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非对称超表面结构的K波段极化调控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5909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非对称超表面结构的K波段极化调控器件,属于电磁超表面的技术领域,其包括沿电磁波入射方向依次叠加设置的共振体层、介质基板和金属层,所述共振体层包括若干个卍形金属共振体,所述若干个卍形金属共振体在所述介质基板上呈周期性排列,每个所述卍形金属共振体均包括第一直角Z形结构和第二直角Z性结构,所述第一直角Z形结构与所述第二直角Z形结构垂直连接,所述第一直角Z形结构与所述第二直角Z形结构以垂直连接点为对称中心呈中心对称;解决了如何设计超薄、极化控制效率高的极化调控器件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极化控制效率高、超薄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非对称超表面结构的K波段极化调控器件
本技术涉及电磁超表面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非对称超表面结构的K波段极化调控器件。
技术介绍
极化是电磁波(EM)的最基本特征之一,它在现代光学和无线通信或量子光学中有多种应用。因此,有效地控制光的偏振一直是光学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传统上,偏振操作主要是通过各向异性晶体来实现的,利用两种不同的线偏振光之间的折射率差异,使得不同偏振的电磁波产生相位差,最终引出出射光偏振性质的改变。但是,这样的折射率差通常很细微,始终需要厚的材料(厚度比光的波长大得多)才能提供足够的相位差,而对于低频电磁波的应用,这种厚度的材料几乎是无法实现的。此外,当厚度严格固定时,这种材料还限制了其工作频带,是非常狭窄的。这些限制阻碍了极化调控器件(例如偏振镜、波片)的发展,因此,如何设计超薄、极化控制效率高的极化调控器件成为本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非对称超表面结构的K波段极化调控器件,其具有超薄、极化控制效率高的效果。<br>本技术的上述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非对称超表面结构的K波段极化调控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电磁波入射方向依次叠加设置的共振体层、介质基板(2)和金属层(3),所述共振体层包括若干个卍形金属共振体(1),所述若干个卍形金属共振体(1)在所述介质基板(2)上呈周期性排列,每个所述卍形金属共振体(1)均包括第一直角Z形结构(11)和第二直角Z形结构(12),所述第一直角Z形结构(11)与所述第二直角Z形结构(12)垂直连接,所述第一直角Z形结构(11)与所述第二直角Z形结构(12)以垂直连接点为对称中心呈中心对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非对称超表面结构的K波段极化调控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电磁波入射方向依次叠加设置的共振体层、介质基板(2)和金属层(3),所述共振体层包括若干个卍形金属共振体(1),所述若干个卍形金属共振体(1)在所述介质基板(2)上呈周期性排列,每个所述卍形金属共振体(1)均包括第一直角Z形结构(11)和第二直角Z形结构(12),所述第一直角Z形结构(11)与所述第二直角Z形结构(12)垂直连接,所述第一直角Z形结构(11)与所述第二直角Z形结构(12)以垂直连接点为对称中心呈中心对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非对称超表面结构的K波段极化调控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角Z形结构(11)包括第一一字形结构,所述第一一字形结构的两端各垂直连接有第二一字形结构,所述第二直角Z形结构(12)包括第三一字形结构,所述第三一字形结构的两端各垂直连接有第四一字形结构,所述第一一字形结构与所述第三一字形结构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二一字形结构与所述第四一字形结构的长度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非对称超表面结构的K波段极化调控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一字形结构、所述第三一字形结构的长度均为1.65mm,所述第二一字形结构的长度为0.7mm,所述第四一字形结构的长度为1.25mm。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具有非对称超表面结构的K波段极化调控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基板(2)采用介电常数为4.3、厚度为0.95mm的FR4介质基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非对称超表面结构的K波段极化调控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振体层的周期为3.5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午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府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