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气密性极柱封孔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5894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气密性极柱封孔结构,包括壳体、极柱、密封圈;所述壳体的端壁上开设通孔,极柱间隙穿置在壳体的通孔内,在极柱与壳体的通孔之间设有密封圈。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主要零部件只有两件,零部件较少,结构较为简单,改进后的结构可实现与原同等功能,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操作性好、品质稳定的优点,可实现大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气密性极柱封孔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池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气密性极柱封孔结构。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传统的VCM连接极片防腐蚀、防泄漏、高气密性结构包括:壳体1’、极柱2’、第一氟橡胶垫圈3’、垫圈4’、第二氟橡胶垫圈5’、极柱盖6’,其壳体组立装配后通过旋铆、压铆、焊接等工艺来实现产品的功能,由于该传统结构并组装的零部件较多、零部件尺寸太小,使得生产效率低、工艺复杂、难现实自动化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高气密性极柱封孔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本技术是一种高气密性极柱封孔结构,包括壳体、极柱、密封圈;所述壳体的端壁上开设通孔,极柱间隙穿置在壳体的通孔内,在极柱与壳体的通孔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极柱中部具有一圈环形的凹槽,密封圈的中部具有一个纵向设置的贯穿孔,密封圈的外壁具有环形窄槽,极柱中部的凹槽套置在密封圈中部的贯穿孔内,密封圈的有环形窄槽卡置在壳体的通孔壁上。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技术包括壳体、极柱、密封圈,主要零部件只有两件,零部件较少,结构较为简单,改进后的结构可实现与原同等功能,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操作性好、品质稳定的优点,可实现大批量生产。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传统高气密性极柱封孔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轴测图;图3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4是图沿A-A线的剖视图;图5是图4在B处的局部放大图(旋铆之前);图6是本技术旋铆之后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图6所示,本技术是一种高气密性极柱封孔结构,包括壳体1、极柱2、密封圈3。所述壳体1的端壁上开设通孔11,极柱2间隙穿置在壳体1的通孔11内,在极柱2与壳体1的通孔11之间设有密封圈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极柱2中部具有一圈环形的凹槽21,密封圈3的中部具有一个纵向设置的贯穿孔31,密封圈3的外壁具有环形窄槽32,极柱2中部的凹槽21套置在密封圈3中部的贯穿孔31内,密封圈3的有环形窄槽32卡置在壳体1的通孔11壁上。本技术的生产过程:将极柱2、壳体1通过自动化设备自动送到模具内部通过嵌入法(INSERTMOLDING)成型氟橡胶(密封圈3),把极柱2、壳体1通过氟橡胶成型成一个组件后再次通过自动化送入到旋铆机上自动作业后完成旋铆工艺。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即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技术专利涵盖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气密性极柱封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极柱、密封圈;所述壳体的端壁上开设通孔,极柱间隙穿置在壳体的通孔内,在极柱与壳体的通孔之间设有密封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气密性极柱封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极柱、密封圈;所述壳体的端壁上开设通孔,极柱间隙穿置在壳体的通孔内,在极柱与壳体的通孔之间设有密封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胜光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捷昕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