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量沉降变形的高精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5527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测量沉降变形的高精度装置,包括基准位平衡机构、测点位测量机构和连通导管,测点位测量机构和连通导管均有N个,测点位测量机构包括第二储液槽、测量管组和活接头,测量管组包括导流管和多个测量管,导流管呈蛇形,导流管的一端通过活接头与第二出液口A出口连通,导流管的水平高度自其与第二出液口A连接的一端到其另一端的延伸方向依次降低,多个测量管沿着导流管的延伸方向依次分布,且各测量管的上端口与导流管连通。该装置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廉,安装和拆卸方便,且可实现同时对多处观测点进行实时监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测量沉降变形的高精度装置
本技术涉及工程测量
,具体涉及一种测量沉降变形的高精度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建筑设计施工技术也在蓬勃发展,房屋建筑的高度也越来越高,数量呈增长趋势,因此,沉降观测对建筑物在施工期间及竣工后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避免日后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具体而言,建筑物沉降观测是施工和运营管理过程中安全监测的必要手段,是一项技术性要求高且耗时长的监测工作,因此,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恰当选择好沉降观测技术方案,可降低程造价,又可取得可靠的观测数据,最终科学准确地分析预测出建筑物的整体沉降状况,为指导施工方案和今后该建筑物的运营管理提供可靠依据。为能精确的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施加荷载作用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因此,对仪器的精度和人工操作的规范性有着相当高的要求,否则容易造成偶然误差。当前,广泛使用精密水准仪及铜水准尺进行沉降点测式观测,当涉及多处观测点的沉降观测时,需要测量者频繁更换观测位置,不仅信息获取过程复杂,人工成本较高,精度较低,且观测数据单一,仅限于某一时间点的测量,不能实现沉降的实时监测。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测量沉降变形的高精度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廉,安装和拆卸方便,且可实现同时对多处观测点进行实时监测。实现本技术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测量沉降变形的高精度装置,包括基准位平衡机构、测点位测量机构和连通导管;基准位平衡机构包括第一储液槽,第一储液槽上设有第一进液口、溢流口、第一出液口,第一出液口的高度小于溢流口的高度,第一出液口处设有第一阀门;测点位测量机构和连通导管均有N个,测点位测量机构包括第二储液槽、测量管组和活接头,第二储液槽上设有第二进液口、第二出液口A和第二出液口B,第二出液口A倾斜设置,第二出液口A上设有第二阀门A,第二出液口B上设有第二阀门B;测量管组包括导流管和多个测量管,测量管的下端密封,测量管的上端开口,测量管上设有刻度,零刻度线位于测量管的下端,最大的刻度线位于测量管的上端口处,多个测量管沿着导流管的延伸方向依次分布,且各测量管的上端口与导流管连通;在各测点位测量机构中,导流管呈蛇形,导流管的一端通过活接头与第二出液口A出口连通,导流管的水平高度自其与第二出液口A连接的一端到其另一端的延伸方向依次降低;N个第二储液槽依次连通,在两个相互连通的第二储液槽中,在前的第二储液槽的第二出液口B通过连通导管与在后的第二储液槽的第二进液口连通,第一储液槽的第一出液口通过连通导管与位于首位的第二储液槽内的第二进液口连通,当第一储液槽和各第二储液槽放置于同一水平面上时,各第二储液槽的第二进液口、第二出液口A和第二出液口B均不高于第一储液槽的溢流口。所述的导流管包括多个直管段和U型连接管段,各直管段均倾斜设置,U型连接管的分别和与其相邻的两直管段的一端连通,所述的第一储液槽和测量管均呈圆柱状,第一储液槽的直径为测量管直径的10倍。所述的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对称设置于第一储液槽侧壁的底部上,第二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B对称设置于第二储液槽侧壁底部上,第二出液口A和第二出液口B的夹角为90度,第二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B在平行于第二水槽底部的平面上的投影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当第一储液槽和各第二储液槽放置于同一水平面上时,各第二储液槽的第二出液口A和第一储液槽的溢流口的高度相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和优点在于:1、该装置利用等体积法对高差或沉降量进行放大,将截面面积比率转换成高差或沉降量与测量管液面高度变化量的比率,能够较大程度地提高测量精度。2、该装置结构简单,安装和拆卸方便,便于携带,且所用的零部件不涉及电子或机械的精密构造,抗干扰能力强,成本低廉,经济效益高,适合大面积推广。3、该装置排水处理妥当,无需新增特殊的排水设施,通过自身结构构造即可实现,精简了装置结构,且工作液体可进行循环利用,节省资源。4、该装置操作简单,减少所需的测量者的人数,节省人工成本,安装完成后,可直接通过测量管组中液面的变化即可得知观测点位实时的沉降。