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纤压力探测机构及其报警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5566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纤压力探测机构及其报警组件,光纤压力探测机构至少包括用于放置在床体上的床垫,所述探测机构还包括用于放置在地面上且通过线路与所述床垫相连的至少一个地垫,所述地垫与所述床垫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光纤,其中,所述床垫与至少一个所述地垫沿所述压力探测机构的第一方向并列布置,在所述光纤压力探测机构的第一方向上观察,位于所述床垫上的光纤的形状由疏密波形所限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纤压力探测机构及其报警组件
本技术涉及护理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光纤压力探测机构及其报警组件。
技术介绍
临床医疗中经常会有一些不适宜起床的病患,但是由于不同原因很多病患会有不遵从医嘱擅自离床而意外跌倒,对后期的治疗带来不利的影响。同时,在部分养老院,身体状况较差的一些老年人也存在不适宜离床的情况。跌倒是指不能控制或非故意地倒在地上或其他较低平面上,除外遭到猛烈的打击、意识丧失、突然瘫痪或癫痫发作等原因。跌倒是65岁以上老年人的首位伤害因素。每年至少有2000万老年人发生2500万次跌倒,社会费用高达600~800亿人民币。而老年患者普遍缺乏预防跌倒的知识,预防跌倒的意识及行为也不容乐观。跌倒往往可导致老年患者机体的创伤、功能状态的衰退、生活质量的明显下降,甚至危及其生命。防跌倒已经成为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重点和难点。据文献报道,住院患者中跌倒的高危人群为活动部分受限及活动自如的患者。凌晨1~9点之间是心血管病患者发生跌倒的高发时段,且集中在床旁:凌晨1~6点人处于睡眠状态,迷走神经兴奋,冠状动脉痉挛,心率较觉醒时慢,血压下降,造成全身血管供血不足引起晕阙、跌倒。相关文献对三级医院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相关因素分析中提到发生跌倒的地点:厕所占57.7%,床边占30.8%。可见跌倒地点主要集中在厕所和床边,通过对患者跌倒时正在进行的活动分析发现,这与患者起床动机有关,尤其是卧床时间较长的老年患者,如厕站起后,体位性低血压导致头晕所致。老年的住院患者是跌倒的高风险人群。而且老年人“不服老”、不愿意麻烦别人等思想普遍,且性格多固执,在护士反复劝说其夜间离床前务必告知陪护或者护士的情况下,仍会发生夜间独自离床如厕等行为,从而增加发生跌倒的风险。尤其是在夜间,值班人员少、需要巡视的高危跌倒患者多、护理人员不能及时、有效的发现患者私自离床行为,在夜间离床后跌倒的发生率更高。现阶段对于病患或老年人的在离床判断,主要采用侵入式接触检测方法和非侵入式接触检测方法。侵入式接触检测方法,主要是通过在使用者身上接入设备,或者让使用者穿上可穿戴式设备。大部分针对使用者呼吸、心率两个指标的监测,主要是使用凝胶电极片或者可穿戴设备进行监测。但是,这种方法需要将电极片贴在人体身上或者使用者穿上可穿戴设备,大量的线路和不同设备与人体连接,使用者的体验非常不好,行动也非常不方便。比如:使用者起床时,需要拔出所有连接线。返回时,又需要自己连接上所有线,使用起来极其不方便。当使用者使用可穿戴式设备时,由于设备的形态和重量,使用者需要一直把它穿戴在身上。当天气比较炎热的时候,使用者往往不愿意穿戴这些设备。非侵入式接触检测方法主要是通过在床周围安装一些检测传感器,来检测床上使用者的状态。但是,这种方法不易携带。当使用者换到另外一张床上时,需要在新床周围重新安装这些传感器。现有技术通常使用压电式传感器检测人体活动、呼吸率和心率。压电式传感器由压电换能器陶瓷或单晶材料组成,这些材料比较坚硬,用于床垫或床上用品时影响人使用感受。且此类材料随时间推移灵敏度下降,温度升高时灵敏度下降更快,导致测量数据存在无法避免的偏差,造成产品缺陷。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201810128650.2的专利公布了一种离床监测装置,包括:分体设置的离床感应装置和主控装置;所述离床感应装置与所述主控装置以无线通信方式连接;所述离床感应装置用于监测用户是否异常离床,并在检测到用户异常离床时,向所述主控装置发送异常离床信号;所述主控装置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异常离床信号后,触发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向目标移动通信用户发送报警信息。该专利所提供的离床监测装置试图通过设置位于床上的若干个压力传感器来检测用户的异常离床,但在实际应用时,一方面该装置无法监控使用者的正在离床状态,仅仅能在使用者已经离开病床后才能通知医护人员,达不到预期的护理效果;另一方面该装置所得到的异常离床状态是基于使用者在床体上的相关动作所引起的压力变化而得到的,但实际上,使用者的压力变化是使用者独自进行的还是家属/医护人员辅助其进行的,该装置得到的均是需要警报的异常离床状态,误报警频率太高。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技术人做出本技术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技术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技术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
技术介绍
