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脱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6520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脱带装置,包括:动力组件,通电后产生磁场,用于提供动力;其中,动力组件包括电磁组件,电磁组件包括磁芯及线圈,磁芯为轴体,且具有沿轴向设置的第一通孔,线圈缠绕磁芯,且两端连接电源;推动组件,位于第一通孔中,且外径与第一通孔的内径匹配,推动组件具有第二通孔;进水管,位于第二通孔中,且外径与第二通孔的内径匹配,用于连接消防带卡扣;其中,所述推动组件在所述动力组件提供的动力下沿第一方向运动,进而将消防带卡扣从所述进水管上顶开,完成脱带。以此在消防机器人设备中提高脱带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脱带装置
本技术涉及消防机器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防机器人自动脱带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自动化和智能化不断的融入工业生产中,越来越多的智能自动化产品应运而生。为减少在消防救援中消防员的伤亡,消防机器人被应用到消防工作中。为适应复杂多变的灾害现场,消防机器人需要设计得尽量小巧。这样,消防用水就只能使用外供水源,消防机器人就不得不拖着长长的水带行走。尤其在消防工作完成后,充满水的沉重的水带给消防机器人的行走带来很大的制约。所以,消防员只能深入灾害现场手工将消防水带从消防机器人上脱离。这一过程中,不仅费时费力,还会因新灾情发生新的伤亡可能。目前,市场上已有自动脱带装置大多结构复杂、不利于维护保养。例如编号为CN108325134A的技术专利公布了一种机械(弹簧)式的自动脱带装置,其特点在于:弹簧压缩蓄能,电磁阀启动释放弹簧蓄能以达到脱带的目的。这些自动脱带装置都会有如下问题:1、结构复杂,成本高,且不利于维护保养。2、只能提供一次自动脱带动作,若自动脱带不成功,则需要手工脱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脱带装置,用于在消防机器人设备中提高脱带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自动脱带装置,包括:动力组件,通电后产生磁场,用于提供动力;其中,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电磁组件,所述电磁组件包括磁芯及线圈,所述磁芯为轴体,且具有沿轴向设置的第一通孔,所述线圈缠绕所述磁芯,且两端连接出线口,进而连接电源;推动组件,位于所述第一通孔中,且外径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径匹配,所述推动组件具有第二通孔;进水管,位于所述第二通孔中,且外径与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径匹配用于连接消防带卡扣;其中,所述推动组件在所述动力组件提供的动力下沿第一方向运动,进而将消防带卡扣从所述进水管上顶开,完成脱带。其中,所述动力组件还包括:底座、上盖及屏蔽壳,用于封闭所述电磁组件;所述屏蔽壳为筒状,套设于所述磁芯及线圈的外侧,将所述磁芯及所述线圈包裹,所述底座抵接于所述磁芯的第一端且外侧与所述屏蔽壳平齐,所述上盖抵接于所述磁芯的第二端且外侧与所述屏蔽壳平齐,进而将所述磁芯及线圈密封;其中,所述上盖、所述底座及所述屏蔽壳的材料为具有磁导通特性的金属材料,进而屏蔽所述电磁组件对外界的干扰。其中,所述底座包括:中心轴重合的第一柱体及第二柱体,及贯穿所述第一柱体及第二柱体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一柱体的端面抵接所述磁芯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柱体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其中,所述第二柱体的直径沿所述第一柱体的所在侧依次增大,且连接所述第一柱体的位置处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柱体的直径,以形成朝上盖所在方向突出的第一卡接口;所述上盖包括: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具有内径与所述第一通孔直径相同的第四通孔,所述第一部分具有内径大于所述第四通孔的第五通孔;所述推动组件插入所述第四通孔,且在外力推动下在第五通孔中移动。其中,所述推动组件包括:第一轴体,所述第一轴体插入所述第一通孔中,且直径与所述第一通孔匹配;与所述第一轴体连接的第二轴体,所述第二轴体插入所述第三通孔中且具有穿过所述第三通孔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轴体及所述第二轴体连接处形成匹配所述第一卡接口的第二卡接口;其中,所述第二通孔贯穿所述第一轴体及第二轴体。其中,所述进水管包括第一管道及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外径与第二通孔的内径匹配,所述第二管道的外径大于第一管道的外径,且连接位置处形成有阻挡部,在所述第一卡接口与所述第二卡接口配合时,所述推动组件的第一延伸部抵接所述阻挡部,以将所述消防带卡扣从所述进水管上顶开,完成脱带。其中,自动脱带装置还包括活动套,所述活动套套设于所述进水管上,且与所述推动组件抵接,所述推动组件在所述动力组件提供的动力下沿第一方向运动,在所述第一卡接口与所述第二卡接口配合时,推动组件推动活动套抵接所述阻挡部,以将所述消防带卡扣从所述进水管上顶开,完成脱带。其中,自动脱带装置还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位于靠近所述上盖的一侧,且与所述上盖连接的位置处具有第一接口,所述上盖对应所述第一接口的位置处具有螺纹孔,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接口插入所述螺纹孔中以将所述安装座与所述上盖连接。其中,安装座还包括:第二接口,用于连接水路管道;第三接口,用于连接进水管。其中,所述线圈为铜线,所述磁芯为不锈钢;所述推动组件为磁导率高的材料;所述活动套的材质为铝合金。