附图说明图1为测量沉降变形的高精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测量沉降变形的高精度装置在沉降前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测量沉降变形的高精度装置在沉降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测量沉降变形的高精度装置在排水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未装满工作液体的测量管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第一储液槽、2-第一进液口、3-溢流口、4-第一出液口、5-第一阀门、6-第二储液槽、7-第二进液口、8-第二出液口A、9-第二出液口B、10-第二阀门A、11-第二阀门B、12-导流管、13-测量管、14-直管段、15-U型连接管段、16-连通导管、17-活接头。为方便理解,图2和图3给出了只有一个测点位测量机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提供的测量沉降变形的高精度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基准位平衡机构、测点位测量机构和连通导管,测点位测量机构和连通导管均有N个。基准位平衡机构包括第一储液槽1,第一储液槽1呈圆柱状,第一储液槽1的直径为10cm。第一储液槽1上设有第一进液口2、溢流口3和第一出液口4,第一进液口2和第一出液口4对称设置于第一储液槽1侧壁的底部上,第一出液口4处设有第一阀门5。溢流口3设置于第一储液槽1侧壁上,且溢流口3的高度为第一储液槽1高度的2/5。测点位测量机构包括第二储液槽6和测量管组,第二储液槽6呈圆柱状,第二储液槽6的直径为10cm。第二储液槽6上设有第二进液口7、第二出液口A8和第二出液口B9,第二进液7和第二出液口B9对称设置于第二储液槽侧壁底部上,第二出液口A8倾斜设置,第二出液口A和第二出液口B在平行于第二储液槽6底部的平面上的投影的夹角为90度。第二出液口A8上设有第二阀门A9,第二出液口B9上设有第二阀门B10。N个第二储液槽6依次连通,在两个相互连通的第二储液槽6中,在前的第二储液槽6的第二出液口B9通过连通导管与在后的第二储液槽6的第二进液口7连通。第一储液槽1的第一出液口4通过连通导管与位于首位的第二储液槽内6的第二进液口7连通,当第一储液槽1和各第二储液槽6放置于同一水平面上时,各第二储液槽6的第二出液口A和第一储液槽1的溢流口的高度相同。测量管组包括导流管11、多个测量管12和活接头17,导流管11呈蛇形,导流管11包括多个直管段14和U型连接管段15,直管段14和U型连接管段15沿着导流管11延伸的方向交错分布,且各直管段14均倾斜设置,U型连接管段15的两端分别与两直管段14的一端连接,U型连接管段15与直管14段之间也可以通过活接头17连接。在各测点位测量机构中,导流管11的一端通过活接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测量沉降变形的高精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准位平衡机构、测点位测量机构和连通导管;/n基准位平衡机构包括第一储液槽,第一储液槽上设有第一进液口、溢流口、第一出液口,第一出液口的高度小于溢流口的高度,第一出液口处设有第一阀门;/n测点位测量机构和连通导管均有N个,测点位测量机构包括第二储液槽、测量管组和活接头,第二储液槽上设有第二进液口、第二出液口A和第二出液口B,第二出液口A倾斜设置,第二出液口A上设有第二阀门A,第二出液口B上设有第二阀门B;/n测量管组包括导流管和多个测量管,测量管的下端密封,测量管的上端开口,测量管上设有刻度,零刻度线位于测量管的下端,最大的刻度线位于测量管的上端口处,多个测量管沿着导流管的延伸方向依次分布,且各测量管的上端口与导流管连通;/n在各测点位测量机构中,导流管呈蛇形,导流管的一端通过活接头与第二出液口A出口连通,导流管的水平高度自其与第二出液口A连接的一端到其另一端的延伸方向依次降低;/nN个第二储液槽依次连通,在两个相互连通的第二储液槽中,在前的第二储液槽的第二出液口B通过连通导管与在后的第二储液槽的第二进液口连通,第一储液槽的第一出液口通过连通导管与位于首位的第二储液槽内的第二进液口连通,当第一储液槽和各第二储液槽放置于同一水平面上时,各第二储液槽的第二进液口、第二出液口A和第二出液口B均不高于第一储液槽的溢流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测量沉降变形的高精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准位平衡机构、测点位测量机构和连通导管;
基准位平衡机构包括第一储液槽,第一储液槽上设有第一进液口、溢流口、第一出液口,第一出液口的高度小于溢流口的高度,第一出液口处设有第一阀门;
测点位测量机构和连通导管均有N个,测点位测量机构包括第二储液槽、测量管组和活接头,第二储液槽上设有第二进液口、第二出液口A和第二出液口B,第二出液口A倾斜设置,第二出液口A上设有第二阀门A,第二出液口B上设有第二阀门B;
测量管组包括导流管和多个测量管,测量管的下端密封,测量管的上端开口,测量管上设有刻度,零刻度线位于测量管的下端,最大的刻度线位于测量管的上端口处,多个测量管沿着导流管的延伸方向依次分布,且各测量管的上端口与导流管连通;
在各测点位测量机构中,导流管呈蛇形,导流管的一端通过活接头与第二出液口A出口连通,导流管的水平高度自其与第二出液口A连接的一端到其另一端的延伸方向依次降低;
N个第二储液槽依次连通,在两个相互连通的第二储液槽中,在前的第二储液槽的第二出液口B通过连通导管与在后的第二储液槽的第二进液口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挺生张充蒋灵潘志忠况宇琦张雷张伟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深圳市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