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固定窗用半自动遮阳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5165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门窗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铝合金固定窗用半自动遮阳帘,包括框架、遮阳帘、固定连接遮阳帘的把手和位于把手上的限位装置,所述框架上设有容纳把手的移动空间,且所述把手两端活动于移动空间内;所述限位装置包括旋转件和对称设置的顶杆,所述旋转件上设有对称的弧形段,且所述旋转件下端长度小于上端长度,所述把手内设有容纳顶杆的活动空间,所述顶杆活动于所述活动空间内,所述顶杆上套接有弹性件,对称设置的顶杆长度和旋转件上端长度和大于框架宽度,且所述顶杆材质为橡胶。借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对遮阳帘位置的无级调节,提高使用效率,同时能够增强遮阳帘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铝合金固定窗用半自动遮阳帘
本技术涉及门窗
,尤其涉及一种铝合金固定窗用半自动遮阳帘。
技术介绍
遮阳帘在现有技术中,多采用拉绳和把手对其位置进行拉动,且遮阳帘上方通过扭力弹簧实现复位,但是该方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只能全开或全闭,无法实现位置的无级固定,进而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不便。现有技术中存在对窗帘位置进行固定的技术,该技术多采用插销和固定孔的形式,而该形式只能实现有级调节,无法实现无极调节,进而在操作过程中会因个人使用习惯和遮阳习惯造成不便。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铝合金固定窗用半自动遮阳帘,其可以实现对遮阳帘的无级调节,同时能够保证遮阳帘固定过程中的稳定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铝合金固定窗用半自动遮阳帘,包括框架、遮阳帘、固定连接遮阳帘的把手和位于把手上的限位装置,所述框架上设有容纳把手的移动空间,且所述把手两端活动于移动空间内;所述限位装置包括旋转件和对称设置的顶杆,所述旋转件上设有对称的弧形段,且所述旋转件下端长度小于上端长度,所述把手内设有容纳顶杆的活动空间,所述顶杆活动于所述活动空间内,所述顶杆上套接有弹性件,对称设置的顶杆长度和旋转件上端长度和大于框架宽度,且所述顶杆材质为橡胶。根据本技术的铝合金固定窗用半自动遮阳帘,所述把手上设有防滑结构,所述防滑结构为防滑纹或防滑凸起或防滑点。根据本技术的铝合金固定窗用半自动遮阳帘,所述旋转件轴接把手,且所述旋转件上设有对称的凹槽。根据本技术的铝合金固定窗用半自动遮阳帘,所述凹槽呈弧形设置,且所述凹槽深度为0.8cm。根据本技术的铝合金固定窗用半自动遮阳帘,所述顶杆端部设有滑轮,且所述滑轮活动于凹槽内。根据本技术的铝合金固定窗用半自动遮阳帘,所述顶杆通过支撑板连接把手,且所述支撑板设有两块。根据本技术的铝合金固定窗用半自动遮阳帘,所述弹性件一端固定连接支撑板,另一端固定连接顶杆。根据本技术的铝合金固定窗用半自动遮阳帘,所述把手通过连接件连接遮阳帘,且所述连接件具有突出端。根据本技术的铝合金固定窗用半自动遮阳帘,所述框架上设有与突出端相匹配的固定槽。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铝合金固定窗用半自动遮阳帘,包括框架、遮阳帘、固定连接遮阳帘的把手和位于把手上的限位装置,所述框架上设有容纳把手的移动空间,且所述把手两端活动于移动空间内,利用移动空间对把手的移动范围及移动方向进行限定,防止其在移动过程中出现偏离现象,影响移动质量;所述限位装置包括旋转件和对称设置的顶杆,所述旋转件上设有对称的弧形段,且所述旋转件下端长度小于上端长度,所述把手内设有容纳顶杆的活动空间,所述顶杆活动于所述活动空间内,所述顶杆上套接有弹性件,对称设置的顶杆长度和旋转件上端长度和大于框架宽度,且所述顶杆材质为橡胶,利用旋转件的旋转顶动顶杆实现移动进而利用顶杆端部抵接框架,实现对遮阳帘位置的固定,提高遮阳帘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本技术在实施过程中:通过旋转件的旋转实现顶杆位置的移动,进而利用顶杆对遮阳帘的位置实现无级调节,保证遮阳帘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能够根据不同人群的生活习惯实现有效遮阳,提高使用效率,扩大其使用范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局部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中把手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中旋转件的结构示意图;在图中,1-框架,2-遮阳帘,3-把手,41-旋转件,411-凹槽,42-顶杆,43-弹性件,44-滑轮,45-支撑板,5-连接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见图1~