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针形茶制备的加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叶生产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针形茶制备的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我国是茶叶生产和消费大国,茶叶作为一种天然绿色饮品,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中国绿茶不仅名品最多,而且品质优异、造型独特优美,还具有很好的艺术欣赏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就茶叶生产加工过程而言,目前主要是包括采摘、摊晾、杀青、揉捻和烘干等步骤,茶叶在采摘后,先摊晾,使鲜叶散热、挥发青草气和使叶片失水变软,将茶叶含水率控制在70-75%左右;然后进行杀青工序,茶叶的杀青是通过高温破坏和钝化鲜茶叶中的氧化酶活性,抑制鲜叶中的茶多酚等的酶促氧化,蒸发鲜叶部分水分,使茶叶变软,便于揉捻成形,同时散发青臭味,促进良好香气的形成;在茶叶杀青完成后,再进行揉捻步骤,通过揉捻装置对茶叶进行揉捻,使茶叶细胞破碎,挤出茶汁,使茶汁附在茶条表面,有利于增加茶汤浓度,同时也增加粘性,有利于茶叶外形形成,在揉捻完成后,茶叶成条形;然后再进行茶叶理条步骤,茶叶在理条机的理条槽内,一边被挤压部件挤压,同时,理条槽相对于挤压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针形茶制备的加工工艺,依次包括下述步骤:/n一、摊晾:将采摘的茶叶进行室内摊凉,将茶叶含水率降至60~70%;/n二、杀青:将摊晾完成的茶叶投入杀青装置内进行杀青,将茶叶含水率降至50~60%;/n三、揉捻:将步骤二杀青得到的茶叶投入到揉捻装置内进行揉捻,/n四、理条:将步骤三揉捻完成的茶叶进行理条,使茶叶成条状,并且含水率降至15~20%;/n五、干燥:对步骤四得到的茶叶进行干燥,将茶叶含水率降至5~6%;/n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三的揉捻工序完成后,在所述步骤三的揉捻装置内进行所述步骤四的理条工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针形茶制备的加工工艺,依次包括下述步骤:
一、摊晾:将采摘的茶叶进行室内摊凉,将茶叶含水率降至60~70%;
二、杀青:将摊晾完成的茶叶投入杀青装置内进行杀青,将茶叶含水率降至50~60%;
三、揉捻:将步骤二杀青得到的茶叶投入到揉捻装置内进行揉捻,
四、理条:将步骤三揉捻完成的茶叶进行理条,使茶叶成条状,并且含水率降至15~20%;
五、干燥:对步骤四得到的茶叶进行干燥,将茶叶含水率降至5~6%;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三的揉捻工序完成后,在所述步骤三的揉捻装置内进行所述步骤四的理条工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的揉捻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中空筒体,在所述筒体的两端设置有封板,在所述筒体内设置有回转轴,所述回转轴的其中一端穿过封板与所述筒体外的驱动装置相连,在所述回转轴上设置有揉捻组件,所述揉捻组件包括连接部件和用于对茶叶进行揉捻的揉捻部,所述连接部件连接在所述揉捻部与所述回转轴之间,所述揉捻部与所述筒体之间的间隙宽度可调;
在所述步骤三中,先将揉捻部与筒体之间的间隙调整至适合揉捻的宽度,揉捻工序完成后,通过驱动装置停止回转轴的转动,然后调整揉捻部与筒体之间的距离至适合理条的宽度,然后在启动驱动装置,进行茶叶的理条工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加热筒体内茶叶的加热装置,在所述步骤四的理条工序完成后,在所述步骤四的揉捻装置内进行所述步骤五的干燥工序;
在所述步骤四和步骤五中,通过启动加热装置对筒体内的茶叶进行加热,实现对茶叶含水率的降低。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绕所述筒体的圆周方向上,所述揉捻部的一侧为进料侧,另一侧为出料侧,所述进料侧与所述筒体内壁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出料侧与所述筒体内壁之间的距离,在所述进料侧与所述筒体内壁之间形成用于揉捻茶叶的揉捻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包括刮起段、揉捻段和进料段,所述刮起段位于所述筒体的底部,所述进料段位于所述筒体的上半部分,所述进料段上设置有用于投入茶叶的进料口,所述揉捻段的下端与所述刮起段相接,所述揉捻段的上端与所述进料段相接,在所述回转轴的转动方向上,所述揉捻段位于所述刮起段的后方,使所述揉捻部转动过程中,先经过位于底部的所述刮起段再经过所述揉捻段,在所述揉捻部与所述揉捻段之间形成所述揉捻腔,所述揉捻部与所述刮起段之间为滑动配合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泽,张莹,邬秀宏,王杰,吴全,钟应富,袁林颖,罗红玉,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