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田苗前封闭除草剂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5662528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稻田苗前封闭除草剂颗粒剂,按照质量百分比计,其包括40%~70%农业废弃物基质、10%~40%粘结淀粉、0.01%~1%除草剂有效成分、10~35%水。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这种颗粒剂的制备方法以及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在无人机飞防飞行高度条件下可精准撒施到田间,达到最佳农药利用和水稻安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稻田苗前封闭除草剂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稻田苗前封闭除草剂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属于植物保护的

技术介绍
据统计我国水稻田杂草有200余种,其中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的有20多种,在这些杂草中,尤其以稗草发生与危害的面积最大,千金子,异型莎草、鸭舌草、眼子菜、耳叶水苋、节节菜等杂草危害次之。水稻移栽田杂草发生主要有两个出苗高峰:(1)移栽后7-10天出现第一次杂草萌发高峰,这批杂草主要为稗草、千金子等禾本科杂草和异型莎草等一年生莎草科杂草;(2)移栽后20天左右出现第二次萌发高峰,这批杂草主要以莎草科杂草和阔叶杂草为主。其中又以第一次高峰期杂草数量大,占50~75%,发生早,危害性大,是杂草防治的主攻目标。化学除草是移栽稻田的主导技术,其原则是选择高效对口药剂、适时适量施药和掌握施用方法。目前已形成比较成熟的“一封、二杀、三补”的技术体系。一封是在水稻移栽后5~7天,用土壤封闭除草剂防除杂草;二杀是在水稻播插出苗后,采取茎叶处理或除草剂拌细沙土进行苗后除草;三补是在一封二杀后,水稻分蘖期间仍有杂草发生时,采取挑治的方法来除草。上述技术体系中,又以第一次封闭除草最为关键,若封闭除草实施效果好,可以极大的抑制杂草萌发,降低田间杂草基数,在田间本身杂草基数较低或后期水层管理良好的田块,一次性封闭除草基本能解决当季的杂草问题。但在实际生产中,插秧田封闭的时间短暂,主要集中在移栽后5~7天跟追肥一起,杂草一旦露出水面封闭效果很差。在封闭除草剂剂型方面,目前登记的制剂产品的剂型主要有可分散油悬浮剂、乳油、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乳剂、水剂、颗粒剂、水分散粒剂、微乳剂、微胶囊悬浮剂、泡腾片等。用药方式上,主要以喷雾、毒土(拌沙或肥)撒施为主。我国化学除草剂的需求在逐步增加,2017年消费达到约11万吨(折纯),其用量约占农药产品总用量的15%。水稻是我国除草剂市场应用的第一大作物,约占整个除草剂市场的近1/3。随着近年来农田杂草种群演替加快,恶性杂草、抗除草剂杂草发生迅速,稻田除草剂用量居高不下,严重威胁稻米质量安全和农田环境污染。随着环保意识的加强,环保趋严已上升为国家意志层面,为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1号文件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农业部制定了《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因此,通过剂型改造对现有农药进行合理利用,提高药效,减少残毒,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固体化、水基性、多功能、省力、安全和降低环境影响的剂型成为国内外农药剂型的发展趋势。农药剂型固体化,即液体或粉体剂型向粒剂、片剂、块剂、丸剂方向发展,是近年来国际上农药剂型发展的突出特点之一。近年来,国内外新出现的固体剂型主要有微胶囊剂、水分散性粒剂、高浓度可溶性粉剂。但是也应当看到,上述固体除草剂剂型依然严重依赖化学试剂成分,如水分散粒剂制作过程中的分散剂、粘接剂、崩解剂等,均为化工原料,施用到田间后存在环境污染的风险。农业废弃物(Agriculturalwaste)通常指农业生产中植物的茎秆、皮壳、及粮油生产中的废料和废渣。中国每年产生了大量的农业废弃物,初步统计,我国每年秸秆产量有9亿t,加工副产物有5.8亿t,这些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率平均不到40%。近年来国家对环保意识的加强,已经全面禁止焚烧农作物秸秆。因此,如何利用和处理农业废弃物的值得考虑和研究的问题。但以农业废弃物作为除草剂载体进行除草剂颗粒剂制作,尚未见实践。水稻种植方式上,由于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我国农村经济极大发展。但也要看到,农业急速增长的势头有缓慢下来的趋势,有的地方甚至已经陷入停滞。究其根源,矛盾在于现有的家庭经营规模已经满足不了劳动者的经营能力。土地规模过小已经演变为妨碍农业发展的羁绊。另一方面,由于现代农业科技的进步,新型水稻移栽机械的研制和推广应用极大的解放了劳动力。在当今农村劳动力日益缺乏的条件下,提升和改进移栽及除草剂应用效率,成为水稻移栽田亟需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水稻移栽后陆地机械难以下田作业,常规喷雾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对施药人员和环境也容易造成伤害。鉴于此,无人机航空喷洒技术以其用药量少、精准作业、劳动强度低等优点受到欢迎,发展迅速。目前无人机在水稻上主要用于病虫害防治,如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纹枯病等,防效接近或优于常规喷雾。但无人机在水稻除草剂应用还未见报道。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无人机承载量有限,药剂多采用超低量高浓度施药作业方式,加上无人机施药药剂容易产生飘移等因素,除草剂极易对水稻产生药害。