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铝合金固定窗用半自动遮阳帘,包括框架1、遮阳帘2、固定连接遮阳帘2的把手3和位于把手3上的限位装置,所述框架1上设有容纳把手3的移动空间,且所述把手3两端活动于移动空间内,利用移动空间对把手3的移动范围及移动方向进行限定,防止其在移动过程中出现偏离现象,影响移动质量;所述限位装置包括旋转件41和对称设置的顶杆42,所述旋转件41上设有对称的弧形段,且所述旋转件41下端长度小于上端长度,所述把手3内设有容纳顶杆42的活动空间,所述顶杆42活动于所述活动空间内,所述顶杆42上套接有弹性件43,对称设置的顶杆42长度和旋转件41上端长度和大于框架1宽度,且所述顶杆42材质为橡胶,利用旋转件41的旋转顶动顶杆42实现移动进而利用顶杆42端部抵接框架1,实现对遮阳帘2位置的固定,提高遮阳帘2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优选的是,本技术的把手3上设有防滑结构,所述防滑结构为防滑纹或防滑凸起或防滑点,利用防滑结构增强手掌与把手3之间的摩擦力,进而保证把手3的有效移动,提高移动效率和移动质量。另外,本技术的旋转件41轴接把手3,且所述旋转件41上设有对称的凹槽411,利用轴接的旋转件41使其能够沿轴接处实现旋转,进而利用旋转的旋转件41顶动顶杆42实现移动,对顶杆42的位置进行调节,使顶杆42端部抵接框架1,进而实现对遮阳帘2位置的有效固定。进一步的,本技术的凹槽411呈弧形设置,且所述凹槽411深度为0.8cm,利用凹槽411实现对顶杆42端部的有效导向,使其能够实现有效移动,进而保证顶杆42对应端能够抵接框架1,实现对遮阳帘2位置的有效调节,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更好的,本技术的顶杆42端部设有滑轮44,且所述滑轮44活动于凹槽411内,利用滑轮44使顶杆42与旋转件41之间的摩擦由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进而降低摩擦力,延长其使用时寿命。本技术在实施过程中:如图3~4所示,需要对遮阳帘2位置进行固定时,拉动把手3,使其带动遮阳帘2实现升降,当遮阳帘2移动至预设位置时,旋转旋转件41使其顶动顶杆42实现移动,由于旋转件41下窄上宽,因此顶杆42在旋转件41的旋转下,会分别实现左右移动,进而当旋转件41最宽的上端对顶杆42顶动时,顶杆42另一端会抵接框架,顶杆42通过支撑板45连接把手3,且所述支撑板45设有两块,利用支撑板45实现对顶杆42移动位置的有效限定,保证其移动稳定性。由于对称的顶杆42和旋转件41最宽端的综合大于框架1宽度,因此,当旋转件41最宽端对顶杆42顶动移动时,会使顶杆42在抵接框架1时具有轻微的形变,以此来实现对遮阳帘2位置的有效固定。为了保证旋转件41对顶杆42位置的有效调节,旋转件41与把手3的轴接处可安装一反向扭力弹簧,使旋转件41最宽度对顶杆42进行调节后,能够具有向下的力,防止在对遮阳帘2位置进行固定时产生复位力,影响旋转件1对顶杆42位置的有效调节,该处反向扭力弹簧与旋转件41的作用和结构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铝合金固定窗用半自动遮阳帘,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遮阳帘、固定连接遮阳帘的把手和位于把手上的限位装置,所述框架上设有容纳把手的移动空间,且所述把手两端活动于移动空间内;/n所述限位装置包括旋转件和对称设置的顶杆,所述旋转件上设有对称的弧形段,且所述旋转件下端长度小于上端长度,所述把手内设有容纳顶杆的活动空间,所述顶杆活动于所述活动空间内,所述顶杆上套接有弹性件,对称设置的顶杆长度和旋转件上端长度和大于框架宽度,且所述顶杆材质为橡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合金固定窗用半自动遮阳帘,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遮阳帘、固定连接遮阳帘的把手和位于把手上的限位装置,所述框架上设有容纳把手的移动空间,且所述把手两端活动于移动空间内;
所述限位装置包括旋转件和对称设置的顶杆,所述旋转件上设有对称的弧形段,且所述旋转件下端长度小于上端长度,所述把手内设有容纳顶杆的活动空间,所述顶杆活动于所述活动空间内,所述顶杆上套接有弹性件,对称设置的顶杆长度和旋转件上端长度和大于框架宽度,且所述顶杆材质为橡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固定窗用半自动遮阳帘,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上设有防滑结构,所述防滑结构为防滑纹或防滑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固定窗用半自动遮阳帘,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件轴接把手,且所述旋转件上设有对称的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京勇李敏峰张清林张再建相翠翠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亿安铝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