其中,所述自动脱带装置应用于消防机器人领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自动脱带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自动脱带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自动脱带装置的动力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自动脱带装置的推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自动脱带装置的进水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但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请参见图1及图3,图1是本技术自动脱带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自动脱带装置的动力组件的结构示意图。自动脱带装置包括:动力组件1、进水管3及推动组件2。动力组件1连接电源,在通电后会产生磁场,进而为推动组件2提供动力。其中,动力组件1包括电磁组件11,电磁组件11包括磁芯111及线圈112,磁芯111为轴体,且具有沿轴向设置的第一通孔113,线圈112缠绕磁芯111,且两端连接出线口15,进而连接电源。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线圈112可以沿顺时针的方向缠绕在磁芯111上,还可以沿逆时针的方向缠绕在磁芯111上。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动力组件1具体包括:电磁组件11,电磁组件11进一步包括磁芯111及线圈112,磁芯111为一轴体,沿轴向方向具有第一通孔113,线圈112缠绕在磁芯111上。其中,线圈112为铜线,磁芯111为不锈钢。动力组件1还包括底座12、上盖13及屏蔽壳14,用于封闭电磁组件11。具体地,屏蔽壳14为筒状,套设于磁芯111外侧,将磁芯111及缠绕在磁芯111上的线圈112包裹。底座12及上盖13分别位于磁芯111的两侧,且与屏蔽壳14固定。具体地,底座12抵接于磁芯111的第一端,且外侧与屏蔽壳14平齐,上盖13抵接于磁芯111的第二端,且外侧与屏蔽壳14平齐,即底座12、磁芯111、线圈112及上盖13均被屏蔽壳14包裹,以通过底座12、上盖13及屏蔽壳14将磁芯111及线圈112封闭。具体地,底座12包括中心轴重合的第一柱体121及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脱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动力组件,通电后产生磁场,用于提供动力;/n其中,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电磁组件,所述电磁组件包括磁芯及线圈,所述磁芯为轴体,且具有沿轴向设置的第一通孔,所述线圈缠绕所述磁芯,且两端连接出线口,进而连接电源;/n推动组件,位于所述第一通孔中,且外径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径匹配,所述推动组件具有第二通孔;/n进水管,位于所述第二通孔中,且外径与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径匹配,用于连接消防带卡扣;/n其中,所述推动组件在所述动力组件提供的动力下沿第一方向运动,进而将消防带卡扣从所述进水管上顶开,完成脱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脱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动力组件,通电后产生磁场,用于提供动力;
其中,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电磁组件,所述电磁组件包括磁芯及线圈,所述磁芯为轴体,且具有沿轴向设置的第一通孔,所述线圈缠绕所述磁芯,且两端连接出线口,进而连接电源;
推动组件,位于所述第一通孔中,且外径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径匹配,所述推动组件具有第二通孔;
进水管,位于所述第二通孔中,且外径与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径匹配,用于连接消防带卡扣;
其中,所述推动组件在所述动力组件提供的动力下沿第一方向运动,进而将消防带卡扣从所述进水管上顶开,完成脱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脱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还包括:
底座、上盖及屏蔽壳,用于封闭所述电磁组件;所述屏蔽壳为筒状,套设于所述磁芯及线圈的外侧,将所述磁芯及所述线圈包裹,所述底座抵接于所述磁芯的第一端且外侧与所述屏蔽壳平齐,所述上盖抵接于所述磁芯的第二端且外侧与所述屏蔽壳平齐,进而将所述磁芯及线圈密封;
其中,所述上盖、所述底座及所述屏蔽壳的材料为具有磁导通特性的金属材料,进而屏蔽所述电磁组件对外界的干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脱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中心轴重合的第一柱体及第二柱体,及贯穿所述第一柱体及第二柱体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一柱体的端面抵接所述磁芯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柱体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其中,所述第二柱体的直径沿所述第一柱体的所在侧依次增大,且连接所述第一柱体的位置处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柱体的直径,以形成朝上盖所在方向突出的第一卡接口;
所述上盖包括: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具有内径与所述第一通孔直径相同的第四通孔,所述第一部分具有内径大于所述第四通孔的第五通孔;所述推动组件插入所述第四通孔,且在外力推动下在所述第五通孔中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脱带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学路闫秀涛佟国军
申请(专利权)人:奥来救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