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纤压力探测机构,至少包括用于放置在床体上的床垫,所述探测机构还包括用于放置在地面上且通过线路与所述床垫相连的至少一个地垫,所述地垫与所述床垫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光纤,其中,所述床垫与至少一个所述地垫沿所述压力探测机构的第一方向并列布置,在所述光纤压力探测机构的第一方向上观察,位于所述床垫上的光纤的形状由疏密波形所限定。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光纤压力探测机构至少包括设于所述光纤上且沿所述光纤的纵向延伸方向彼此间隔布置的至少一个光纤光栅传感器,其中,位于所述床垫两侧的所述光纤光栅传感器的致密度大于位于所述床垫两侧之间的所述光纤光栅传感器的致密度。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位于所述床垫两侧的所述光纤光栅传感器关于所述床垫的中心轴线对称布置,其中,位于所述床垫一侧的所述光纤光栅传感器的致密度在所述床垫的第一方向上呈先减小再增大的变化趋势且其在所述床垫的中心轴线处达到最小值。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光纤至少包括彼此相邻的两个光纤段,其中,两个光纤段按照各自设置的至少一个光纤光栅传感器相对彼此错落布置的方式沿所述第一方向并列布置。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光纤压力探测机构至少包括控制器壳体,所述控制器壳体外壁上设置至少一个控制器航空插头。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床垫与所述地垫分别沿其各自垫体内部引出至少一个线缆,所述线缆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器航空插头相适配的输出插头。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控制器壳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耦合器、至少一个光源、至少一个光纤光栅解调器,所述光源的输出端通过耦合器与光纤的一端相连,所述光纤的另一端通过耦合器与光纤光栅解调器的接收端相连。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控制器壳体内设置有中央处理模块,所述光源、光纤光栅解调器分别与所述中央处理模块相连。一种光纤压力探测机构用报警组件,所述报警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压力探测机构上的至少一个中央处理模块以及分别与所述中央处理模块相连的至少一个光纤光栅解调器和报警器,其中,所述中央处理模块接收并累加由所述光纤光栅解调器输出的解调信号,所述中央处理模块根据所述解调信号的强度判断是否达到报警阈值。一种光纤压力探测机构,至少包括用于放置在床体上的床垫,所述床垫上设置有用于探测用户对所述床垫施加的压力的至少一个光纤,所述光纤至少包括彼此相邻的两个光纤段,其中,位于所述床垫上的光纤的形状由疏密波形所限定,且位于所述床垫两端的至少一个光纤段的致密度大于位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纤压力探测机构,至少包括用于放置在床体上的床垫(1),/n其特征是,/n所述光纤压力探测机构还包括用于放置在地面上且通过线路与所述床垫(1)相连的至少一个地垫(2),所述地垫(2)与所述床垫(1)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光纤(3),/n其中,/n所述床垫(1)与至少一个所述地垫(2)沿所述光纤压力探测机构的第一方向并列布置,在所述光纤压力探测机构的第一方向上观察,位于所述床垫(1)上的光纤(3)的形状由疏密波形所限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纤压力探测机构,至少包括用于放置在床体上的床垫(1),
其特征是,
所述光纤压力探测机构还包括用于放置在地面上且通过线路与所述床垫(1)相连的至少一个地垫(2),所述地垫(2)与所述床垫(1)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光纤(3),
其中,
所述床垫(1)与至少一个所述地垫(2)沿所述光纤压力探测机构的第一方向并列布置,在所述光纤压力探测机构的第一方向上观察,位于所述床垫(1)上的光纤(3)的形状由疏密波形所限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压力探测机构,其特征是,所述光纤压力探测机构至少包括设于所述光纤(3)上且沿所述光纤(3)的纵向延伸方向彼此间隔布置的至少一个光纤光栅传感器(4),
其中,
位于所述床垫(1)两侧的所述光纤光栅传感器(4)的致密度大于位于所述床垫(1)两侧之间的所述光纤光栅传感器(4)的致密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压力探测机构,其特征是,位于所述床垫(1)两侧的所述光纤光栅传感器(4)关于所述床垫(1)的中心轴线对称布置,其中,
位于所述床垫(1)一侧的所述光纤光栅传感器(4)的致密度在所述床垫(1)的第一方向上呈先减小再增大的变化趋势且其在所述床垫(1)的中心轴线处达到最小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压力探测机构,其特征是,所述光纤(3)至少包括彼此相邻的两个光纤段(10),其中,
两个光纤段(10)按照各自设置的至少一个光纤光栅传感器(4)相对彼此错落布置的方式沿所述第一方向并列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纤压力探测机构,其特征是,所述光纤压力探测机构至少包括控制器壳体(12),所述控制器壳体(12)外壁上设置至少一个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晓红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