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水渗透功能的水利堤坝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69447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防水渗透功能的水利堤坝,其包括堤坝基座、堤坝主体,所述堤坝主体内的防渗插体,所述堤坝主体包括迎水面和背水面,所述迎水面设有与迎水面贴合的防水板,所述迎水面从外到内依次设有防水软膜和抗腐蚀层,所述防水软膜与防水板接触,所述抗腐蚀层和防渗插体之间铺有自修复层,所述两防渗插体之间开设有导渗井,所述导渗井与防渗插体相连,所述导渗井下方设有导渗沟,导渗沟与堤坝背水面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多层防渗功能,当渗水过多导致堤坝产生裂缝时具有自修复功能填补裂缝,维持防渗功能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防水渗透功能的水利堤坝
本技术涉及水利堤坝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防水渗透功能的水利堤坝。
技术介绍
目前水坝,是拦截江河渠道水流以抬高水位或调节流量的挡水建筑物。建造水坝的目的主要用于抬高水位、调节径流、集中水头,用于防洪、供水、灌溉、水力发电、改善航运等。现有的,市场公开号CN20797409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防渗透堤坝,包括堤坝基座,梯形结构,圆弧槽,第一防渗土工膜,钢筋构架,第一防渗插体,第二防渗插体,堤坝主体和防护层,所述堤坝基座为凹形体,且内侧底面设有梯形结构,该梯形结构的两侧设有圆弧槽;所述第一防渗土工膜铺设在堤坝基座内部,且完全覆盖梯形结构和圆弧槽。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防渗插体插入到堤坝主体中,由于应力集中和迎水面水流深入,会导致堤坝主体砂石跟随渗水一起流动从而导致堤坝沿渗插体周围产生裂缝,从而导致堤坝渗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防水渗透功能的水利堤坝,其优点是具有多层防渗功能和自修复功能。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具有防水渗透功能的水利堤坝,包括堤坝基座、堤坝主体,所述堤坝主体内设有至少两个防渗插体,所述堤坝主体包括迎水面和背水面,所述迎水面设有与迎水面贴合的防水板,所述迎水面从外到内依次设有防水软膜和抗腐蚀层,所述防水软膜与防水板接触,所述抗腐蚀层和防渗插体之间铺有自修复层,两个所述防渗插体之间开设有导渗井,所述导渗井与防渗插体相连,所述导渗井下方设有导渗沟,导渗沟与堤坝背水面相连通;所述自修复层中间设有薄壁空心管架,所述空心管架包括若干横管和横管交错设置的竖管,所述横管和竖管均为空心薄壁管,所述空心管架内填充有水泥基凝水结晶,所述空心管架外部浇灌有水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水流聚集时需要先经过防水挡板进行遮挡,可以防止水流过强直冲击堤坝主体,使水流在水流冲力的作用下快速侵入堤坝主体中,从而防止水流渗入;当水流压力过强时,防水板压迫在防水软膜上,防水软膜可以防止防水板瞬间撞击在堤坝体上,防水板边缘敲击在抗腐蚀层上,导致抗腐蚀层局部脱落,防渗功能下降;同时防水软膜紧密贴合在抗腐蚀层上进一步提高了防渗功能,软膜下方设有抗腐蚀层主要作用时防止通过边缘渗入放入水流对自修复层的腐蚀防止其丧失作用;当水流渗入导致抗腐蚀层和自修复层中的砂石跟随渗入水流流走沉降,从而使抗腐蚀层和自修复层产生裂缝,自修复层中的空心管架因为水泥下沉,导致空心薄壁管破碎,使里面的水泥基渗透结晶暴露出来与水接触,水泥基渗透结晶与水发生反应并与从水中流逝的砂石混合形成固体填充在缝隙中,从而进行自修复防水,水流进过防渗插体时经防渗插体阻挡汇聚在一起导向导渗沟中排向堤坝背水面,从而防止水流渗入到堤坝主体中,达到防渗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水板包括底板和固定在地板上的侧板,所述底板铰接有一竖直板,所述竖直板侧壁和侧板之间设有若干连杆,竖直板上开设有供连杆滑动的条形槽,连杆一端卡放在竖直板条形槽内,所述连杆另一端与防水板之间固定连接,所述连杆中部设有减震器,所述减震器包括底座、上盖和弹簧,所述弹簧设在底座和上盖之间,所述上盖与竖直板一侧的连杆相连,所述底座与侧板一侧的连杆相连。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水流冲来时会先汇集在放水板上的竖直板一侧,对竖直板进行压迫,使竖直板压箱侧板,竖直通过连杆作用在侧板上,使侧板压紧在防水软膜上,可有效防止前期水流过低时,防水板与软膜之间接触不紧密而通过缝隙渗入水流。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竖直板的竖直高度是侧板竖直高度的1/3~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竖直板比侧板竖直高度低,当水流过多时,竖直板挡水过低不会导致拦水过多而造成挡水过多,水的重力多大使得竖直板带动连杆作用在侧板上的力过大而导致侧板凹陷变形,变形处作用在堤坝主体上导致凹陷处产生剥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板边缘为弧形,所述堤坝基座与底板边缘对应位置为弧形,所述底板弧形弯曲度比堤坝基座弯曲度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板边缘为弧形并且弯曲度比堤坝基座的弯曲度大,可以防止在刚有水流流过时不会从底座缝隙流进,同时当防水板上方水流过多时,在水流重力的作用下使得底板边缘紧密贴合在基座上从而达到防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空心管架外壁设有若干抓杆,所述抓杆在装配位置时与竖直轴线夹角为锐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泥浇灌在空心管架上,水泥包裹在抓杆上,当水泥发生沉降时,水泥会带动抓杆向下,从而扯开薄壁空心管架,使里面的水泥基渗透结晶与水更容易接触,从而达到自修复,进行防渗。