另一方面,则缺少与无人机施药配套的除草剂剂型。现有技术公开号CN111083978A公开了一种封闭除草剂复合肥缓释颗粒剂在移栽稻田的应用,使用的缓释颗粒剂,颗粒为球状或者椭球状,包含内层和外包裹层,内层部分为封闭除草剂和复合肥混合物,外包裹层为具有缓释性能的有机高分子材料,颗粒直径3~5mm;粉尘含量<3%,持效期≥20d,除草剂有效成分分解率<5%,具体为利用移栽稻田封闭除草剂和复合肥为核心并用高分子材料进行包覆制得具有缓释性能的颗粒剂。该技术可人工撒施或利用去除深施肥部分的气吹式侧深施肥插秧机对缓释颗粒剂进行机械撒施,保证颗粒剂均匀撒施于土表,在秧苗移栽过程中当天同步精准施药,实现机插秧当天“随插随用”除草剂施用技术,并取得在减少药剂量的前提下获得与推荐剂量相同的除草效果,然而并不适用于空中播撒的飞防作业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提供一种水稻田苗前封闭除草剂颗粒剂,对水稻田具有较佳的除草效果,其物理特性适宜于飞防,同时组成成分能有效利用农业废弃物,减少环境污染。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水稻田苗前封闭除草剂颗粒剂,按照质量百分比计,其包括40%~70%农业废弃物基质、10%~40%粘结淀粉、0.01%~1%除草剂有效成分、10~35%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10%~20%矿物载体,所述矿物载体包括细沙或细土或两者混合。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农业废弃物基质为农作物秸秆粉碎物、谷物皮壳粉碎物、园林枯枝落叶粉碎物、锯木屑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几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粘结淀粉为农用淀粉,一般情况下,所述农用淀粉为玉米淀粉或/和小麦淀粉。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除草剂有效成分为噁草酮、丙炔噁草酮、乙氧氟草醚、嗪吡嘧磺隆、乙氧磺隆、苄嘧磺隆、嘧苯胺磺隆、氟吡磺隆、丙嗪嘧磺隆、双唑草腈、氟酮磺草胺、五氟磺草胺、丙草胺、丁草胺、双环磺草酮的任意一种单剂或任意多种复配剂。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稻田苗前封闭除草剂颗粒剂的粒径大小为0.5mm~5mm,比重为0.5~2g/cm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稻田苗前封闭除草剂颗粒剂,主要成分包括农业废弃物基质、粘结淀粉、除草剂有效成分、细沙或细土以及水。由于该颗粒剂主要通过机撒,因此在颗粒剂在空中受到风力以及气流的影响较大,细沙或细土的作用是用来强化颗粒剂整体结构以及作为配重成分,细沙或细土田间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稻田苗前封闭除草剂颗粒剂,其特征在于,按照质量百分比计,其包括40%~70%农业废弃物基质、10%~40%粘结淀粉、0.01%~1%除草剂有效成分、10~35%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田苗前封闭除草剂颗粒剂,其特征在于,按照质量百分比计,其包括40%~70%农业废弃物基质、10%~40%粘结淀粉、0.01%~1%除草剂有效成分、10~35%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田苗前封闭除草剂颗粒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10%~20%矿物载体,所述矿物载体包括细沙或细土或两者混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稻田苗前封闭除草剂颗粒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农业废弃物基质为农作物秸秆粉碎物、谷物皮壳粉碎物、园林枯枝落叶粉碎物、锯木屑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几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稻田苗前封闭除草剂颗粒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淀粉为农用淀粉。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稻田苗前封闭除草剂颗粒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草剂有效成分为噁草酮、丙炔噁草酮、乙氧氟草醚、嗪吡嘧磺隆、乙氧磺隆、苄嘧磺隆、嘧苯胺磺隆、氟吡磺隆、丙嗪嘧磺隆、双唑草腈、氟酮磺草胺、五氟磺草胺、丙草胺、丁草胺、双环磺草酮的任意一种单剂或任意多种复配剂。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稻田苗前封闭除草剂颗粒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稻田苗前封闭除草剂颗粒剂的粒径大小为0.5mm~5mm,比重为0.5~2g/cm3。


7.一种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水稻田苗前封闭除草剂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
S1:收取农田收割后的农作物秸秆自然晒,经秸秆粉碎机进行粉碎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伟陆永良杨永杰黄建生于晓玥张建萍钟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稻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