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燃烧装置,包括燃烧气缸、第一喷油器、抗爆震液体喷射器、进气道和火花塞,其中,所述进气道设置在所述燃烧气缸上,用于将一定流量的空气提供至所述燃烧气缸;所述抗爆震液体喷射器设置在所述进气道上,用于将抗爆震液体喷射至所述燃烧气缸中;所述第一喷油器设置在所述燃烧气缸上,用于将燃油喷射到所述燃烧气缸中,并在所述燃烧气缸中将燃油、空气、抗爆震液体混合成可燃混合气;所述火花塞用于产生火花,以点燃所述燃烧气缸中的可燃混合气。利用抗爆震液体汽化潜吸热的特性,有效降低燃烧气缸内的燃烧温度,抑制发动机的爆震,从而能够改善发动机在高负荷区域内的燃烧性能,提高发动机的动力输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燃烧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内燃机
,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燃烧装置。
技术介绍
汽油发动机是车辆的主要动力装置之一。汽油发动机以汽油为主要的燃料,当汽油被汽油喷嘴喷射到发动机的燃烧气缸内,并与进入气缸内的空气混合形成混合燃气,经火花塞点燃后剧烈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上下运动,最后由与活塞连接的曲柄连杆机构将内能转化为旋转机械能输出。目前,直喷涡轮增压汽油机是汽油发动机的主流技术,通过汽油机缸内直喷(GDI)技术和涡轮增压技术实现汽油发动机的小型化,提升发动机升功率和升扭矩,改善汽油机油耗表现。但是,汽油发动机小型化同样使缸内燃烧热负荷不断增加,导致发动机早燃、爆震以及排气温度过高破坏系统零件等问题。因此,现有技术亟需一种能够改善发动机在高负荷区域内的燃烧性能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发动机燃烧装置,以改善发动机在高负荷区域内的燃烧性能。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燃烧装置,包括燃烧气缸、第一喷油器、抗爆震液体喷射器、进气道和火花塞,其中,所述进气道设置在所述燃烧气缸上,用于将一定流量的空气提供至所述燃烧气缸;所述抗爆震液体喷射器设置在所述进气道上,用于将抗爆震液体喷射至所述燃烧气缸中;所述第一喷油器设置在所述燃烧气缸上,用于将燃油喷射到所述燃烧气缸中,并在所述燃烧气缸中将燃油、空气、抗爆震液体混合成可燃混合气;所述火花塞用于产生火花,以点燃所述燃烧气缸中的可燃混合气。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任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喷油器,所述第二喷油器设置在所述进气道上,用于将燃油喷射到所述燃烧气缸中。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任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气道喷射器,所述气道喷射器用于固定所述第二喷油器和所述抗爆震液体喷射器,并将燃油提供至所述第二喷油器,将抗爆震液体提供至所述抗爆震液体喷射器。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任一实施例中,所述气道喷射器包括燃油腔、抗爆震液体腔、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燃油腔和所述抗爆震液体腔分隔。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任一实施例中,所述气道喷射器还包括至少一个燃油出口和至少一个抗爆震液体出口,所述燃油出口完全置于所述燃油腔中,用于将燃油提供至所述第二喷油器;所述抗爆震液体出口完全置于所述抗爆震液体腔中,用于将抗爆震液体提供至所述抗爆震液体喷射器。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任一实施例中,所述隔板包括连接在一起的两层,其中一层与所述燃油腔的外壁连接,另一层与所述抗爆震液体腔的外壁连接;或者,所述隔板包括一层,其中一面与所述燃油腔的外壁连接,另一面与所述抗爆震液体腔的外壁连接。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任一实施例中,所述进气道包括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抗爆震液体喷射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流道上,所述第二喷油器设置在所述第二流道上。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任一实施例中,所述进气道上包括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用于安装所述抗爆震液体喷射器,并使用橡胶密封圈进行密封;所述第二安装孔用于安装所述第二喷油器,并使用橡胶密封圈进行密封。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任一实施例中,所述抗爆震液体为甲醇或乙醇。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喷油器设置在所述燃烧气缸的上顶部或侧面。