述混料辊沿其周向间隔形成有多组混料桨叶;所述混料桨叶包括多个沿所述混料辊轴向间隔分布的桨叶体;所述桨叶体倾斜布置,且相邻所述混料桨叶的桨叶体的倾斜方向相反;所述混料桨叶与所述料仓的内壁之间预留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搅拌装置的进料口和出料口分别通过塞住封堵,使得料仓的内壁完整,保证料仓内壁圆滑完整的同时保证了混料效果;出料口处集成了出料托盘,能够收集物料,减少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搅拌装置及混料机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高速混料机用搅拌装置、以及具有该搅拌装置的混料机。
技术介绍
混料机是工程机械领域常见的设备,例如建筑工地、饲料生产等行业,都将混料机作为标准设备。在锂电行业中,需要利用混料机进行不同原材料粉体间混匀,而物料的混合的均匀程度成为实验、生产中的关键指标,因此,需要专业设备来完成分料混匀。现有技术中的混料机混合效果较差,容易在混料腔内出现粘粘而导致桨叶破损或者损坏驱动设备,同时,现有技术中多数仅为一个腔室内放入搅拌桨叶的结构,其工作效率低、混合效果差,对于产品质量无法保障。因此,基于这一技术问题,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需研发一种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新型混料机用搅拌装置、以及具有该搅拌装置的混料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混合效率和混合效果、提高产品质量的高速混料机用搅拌装置以及具有该搅拌装置的混料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一种搅拌装置,包括:料仓,该料仓为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卧式料仓;嵌于所述料仓内的混料辊;所述料仓的上部连通有进料口、且所述进料口通过进料塞头封堵;所述料仓的下部连通有出料口、且所述出料口通过出料托盘封堵;所述混料辊沿其周向间隔形成有多组混料桨叶;所述混料桨叶包括多个沿所述混料辊轴向间隔分布的桨叶体;所述桨叶体倾斜布置,且相邻所述混料桨叶的桨叶体的倾斜方向相反;所述混料桨叶与所述料仓的内壁之间预留间隙;该搅拌装置还包括:冷却组件,该冷却组件形成于料仓的结构体内,且该冷却组件具有延伸至外部的冷却水出口和冷却水进口。进一步的,所述进料口远离所述料仓一端形成有第一进料固定端,所述进料塞头的上部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进料固定端匹配的第二进料固定端,所述进料塞头的下部一体成型有进料塞柱,所述进料塞柱能够插接于所述进料口内以封堵所述进料口;所述出料口远离所述料仓一端形成有第一出料固定端,所述出料托盘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出料固定端匹配的第二出料固定端,所述出料托盘一体成型有出料塞柱,所述出料塞柱能够插接于所述出料口内以封堵所述出料口;所述出料托盘形成有截面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出料固定端的托盘体。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进料固定端和第二进料固定端的端面均形成有密封槽,该密封槽内嵌装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出料固定端和第二出料固定端的端面均形成有密封槽,该密封槽内嵌装有第二密封圈。进一步的,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形成于所述料仓结构体内的冷却水通道;所述冷却水出口和冷却水进口均与所述冷却水通道连通。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混料机,该混料机集成有如上所述的搅拌装置。进一步的,所述混料机具有驱动电机,且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混料辊连接以驱动所述混料辊转动。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处安装有传动体,所述传动体形成有与所述料仓配合的端面,所述传动体和所述料仓贴合处通过卡箍固定。进一步的,所述传动体与所述料仓的贴合面内嵌有第三密封圈。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搅拌装置及混料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搅拌装置的进料口和出料口分别通过塞住封堵,使得料仓的内壁完整,保证料仓内壁圆滑完整的同时保证了混料效果;出料口处集成了出料托盘,能够收集物料,减少损失;本技术的搅拌装置的料仓内置冷却组件,能够避免混料高速运作时产热导致高温改变物料特性,保证混料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搅拌装置与混合机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料仓;2、混合辊;3、冷却水通道;4、进料塞头;5、出料托盘;8、密封槽;9、卡箍;101、进料口;102、出料口;103、第一进料固定端;104、第一出料固定端;201、桨叶体;301、冷却水进口;302、冷却水出口;401、第二进料固定端;402、进料塞柱;501