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堤坝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4990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利堤坝结构,其包括主坝体,主坝体上靠近水流一侧设有缓冲层,缓冲层包括与河流接触的冲击层,缓冲层顶部设有防浪层,冲击层与防浪间设有抵水层,冲击层上铺有鹅卵石层,利用鹅卵石层减缓水流对冲击层的冲击力冲击层上还设有迎水坡,从鹅卵石层上撞击过的水流将会沿迎水坡的延伸方向流动,冲击层与抵水层连接处设有缓冲平台,缓冲平台上设有蓄水通道,冲击层上设有与回流管道,蓄水通道连通回流管道将冲击上来会水流通过回流管道流回河道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的效果是:通过多个缓冲层来降低水流对主坝体的冲击力,延长水坝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利堤坝结构
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的积水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利堤坝结构。
技术介绍
堤和坝的总称谓,也泛指防水拦水的建筑物和构筑物:例如要加紧修筑堤坝,以防水患。现代的水坝主要有两大类:土石坝和混凝土坝;近年来,大型堤坝都采用高科技的钢筋水泥建筑。现有的公告号为CN206538733U的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新型水利堤坝结构,包括水坝本体,所述水坝本体包括底基层与砂石层,所述水坝本体还包括粘土心墙,所述水坝本体内设有从上至下一次依次设有防腐层、砂石层、混泥土层、碎石层以及排水层,利用多层结构叠加而成结构稳定的水坝本体,进而达到对河道的阻拦作用。以多层结构累积而成的水坝本体,增加水坝的抗渗性,并且结构简单。上述技术方案具有的缺陷是:利用多层结构叠加而成的水坝,虽然结构简单、施工方便,且能够达到很好的稳固性,但是现阶段到多数的河道多具有很强流动性,较强流动性的河道对水坝的冲击力很大,因此在兼顾水坝稳定性与防渗性的同时,还需要保证河道内水流对水坝的冲击性,且河道两岸的延伸会会很长,所以河道两岸的绿环问题尤为重要。<br>技术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利堤坝结构,包括主坝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坝体(1)靠近河流一侧设有多个缓冲层(2),所述缓冲层(2)包括河流底部的冲击层(3),所述缓冲层(2)还包括主坝体(1)顶部的防浪层(4)、位于冲击层(3)与防浪层(4)间的抵水层(5);/n所述冲击层(3)上设有回流管道(6),所述冲击层(3)上铺有鹅卵石层(7),所述冲击层(3)与抵水层(5)交接处设有缓冲平台(8),所述缓冲平台(8)底部设有与回流管道(6)连通的蓄水通道(9),所述缓冲平台(8)上铺有过滤网(10);/n所述抵水层(5)上设有与抵水层(5)一体设置的抵水挡墙(11),所述抵水层(5)与防浪层(4)间设有抵水平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堤坝结构,包括主坝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坝体(1)靠近河流一侧设有多个缓冲层(2),所述缓冲层(2)包括河流底部的冲击层(3),所述缓冲层(2)还包括主坝体(1)顶部的防浪层(4)、位于冲击层(3)与防浪层(4)间的抵水层(5);
所述冲击层(3)上设有回流管道(6),所述冲击层(3)上铺有鹅卵石层(7),所述冲击层(3)与抵水层(5)交接处设有缓冲平台(8),所述缓冲平台(8)底部设有与回流管道(6)连通的蓄水通道(9),所述缓冲平台(8)上铺有过滤网(10);
所述抵水层(5)上设有与抵水层(5)一体设置的抵水挡墙(11),所述抵水层(5)与防浪层(4)间设有抵水平台(12),所述抵水平台(12)上设有连通回流管道(6)的过滤孔(13);
所述防浪层(4)上设有监控塔(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堤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坝体(1)内设有垂直放置的基柱(17),所述主坝体(1)包括位于基柱(17)底部的碎石层(18)与防腐层(19),所述缓冲层(2)采用混凝土层(20)设置,所述混凝土层(20)与防腐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义国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荣炜旭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