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发动机燃烧装置,包括燃烧气缸、第一喷油器、抗爆震液体喷射器、进气道和火花塞,其中,所述进气道设置在所述燃烧气缸上,用于将一定流量的空气提供至所述燃烧气缸;所述抗爆震液体喷射器设置在所述进气道上,用于将抗爆震液体喷射至所述燃烧气缸中;所述第一喷油器设置在所述燃烧气缸上,用于将燃油喷射到所述燃烧气缸中,并在所述燃烧气缸中将燃油、空气、抗爆震液体混合成可燃混合气;所述火花塞用于产生火花,以点燃所述燃烧气缸中的可燃混合气。本实施例中,利用抗爆震液体汽化潜吸热的特性,有效降低燃烧气缸内的燃烧温度,抑制发动机的爆震,从而能够改善发动机在高负荷区域内的燃烧性能,提高发动机的动力输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所示的发动机燃烧装置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所示的气道喷射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任一技术方案必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的所有优点。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参见图1,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所示的发动机燃烧装置示意图;参见图2,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所示的气道喷射器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燃烧装置,包括:燃烧气缸101、第一喷油器102、抗爆震液体喷射器103、进气道106和火花塞104,其中,所述进气道106设置在所述燃烧气缸101上,用于将一定流量的空气提供至所述燃烧气缸101;所述抗爆震液体喷射器103设置在所述进气道106上,用于将抗爆震液体喷射至所述燃烧气缸101中;所述第一喷油器102设置在所述燃烧气缸101上,用于将燃油喷射到所述燃烧气缸101中,并在所述燃烧气缸101中将燃油、空气、抗爆震液体混合成可燃混合气;所述火花塞104用于产生火花,以点燃所述燃烧气缸101中的可燃混合气。本实施例中,发动机燃烧装置可以为燃油发动机中用于使燃油燃烧做功的部分,燃油发动机通过使燃油燃烧做功为车辆提供动力。燃烧气缸101包括燃烧室,燃烧室为当活塞在上止点时,活塞顶上方的燃烧气缸101空间。发动机燃烧装置通过在进气道106上设置抗爆震液体喷射器103,将抗爆震液体喷射到燃烧气缸101内,利用抗爆震液体汽化潜吸热的特性,有效降低燃烧气缸101内的燃烧温度,抑制发动机的爆震,从而能够改善发动机在高负荷区域内的燃烧性能,提高发动机的动力输出。此外,燃油可以为汽油、柴油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可选的,所述抗爆震液体为甲醇或乙醇。由此,发动机燃烧装置可实现多燃料喷射,以实现节能减排的效果。另外,抗爆震液体还可以是水、水与甲醇的混合液、水与或乙醇的混合液。将醇类燃料加到水中可以提高水的冰点,改善发动机燃烧装置的低温适应性。可选的,所述第一喷油器102设置在所述燃烧气缸101的上顶部或侧面。其中,燃烧气缸101的上顶部安装有火花塞104。若第一喷油器102也设置在所述燃烧气缸101的上顶部,第一喷油器102可将燃油直接喷射到火花塞104附近位置,在火花塞104点火时,更容易点燃可燃混合气。若第一喷油器102设置在所述燃烧气缸101的侧面,可避开火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燃烧气缸、第一喷油器、抗爆震液体喷射器、进气道和火花塞,其中,/n所述进气道设置在所述燃烧气缸上,用于将一定流量的空气提供至所述燃烧气缸;/n所述抗爆震液体喷射器设置在所述进气道上,用于将抗爆震液体喷射至所述燃烧气缸中;/n所述第一喷油器设置在所述燃烧气缸上,用于将燃油喷射到所述燃烧气缸中,并在所述燃烧气缸中将燃油、空气、抗爆震液体混合成可燃混合气;/n所述火花塞用于产生火花,以点燃所述燃烧气缸中的可燃混合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燃烧气缸、第一喷油器、抗爆震液体喷射器、进气道和火花塞,其中,
所述进气道设置在所述燃烧气缸上,用于将一定流量的空气提供至所述燃烧气缸;
所述抗爆震液体喷射器设置在所述进气道上,用于将抗爆震液体喷射至所述燃烧气缸中;
所述第一喷油器设置在所述燃烧气缸上,用于将燃油喷射到所述燃烧气缸中,并在所述燃烧气缸中将燃油、空气、抗爆震液体混合成可燃混合气;
所述火花塞用于产生火花,以点燃所述燃烧气缸中的可燃混合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喷油器,所述第二喷油器设置在所述进气道上,用于将燃油喷射到所述燃烧气缸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道喷射器,所述气道喷射器用于固定所述第二喷油器和所述抗爆震液体喷射器,并将燃油提供至所述第二喷油器,将抗爆震液体提供至所述抗爆震液体喷射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喷射器包括燃油腔、抗爆震液体腔、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燃油腔和所述抗爆震液体腔分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喷射器还包括至少一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相超,施福海,张弘,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