、第二出料固定端;502、出料塞柱;503、托盘体;601、第一密封圈;602、第二密封圈;603、第三密封圈;701、驱动电机;702、传动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参见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搅拌装置,包括:料仓1,该料仓1为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卧式料仓;嵌于料仓内的混料辊2;料仓1的上部连通有进料口101、且进料口101通过进料塞头4封堵;料仓1的下部连通有出料口102、且出料口102通过出料托盘5封堵;混料辊2沿其周向间隔形成有多组混料桨叶;混料桨叶包括多个沿混料辊2轴向间隔分布的桨叶体201;桨叶体201倾斜布置,且相邻混料桨叶的桨叶体201的倾斜方向相反;混料桨叶与料仓1的内壁之间预留间隙;该搅拌装置还包括:冷却组件,该冷却组件形成于料仓1的结构体内,且该冷却组件具有延伸至外部的冷却水出口301和冷却水进口302。具体的,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搅拌装置,其主要包括料仓1和混料辊2,其中,为了避免物料附着在料仓1内壁上,混料辊2的混料桨叶与料仓1的内壁预留很小的间隙,既不会耽误混料辊2转动,又可以在转动过程中刮掉料仓1内壁附着的物料,充分混合,保护装置,提高使用寿命。搅拌时,由于桨叶体201的倾斜方向相反,物料在料仓1内横向做往复运动,而纵向做圆周运动。优选的,本实施例中进料口101远离料仓1一端形成有第一进料固定端103,进料塞头4的上部形成有与第一进料固定端103匹配的第二进料固定端401,进料塞头4的下部一体成型有进料塞柱402,进料塞柱402能够插接于进料口101内以封堵进料口101;出料口102远离料仓1一端形成有第一出料固定端104,出料托盘5形成有与第一出料固定端104匹配的第二出料固定端501,出料托盘5一体成型有出料塞柱502,出料塞柱502能够插接于出料口102内以封堵出料口102;出料托盘5形成有截面尺寸大于第二出料固定端502的托盘体503。其中,第一进料固定端103和第二进料固定端401的端面均形成有密封槽8,该密封槽8内嵌装第一密封圈601;第一出料固定端104和第二出料固定端501的端面均形成有密封槽8,该密封槽8内嵌装有第二密封圈602。另外,上述的冷却组件包括形成于料仓1结构体内的冷却水通道3;冷却水出口302和冷却水进口301均与冷却水通道3连通。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料仓(1),该料仓(1)为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卧式料仓;/n嵌于所述料仓(1)内的混料辊(2);/n所述料仓(1)的上部连通有进料口(101)、且所述进料口(101)通过进料塞头(4)封堵;/n所述料仓(1)的下部连通有出料口(102)、且所述出料口(102)通过出料托盘(5)封堵;/n所述混料辊(2)沿其周向间隔形成有多组混料桨叶;/n所述混料桨叶包括多个沿所述混料辊(2)轴向间隔分布的桨叶体(201);/n所述桨叶体(201)倾斜布置,且相邻所述混料桨叶的桨叶体(201)的倾斜方向相反;/n所述混料桨叶与所述料仓(1)的内壁之间预留间隙;/n该搅拌装置还包括:/n冷却组件,该冷却组件形成于料仓(1)的结构体内,且该冷却组件具有延伸至外部的冷却水出口(302)和冷却水进口(30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料仓(1),该料仓(1)为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卧式料仓;
嵌于所述料仓(1)内的混料辊(2);
所述料仓(1)的上部连通有进料口(101)、且所述进料口(101)通过进料塞头(4)封堵;
所述料仓(1)的下部连通有出料口(102)、且所述出料口(102)通过出料托盘(5)封堵;
所述混料辊(2)沿其周向间隔形成有多组混料桨叶;
所述混料桨叶包括多个沿所述混料辊(2)轴向间隔分布的桨叶体(201);
所述桨叶体(201)倾斜布置,且相邻所述混料桨叶的桨叶体(201)的倾斜方向相反;
所述混料桨叶与所述料仓(1)的内壁之间预留间隙;
该搅拌装置还包括:
冷却组件,该冷却组件形成于料仓(1)的结构体内,且该冷却组件具有延伸至外部的冷却水出口(302)和冷却水进口(3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101)远离所述料仓(1)一端形成有第一进料固定端(103),所述进料塞头(4)的上部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进料固定端(103)匹配的第二进料固定端(401),所述进料塞头(4)的下部一体成型有进料塞柱(402),所述进料塞柱(402)能够插接于所述进料口(101)内以封堵所述进料口(101);
所述出料口(102)远离所述料仓(1)一端形成有第一出料固定端(104),所述出料托盘(5)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出料固定端(104)匹配的第二出料固定端(501),所述出料托盘(5)一体成型有出料塞柱(502),所述出料塞柱(502)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青闫东伟白燕楠庄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华鼎国联四川电池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