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空心管架上下交错切割有若干切割缝。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空心管内切割有若干切割缝,在细微渗水时依然可以与水接触进行防渗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渗插体包括防渗本体,所述防渗本体固定有导流体,所述导流体与导渗井相连。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就经过防渗插体阻挡,然后汇聚在导流体上,然后经过导流体流向导渗沟被排出(虹吸效应),从而进行防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渗沟排水侧设有观察池,所述观察池底部设有成分检测装置,所述观察池侧壁开设有排水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观察池内的检测装置观察堤坝渗水情况,如若渗水严重,可将蓄水排完之后对坝体防渗功能进行修缮以满足后期坝体对防渗功能的要求。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1.防水挡板进行第一层防渗水,防止了大流量时在水流冲击作用下快速渗水,防水软膜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了防渗功能,同时可以防止碰撞使坝体整体结构被破坏发生渗水,自修复层在渗水严重时产生自修复堵住裂缝防止渗水,同时防渗插体和导渗沟进行防渗漏保护堤坝主体不被渗水破坏,从而达到多层防渗水功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堤坝主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空心管架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减震器结构示意图。图中,1、堤坝基座;2、堤坝主体;3、防渗插体;4、防水板;5、防水软膜;6、抗腐蚀层;7、自修复层;8、导渗井;9、导渗沟;10、空心管架;11、横管;12、竖管;13、底板;14、侧板;15、竖直板;16、连杆;17、减震器;18、抓杆;19、切割缝;20、防渗本体;24、导流体;25、观察池;26、成分检测装置;27、排水口;28、底座;29、上盖;30、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具有防水渗透功能的水利堤坝,包括堤坝主体2和堤坝基座1,堤坝主体2包括迎水面和背水面。迎水面侧设有防水板4,防水板4与堤坝主体2之间设有防水软膜5,防水软膜5为厚20cm的珍珠棉,堤坝主体2迎水面最外侧铺设有一层抗腐蚀层6与防水软膜5接触,抗腐蚀层6由改性聚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防水渗透功能的水利堤坝,包括堤坝基座(1)、堤坝主体(2),所述堤坝主体(2)内设有至少两个防渗插体(3),所述堤坝主体(2)包括迎水面和背水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迎水面设有与迎水面贴合的防水板(4),所述迎水面从外到内依次设有防水软膜(5)和抗腐蚀层(6),所述防水软膜(5)与防水板(4)接触,所述抗腐蚀层(6)和防渗插体(3)之间铺有自修复层(7),两个所述防渗插体(3)之间开设有导渗井(8),所述导渗井(8)与防渗插体(3)相连,所述导渗井(8)下方设有导渗沟(9),导渗沟(9)与堤坝背水面相连通;/n所述自修复层(7)中间设有薄壁空心管架(10),所述空心管架(10)包括若干横管(11)和横管(11)交错设置的竖管(12),所述横管(11)和竖管(12)均为空心薄壁管,所述空心管架(10)内填充有水泥基凝水结晶,所述空心管架(10)外部浇灌有水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防水渗透功能的水利堤坝,包括堤坝基座(1)、堤坝主体(2),所述堤坝主体(2)内设有至少两个防渗插体(3),所述堤坝主体(2)包括迎水面和背水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迎水面设有与迎水面贴合的防水板(4),所述迎水面从外到内依次设有防水软膜(5)和抗腐蚀层(6),所述防水软膜(5)与防水板(4)接触,所述抗腐蚀层(6)和防渗插体(3)之间铺有自修复层(7),两个所述防渗插体(3)之间开设有导渗井(8),所述导渗井(8)与防渗插体(3)相连,所述导渗井(8)下方设有导渗沟(9),导渗沟(9)与堤坝背水面相连通;
所述自修复层(7)中间设有薄壁空心管架(10),所述空心管架(10)包括若干横管(11)和横管(11)交错设置的竖管(12),所述横管(11)和竖管(12)均为空心薄壁管,所述空心管架(10)内填充有水泥基凝水结晶,所述空心管架(10)外部浇灌有水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水渗透功能的水利堤坝,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板(4)包括底板(13)和固定在地板上的侧板(14),所述底板(13)铰接有一竖直板(15),所述竖直板(15)侧壁和侧板(14)之间设有若干连杆(16),竖直板(15)上开设有供连杆(16)滑动的条形槽,连杆(16)一端卡放在竖直板(15)条形槽内,所述连杆(16)另一端与防水板(4)之间固定连接,所述连杆(16)中部设有减震器(17),所述减震器包括底座(28)、上盖(29)和弹簧(30),所述弹簧(30)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宗秀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荣炜旭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